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楠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短柄草
  • 2篇水分
  • 2篇土石
  • 2篇普通小麦
  • 2篇小麦
  • 2篇模拟降雨
  • 2篇径流
  • 2篇降雨
  • 2篇产流
  • 2篇产流产沙
  • 2篇产沙
  • 1篇地表
  • 1篇地果
  • 1篇地膜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新疆农业职业...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刘楠
  • 6篇谢永生
  • 5篇索改弟
  • 5篇陈磊
  • 5篇景民晓
  • 2篇韩德俊
  • 2篇揣峻峰
  • 2篇李海峰
  • 2篇窦艳华
  • 1篇田飞
  • 1篇郝明德
  • 1篇李文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苹果园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以渭北苹果园盛果期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位置的土壤储水量在年周期内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9月和2月达到高峰,其中垄间部分储水量高于对照9.8%;年平均含水量垄间(25.8%)>对照(23.3%)>垄上(23.0%);该技术改变了水分的空间分布,在同等的位置上,垄间部分含水量高于对照,垄上部分含水量略低于对照;在0~600 cm土壤剖面上,0~200 cm土层各位置含水量高,变异系数大;200~600 cm垄上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但整体高于对照;垄间含水量整体较高,能有效缓解深层干燥化趋势,有利于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表明,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能有效利用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水分的时空分布,将降雨集中在垄间部分,改善了果树的水分状况。
索改弟谢永生揣峻峰刘楠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土壤水分
土石混合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以前期概化的4类弃土堆置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弃土堆置类型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各堆置类型弃土堆置体的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增大,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减小,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呈稳定、波动2种变化趋势;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在降雨强度为2.0,2.5mm/min情况下,总产沙量和总径流量明显大于其它堆置类型。
景民晓谢永生赵暄索改弟刘楠陈磊
关键词:模拟降雨径流
旱地果园双重覆盖对土壤及果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地膜-秸秆双重覆盖对旱地果园土壤肥力及其果树生产的影响,以渭北盛果期苹果树为对象,研究不同处理间苹果枝条、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覆盖措施(地膜压玉米秆、地膜压短麦秆、长麦秆压地膜和地膜压长麦秆)均能增加苹果叶片和枝条的养分含量、优化枝条比例,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改善苹果品质。其中地膜压短麦秆处理短枝比例、产量、优果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枝条、叶片的养分含量较高,为最佳覆盖模式。
索改弟谢永生郝明德揣峻峰刘楠
关键词:旱地果园养分含量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根据对野外弃土堆置体的调查结果,以前期概化的散乱锥状堆置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4种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各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的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增大,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呈稳定、波动2种变化趋势;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平均径流率和平均侵蚀速率均随含石量的增大而减小。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在相同降雨强度下,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大,弃土堆置体的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减小。在降雨强度为2.5mm/min条件下,土石比例为9∶1,8∶2,7∶3弃土堆置体的总产沙量与纯土堆置体相比分别减少了29%,41%,42%。
景民晓谢永生李文华陈磊田飞刘楠
关键词:模拟降雨径流产沙
基于GIS和MUSLE的东北沟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识别被引量:4
2014年
以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DEM、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进行关键区识别及分级。结果表明:关键区按所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低风险关键区、高风险关键区和中风险关键区,且各区主要沿水域分布。关键区中农业用地占到了流域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7.3%,而随着风险等级的提高,关键区中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沿水域分布的农业用地,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将GIS与MUSLE模型相结合能够快速识别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该方法科学有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刘楠谢永生索改弟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关键区GIS
基于ESDA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9
2014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利用陕西省2002—2011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程度在10a间得到明显加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以志丹县和安塞县为代表的陕北地区。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呈现出由随机分布到集聚分布的演变趋势,经济增长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且经历了从南向北的迁移过程。虽然陕西省县域经济整体空间差异有所减小,但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来说,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都呈现明显的"北强南弱"局面。最后,将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为能矿资源开发、经济区位差异和区域发展政策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刘楠谢永生索改弟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ESDA
普通小麦和短柄草AGAMOUS LIKE 6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5年
AGL6(AGAMOUS LIKE6)基因亚家族是植物MADS-BOX基因家族一个古老的亚家族,近年的研究表明,禾本科植物玉米(Zea maize)AGL6基因ZAG3、水稻(Oryza sativa)AGL6基因OsMADS6参与调控花的发育。OsMADS6还影响种子的发育。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中AGL6基因的功能还不清楚。为解析小麦和短柄草AGL6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运用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TaAGL6基因的cDNA序列,构建RNA干扰载体,同时分析TaAGL6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TaAGL6和BdAGL6 RNA干扰载体,小麦中有3个同祖AGL6基因,分别位于A、B、D基因组上,它们除了在花序中高水平表达外,在幼苗的根中也有一定表达。
李海峰窦艳华刘楠韩德俊
关键词:小麦短柄草RNA干扰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物种花序、小穗和小花的形态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花的发育影响着种子的发育。普通小麦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对小麦花序发育的研究滞后于水稻和玉米。为揭示小麦花发育的机理,本研究采用体视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切片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物种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二粒小麦以及二穗短柄草的花序、小穗和小花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二倍体小麦、二粒小麦表现出一定差别:普通小麦每个小穗形成8~10朵小花,但在发育后期,大多数小花退化不育,每个小穗只有3~4朵小花能够形成种子;二倍体小麦和二粒小麦的小穗结构与普通小麦类似,但每个小穗发育形成3~5朵小花,小花数目明显减少。与普通小麦相似,二穗短柄草每个小穗同样分化形成多朵小花,不同的是,二穗短柄草的大多数小花发育正常,是可育的。以上这些研究结果暗示小麦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
刘楠李海峰窦艳华韩德俊
关键词:小麦短柄草花序小穗小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