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武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髓型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脊髓
  • 2篇脊髓型
  • 2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骨折
  • 2篇成形术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入路
  • 1篇单开门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酶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脊髓型...
  • 1篇压缩骨折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入路

机构

  • 4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5篇张玙
  • 5篇王凌挺
  • 5篇徐宏光
  • 5篇杨晓明
  • 5篇陈学武
  • 4篇赵泉来
  • 4篇刘平
  • 3篇肖良
  • 2篇王弘
  • 2篇俞宏星
  • 2篇沈祥
  • 2篇李逸峰
  • 1篇郑权
  • 1篇刘祥
  • 1篇高智

传媒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在退变人终板软骨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在正常和退变人终板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终板软骨退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获取44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废弃终板软骨组织,其中颈椎外伤8例定义为正常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定义为退变组(CDD),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正常组和退变组中HDAC4表达,Real-time PCR检测两组软骨表型基因蛋白聚糖(AGN)、Ⅱ型胶原蛋白(COLⅡ)、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Ⅹ型胶原蛋白(COLⅩ)表达,比较退变组中HDAC4与各软骨表型基因之间相关性。结果退变组HDAC4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退变组:0.324±0.107,正常组:1.000±0.202,t=9.260,P=0.000),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与Real-time PCR结果一致。退变组AGN、COLⅡ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退变组AGN:0.364±0.054,正常组AGN:1.000±0.049,t=15.110,P=0.000;退变组COLⅡ:0.282±0.063,正常组COLⅡ:1.000±0.280,t=4.328,P=0.012);退变组Runx2、MMP-13和COLⅩ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上升(退变组Runx2:2.676±1.444,正常组Runx2:1.000±0.811,t=4.480,P=0.000;退变组MMP-13:3.310±2.207,正常组MMP-13:1.000±0.517,t=5.624,P=0.000;退变组COLⅩ:3.017±1.872,正常组COLⅩ:1.000±0.439,t=5.789,P=0.000)。HDAC4与Runx2、COLⅩ均呈负相关(r1=-0.576,P=0.000;r2=-0.382,P=0.021)。结论HDAC4在退变终板软骨中表达明显降低,HDAC4减少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Runx2和COLⅩ表达上调。调控HDAC4表达有望能成为延缓和阻止终板软骨退变新的治疗靶点。
张玙徐宏光肖良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AMP活化蛋白激酶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传代培养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终板软骨功能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AMPK在软骨的形成和降解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培养,取原代细胞(P0)、第2代细胞(P2)及第5代细胞(P5),倒置显微镜及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形态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表型的改变;MTT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Real time-PCR评价3组终板软骨细胞中软骨标志基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终板软骨细胞中AMPK蛋白磷酸化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终板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增殖能力降低,软骨细胞表型逐渐丢失;(2)P5代终板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0.01),而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较P0代及P2代均明显增高(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代终板软骨细胞中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提示:AMPK磷酸化的水平与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过程中软骨细胞的退变密切相关,调控AMPK活性有可能减轻或阻止终板软骨及椎间盘的退变。
赵泉来郑权徐宏光沈祥王弘刘平王凌挺杨晓明陈学武张玙李逸峰俞宏星
关键词:椎间盘基质金属蛋白酶类传代培养AMPK
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经皮万向钉椎弓根固定技术已应用于胸腰椎的微创手术治疗,但是万向钉不能随着棒的形状的改变与连接棒保持正交效应,缺少撑开装置,且存在微动效应,导致术后撑开、复位、矫正度的丢失。目的:评价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取5具同种新鲜小牛的胸腰椎,制作前中柱损伤的骨折模型。另选择5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分为RTS组(27例)和开放手术(23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结果:后伸实验、扭转实验中骨折内固定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轴向压力、前屈实验中骨折内固定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出实验中短螺钉(6.5 mm×30 mm)的最大轴向拔出力明显小于长螺钉(6.5 mm×50 mm),短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长螺钉的58.4%。RTS组和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组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赵泉来徐宏光沈祥王弘刘平王凌挺杨晓明陈学武张玙李逸峰俞宏星
关键词:骨折固定内固定器
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单双侧两种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2014年12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双侧两组。评价指标: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VAS评分、伤椎体高度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纠正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伤椎体高度有明显恢复,Cobb角得到一定纠正,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伤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比双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单双侧入路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缓解疼痛。单侧入路骨水泥用量少,但骨水泥渗漏率明显较高。
肖良徐宏光刘平王凌挺杨晓明陈学武张玙赵泉来高智刘祥
关键词:压缩骨折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
脊髓矢状位形态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为前凸、中立和后凸3组。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JOA缓解率。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以及JOA缓解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JOA评分前凸组和后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缓解率前凸组、中立组分别与后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凸组和中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脊髓形态为前凸型和中立型的患者较后凸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肖良徐宏光刘平王凌挺杨晓明陈学武张玙赵泉来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