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宏光

作品数:293 被引量:1,331H指数:17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6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0篇腰椎
  • 65篇椎间盘
  • 53篇退变
  • 52篇脊柱
  • 49篇手术
  • 48篇软骨
  • 44篇颈椎
  • 34篇椎体
  • 32篇细胞
  • 32篇骨折
  • 28篇融合术
  • 28篇内固定
  • 28篇骨细胞
  • 26篇软骨细胞
  • 25篇终板
  • 25篇疗效
  • 22篇退行性
  • 22篇脊髓
  • 20篇手术治疗
  • 20篇前路

机构

  • 190篇皖南医学院弋...
  • 47篇皖南医学院
  • 39篇北京协和医院
  • 29篇皖南医学院第...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铜陵市人民医...
  • 2篇安徽中医药高...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90篇徐宏光
  • 82篇王弘
  • 61篇刘平
  • 49篇王凌挺
  • 42篇陈学武
  • 36篇赵泉来
  • 31篇邱贵兴
  • 26篇靳松
  • 25篇丁国正
  • 24篇王以朋
  • 24篇肖良
  • 22篇宋俊兴
  • 21篇黄德刚
  • 18篇张玙
  • 16篇宣华兵
  • 14篇仉建国
  • 14篇李秀坤
  • 13篇张晓玲
  • 10篇翁习生
  • 10篇俞宏星

传媒

  • 43篇皖南医学院学...
  • 26篇国际骨科学杂...
  • 18篇中华医学杂志
  • 17篇颈腰痛杂志
  • 17篇中华骨科杂志
  • 17篇解剖与临床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中华外科杂志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赤峰学院学报...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骨伤
  • 3篇国外医学(创...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27篇2016
  • 23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30篇2012
  • 19篇2011
  • 16篇2010
  • 12篇2009
  • 19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跗骨窦小切口与经皮撬拨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比较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sinus tarsi approach,STA)与经皮撬拨(percutaneous poking approach,PP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骨折63例(69足)资料,其中经STA复位31例34足;PPA复位32例35足。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跟骨宽度、Böhler角、Gissane角、CT后关节面复位质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2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或深部感染,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2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PA组比较,STA组手术时间短[(51.9±10.6)min vs.(88.0±21.8)min,t=-8.705,P=0.000],后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为优的占比高[94.1%(32/34)vs.65.7%(23/35),χ^2=8.603,P=0.003],AOFAS评分高[(91.1±5.9)分vs.(83.5±7.7)分,t=4.555,P=0.000]。2组AOFAS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32/34)vs.77.1%(27/35),χ^2=2.757,P=0.097]。2组术后3 d跟骨宽度、Gissane角、Böhler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STA组改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STA组距下关节僵硬2足,创伤性关节炎1足,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PPA组距下关节僵硬7足,创伤性关节炎4足,腓侧撞击综合征2足,并发症发生率37.1%(13/35)。STA组并发症少于PPA组(χ^2=7.765,P=0.005)。结论与经皮撬拨比较,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样可避免切口并发症。
李景光章平治徐名洪徐宏光徐宏光
关键词:跟骨骨折
QLS-DSD和中文版Oswestry问卷测量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实用性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参照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脊柱生活量表(QLS-DSD)在评定腰椎退行变患者生存质量时与ODI的相关性,探讨两种量表在患者手术前后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各完成填写ODI和QLS-DSD1次。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术前患者ODI总分与QLS-DSD总分得分的相关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ODI和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来评价两份量表的效度及反应度。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ODI、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比较,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ODI总分与QIS-DSD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13(P〈0.0001)。结论:QLS-DSD和国内通用的中文版ODI一致性较好,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状况的变化,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自身及临床医生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张敏徐宏光王弘刘平吴志宏邱贵兴
关键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退行性疾病
自噬在张力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噬在张力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取10只清洁级SD大鼠腰椎终板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对P。代终板软骨细胞分别加载间歇循环张力(10%伸长率,0.5Hz)0h、3h、12h、24h、48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PCR与蛋白印迹法检测软骨标志基因Ⅱ型胶原、转录因子SOX.9及蛋白多糖转录因子、Beclin.1和LC3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观察自噬小体。MTT(3.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染色)法检测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刺激前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间歇循环张力诱导后0h组与3h组为正常终板软骨细胞形态,呈多角形;12h组略呈不规则形;24h组和48h组呈梭形改变。实时PCR显示24h组和48h组中Ⅱ型胶原、转录因子SOX.9及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降低;自噬相关基因LC3和Beclin-1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显示24h组和48h组自噬发生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MTT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呈降低趋势;添加3-甲基腺嘌呤刺激后细胞活性减弱、存活率降低。结论间歇循环张力刺激下终板软骨细胞表型逐渐丧失;自噬相关基因LC3与Beclin.1表达明显上调,但细胞活性降低;抑制自噬水平可降低细胞存活率,提示自噬参与了间歇循环张力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
俞云飞徐宏光王弘张巍熊寿良张敏涂成东宋俊兴张晓玲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自噬
中药胡椒碱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药胡椒碱对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未加力细胞)、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 Hz,8 h/d,加力3 d)及加力加药物组(加力组中加入中药胡椒碱40μmol/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表型。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SOX-9基因,II型胶原,蛋白聚糖,MMP13的表达情况,核质分离及免疫印迹检测胞核与胞质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p-P65表达变化。结果:细胞体外加力后表型丢失,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减少,加力加药组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减少。加力组细胞(ICMT)较空白对照组细胞(NC组)SOX-9(ICMT/NC=0.22,P<0.01)、蛋白聚糖(ICMT/NC=0.15,P<0.01)、II型胶原(ICMT/NC=0.18,P<0.01)表达明显降低,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65入核增加,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MP13(ICMT/NC=1.68,P<0.05)表达明显上升。40μmol/L胡椒碱处理的加力加药组较加力组细胞核内p-P65减少,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MP13(40μmol/L胡椒碱/ICMT=0.70,P<0.05)表达降低,40μmol/L胡椒碱处理的加药加力组中II型胶原(40μmol/L胡椒碱/ICMT=1.93,P<0.05)、蛋白聚糖(40μmol/L胡椒碱/ICMT=1.78,P<0.05)、SOX-9(40μmol/L胡椒碱/ICMT=1.70,P<0.05)等基因表达明显回升。结论:中药胡椒碱可以抑制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发生,从而起到对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保护作用。
高智徐宏光张晓玲王弘马明明肖良刘祥徐永明
关键词:胡椒碱NF-ΚB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13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的治疗优点及疗效。方法:对15例下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复位,术中不能完全复位者次全切除伤椎椎体后复位,同时行自体骨植骨和/或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完全复位,术后神经损伤...
徐宏光陈学武姜宗园刘平王弘丁国政黄德刚王凌挺王以朋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诊断及治疗探讨被引量:5
1997年
李秀坤徐宏光靳松王弘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腰椎外科手术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置入的临床应用解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国人寰枢椎侧块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准确、安全置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冠状面上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后缘周围解剖关系;平枢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缘测量C1、2间椎动脉内缘至颈髓硬脊膜外缘的距离,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测量枢椎下关节突后内缘的纵垂线与枢椎椎弓上缘交点(G点)至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水平距离,确定手术切入点。结果“安全操作空间”为(19.72±1.84)mm,水平距离为(2.23±0.45)mm。寰枢椎后膜下的静脉丛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外缘、上方和内缘,其下方尤其枢椎椎弓根上缘的静脉丛稀疏。位于寰椎椎弓根下方、寰枢椎侧块关节内上侧的C2神经根,距颈硬脊膜外缘5~7mm处膨大成颈神经节,并发出前、后支。结论G点恒定在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内侧2.5mm处,以此点向外水平旁开2.5mm,向上推开寰枢后膜,内上骨膜下剥离并沿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一并剥离枢椎椎弓根骨膜和寰枢椎侧块关节囊,即可显露寰枢椎侧块关节并置入融合器。以此人路在“安全操作空间”内置入融合器,可避免切开寰枢后膜而损伤血管和神经。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李胜华汪康夏良政徐宏光吴连仲
下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被引量:2
1995年
下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徐宏光,吴海良,靳松腰椎管狭窄症为下腰痛常见病因之一,对于其诊断和治疗,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文献报导,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91年11月共收治63例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资料完整的4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3例,女14...
徐宏光吴海良靳松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外科手术
椎间盘退变与生物力学被引量:18
2010年
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众多,生物力学是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生物力学与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进一步加速退变发生进程。生物力可直接使软骨终板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Modic退变,也可间接影响椎间盘营养途径。生物力影响椎间盘细胞生物代谢平衡,使细胞内蛋白多糖、胶原纤维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发生变化,改变椎间盘生物学功能,从而进一步加快椎间盘退变发生进程。
张小海徐宏光吴天亮
关键词:生物力学椎间盘退变软骨终板蛋白多糖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研究进展
2016年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目前尚无明确定义,MRI检查等可显示椎间盘病变,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关。ASD病因包括术前既存邻近节段退变、椎体矢状位失衡、后方复合体损伤、生物力学影响等。针对这些原因,临床运用腰椎间盘置换术、动态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技术进行防治,但均缺乏长期随访结果。该文就腰椎融合术后ASD定义、影像学评价、发生率、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涛王弘徐宏光赵泉来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