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民晓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模拟降雨
  • 6篇径流
  • 6篇降雨
  • 5篇产沙
  • 3篇土壤
  • 3篇土石
  • 3篇产流
  • 3篇产流产沙
  • 2篇雨强
  • 2篇水分
  • 2篇侵蚀产沙
  • 2篇下垫面
  • 2篇模拟降雨条件
  • 2篇降雨强度
  • 2篇降雨条件
  • 2篇概化
  • 1篇地表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堆积体

机构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3篇景民晓
  • 12篇谢永生
  • 6篇陈磊
  • 5篇索改弟
  • 5篇田飞
  • 5篇刘楠
  • 3篇赵暄
  • 2篇揣峻峰
  • 2篇王雪松
  • 1篇陈曦
  • 1篇杨亚利
  • 1篇丁亚东
  • 1篇李文华

传媒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中人工防渗层的水分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溶和干燥化加剧,造成水肥利用率不高问题,采用人工夯实的办法设置不同厚度(3或5 cm)土壤中人工防渗层(红黏土防渗层和黑垆土防渗层),研究其水分特性,以期找到一种提高旱地果园水肥利用率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土壤中人工防渗层可有效减少或阻断土壤水分入渗,具有防渗效果,其中,红黏土防渗层的防渗效果好于黑垆土防渗层.5 cm厚红粘土防渗层的土壤容重最高,初始入渗速率(0.033mm·min-1)和稳定入渗速率(0.018 mm·min-1)均最低,且经过夏季的干湿交替和冬季的冻融交替,其理化性质变化不大,年限的增加没有影响土壤水分的稳定入渗率.5 cm厚红黏土防渗层可有效提高上层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水分和养分利用率的提升,可以应用于果树生产.
索改弟谢永生田飞揣峻峰景民晓
关键词:土壤入渗防渗层红粘土经验公式
模拟降雨条件下弃土堆置体侵蚀产沙试验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的野外调查及抽象概化,将抽象概化出的4类弃土堆置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对不同弃土堆置类型的侵蚀产沙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弃土堆置体的入渗率、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变化呈波动式减小,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变化呈波动式增大,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变化呈平缓型、多峰型2种变化趋势;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幂函数关系,平均入渗率、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在全部设计降雨强度条件下产流时间最短、平均入渗率均最低;当降雨强度从1.5mm/min提高到2.0mm/min时,总产沙量增大2.58倍,在降雨强度为2.0,2.5mm/min情况下,平均径流含沙量、平均侵蚀速率均明显大于其他堆置类型,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赵暄谢永生王允怡景民晓
关键词:模拟降雨降雨强度径流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下垫面仿真模拟标准化参数被引量:24
2012年
室内模拟降雨实验是进行生产建设项目人为弃土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的重要方法。为了使实验下垫面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验结果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通过对陕西关中平原区和秦巴山区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的实地调查,结合室内实验,运用经典统计学有关原理对堆置体的坡度、坡长、坡面物质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在不同坡面位置上,块石和土壤结构体的含量均明显大于关中平原区;两研究区内细粒土含量极少且均未超过2%;块石和土壤结构体重力分选作用明显,D<10mm的坡面物质在不同坡位的含量数据变化较小且无明显规律;因此在室内进行下垫面仿真设计时,对D<10mm的坡面组成物质可不考虑坡面位置的差异性。两研究区内弃土堆置体坡度多集中在26°~35°之间,贡献率分别为90.2%和88.8%;弃土堆置体坡长多集中在2~8m之间,贡献率分别为100.0%和79.4%。因此,在室内进行下垫面仿真设计时应重点对上述坡度、坡长范围进行实验测试。
赵暄谢永生景民晓杨亚利李文华
关键词:下垫面概化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研究不同土石比例条件下弃土堆置体水土流失特征之间的差异,以前期概化的4类弃土堆置体中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弃土堆置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4种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在4种降雨强度条件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4种土石比例的弃土堆置体的开始产流时间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而缩短;相同土石比例条件下,径流率和侵蚀速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率和侵蚀速率随着土石比例的减小而减小;径流率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式变化,侵蚀速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波动两种变化趋势。不同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总产沙量随着总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陈磊谢永生田飞景民晓
关键词:模拟降雨
苹果园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以渭北苹果园盛果期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位置的土壤储水量在年周期内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9月和2月达到高峰,其中垄间部分储水量高于对照9.8%;年平均含水量垄间(25.8%)>对照(23.3%)>垄上(23.0%);该技术改变了水分的空间分布,在同等的位置上,垄间部分含水量高于对照,垄上部分含水量略低于对照;在0~600 cm土壤剖面上,0~200 cm土层各位置含水量高,变异系数大;200~600 cm垄上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但整体高于对照;垄间含水量整体较高,能有效缓解深层干燥化趋势,有利于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表明,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能有效利用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水分的时空分布,将降雨集中在垄间部分,改善了果树的水分状况。
索改弟谢永生揣峻峰刘楠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土壤水分
土石混合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以前期概化的4类弃土堆置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弃土堆置类型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各堆置类型弃土堆置体的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增大,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减小,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呈稳定、波动2种变化趋势;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在降雨强度为2.0,2.5mm/min情况下,总产沙量和总径流量明显大于其它堆置类型。
景民晓谢永生赵暄索改弟刘楠陈磊
关键词:模拟降雨径流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的类型与特征被引量:30
2013年
采取路线调查与典型调查方式,依据中国主要水蚀类型区,并结合生产建设项目分布的情况,以平原、丘陵、土石山区3大地貌类型为基础的地貌分类框架,以黄土、黑土、褐土、棕黄壤、红壤等为基础的土壤类型分类框架,对分布于不同类型区的各类点式工程、线式工程产生的人为弃土堆置体进行现场调查,依据弃土的堆置方法和堆置形态可将弃土堆置体抽象概化为散乱锥状堆置、依坡倾倒堆置、分层碾压坡顶散乱堆置、线型垅岗式堆置、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5类人为堆置微地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下垫面室内仿真模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赵暄谢永生景民晓刘晓玉徐健
关键词:下垫面概化
不同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根据对野外弃土堆置体的调查结果,以前期概化的散乱锥状堆置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4种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各土石比例弃土堆置体的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增大,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呈稳定、波动2种变化趋势;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平均径流率和平均侵蚀速率均随含石量的增大而减小。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在相同降雨强度下,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大,弃土堆置体的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减小。在降雨强度为2.5mm/min条件下,土石比例为9∶1,8∶2,7∶3弃土堆置体的总产沙量与纯土堆置体相比分别减少了29%,41%,42%。
景民晓谢永生李文华陈磊田飞刘楠
关键词:模拟降雨径流产沙
基于GIS和MUSLE的东北沟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识别被引量:4
2014年
以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DEM、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进行关键区识别及分级。结果表明:关键区按所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低风险关键区、高风险关键区和中风险关键区,且各区主要沿水域分布。关键区中农业用地占到了流域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7.3%,而随着风险等级的提高,关键区中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沿水域分布的农业用地,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将GIS与MUSLE模型相结合能够快速识别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该方法科学有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刘楠谢永生索改弟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关键区GIS
基于ESDA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9
2014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利用陕西省2002—2011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程度在10a间得到明显加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以志丹县和安塞县为代表的陕北地区。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呈现出由随机分布到集聚分布的演变趋势,经济增长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且经历了从南向北的迁移过程。虽然陕西省县域经济整体空间差异有所减小,但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来说,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都呈现明显的"北强南弱"局面。最后,将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为能矿资源开发、经济区位差异和区域发展政策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刘楠谢永生索改弟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ESD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