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永生

作品数:203 被引量:1,427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3篇农业科学
  • 54篇经济管理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5篇土壤
  • 42篇水土
  • 34篇生态
  • 28篇水土流失
  • 27篇黄土高原
  • 21篇堆积体
  • 19篇水土保持
  • 18篇沟壑
  • 17篇水分
  • 16篇降雨
  • 14篇土壤侵蚀
  • 14篇退耕
  • 14篇小流域
  • 14篇耕地
  • 13篇生态环境
  • 12篇土壤水
  • 12篇土壤水分
  • 12篇退耕还林
  • 12篇农业
  • 1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6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咸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陕西汉唐环保...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02篇谢永生
  • 27篇郝明德
  • 26篇骆汉
  • 15篇张应龙
  • 15篇王恒俊
  • 14篇张义
  • 13篇索改弟
  • 12篇江青龙
  • 12篇景民晓
  • 11篇田飞
  • 11篇李文卓
  • 11篇王继军
  • 9篇彭珂珊
  • 9篇摄晓燕
  • 9篇李晓
  • 8篇姜志德
  • 8篇揣峻峰
  • 8篇赵暄
  • 8篇卢宗凡
  • 8篇吕惠明

传媒

  • 2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9篇水土保持学报
  • 1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2篇干旱地区农业...
  • 8篇生态学报
  • 8篇中国水土保持...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泥沙研究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土壤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自然资源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20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14篇2005
  • 10篇2004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中若干科学问题
本文结合黄土高原15年科技攻关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中涉及的部分,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近期需要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
谢永生吕惠明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文献传递
华北东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划分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基于微立地的概念对工路边坡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提高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的针对性、更好地选配工程绿化方法、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边坡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方法】以华北东部廊涿(廊坊至涿州)高速公路、京石(北京至石家庄)二通道高速公路大苑村至市界段及京承(北京至承德)高速公路沙峪沟至市界段的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边坡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高速公路边坡各立地因子,通过对标准化后的立地因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分层聚类分析后划分立地类型。【结果】共划分出6个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组:平原土质路堤边坡、平原土质路堑边坡、丘陵土质路堤边坡、丘陵土质路堑边坡、平原岩质路堑边坡和丘陵岩质路堑边坡,以及24个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结论】将华北东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与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相结合,得到华北东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系统,提高了边坡绿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骆汉赵廷宁谢永生
关键词:边坡立地类型划分高速公路
基于GIS与RS小流域空间数据挖掘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小流域基础空间数据复杂多样,且难以管理等问题,选取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RS技术,利用1∶10000比例尺、5 m分辨率的DEM与空间分辨率为0.61 m的Quickbird影像,对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等多种流域空间数据进行挖掘,并结合二者建立了小流域三维空间模型,同时创建了空间数据库对其进行统一高效管理。结果表明:GIS与RS技术能够为小流域数据空间获取,流域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江青龙谢永生张应龙赵婷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空间数据库
京津水源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坡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承德市南山径流场资料对不同坡长下径流深、含沙量及侵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坡长和降雨强度都对土壤侵蚀有影响,随着坡长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量变化的两个主导因素不断变换。雨强小于0.25 mm/min时,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雨强大于0.25 mm/min时,随坡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侵蚀量总是出现在22m坡长范围内。径流深均值与侵蚀量增量随坡长变化趋势一致,含沙量均值变化与雨强关系密切。所以治理京津水源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应在22m坡长以内采取等高植物篱等措施,既可降低工程投入,又减少坡面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赵婷谢永生江青龙
关键词:坡长土壤侵蚀坡耕地
黄土塬面果园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被引量:25
2010年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种植果树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应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果园中各养分变异较大的是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最小。与当地农田土壤养分相比,果园土壤养分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外,其余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总体上看,不同种植年限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果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种植年限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0.0011x2+0.0419x+0.2078模型。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果树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但当果树种植年限超过19年时果园土壤肥力开始衰退,果园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张义谢永生郝明德冉伟
关键词:果园土壤养分
滦平试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减沙效益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根据该区土壤侵蚀的双重特征及径流泥沙来源,提出了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为中心,荒山荒坡地开发治理为重点的治理方针,以及土石山区开发治理模式,分析了各项水保措施综合治理在该区的减沙效益。
谢永生王恒俊吕惠明
关键词:减沙效益水土流失
黄土丘陵区典型县域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例被引量:10
2008年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肖薇薇谢永生王继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管理
长武试验示范区以王东沟为单元,根据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了不同降水年型粮食综合丰产技术体系,完善了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技术体系,提高了区域生态系统生...
郝明德谢永生党廷辉郭胜利
关键词: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
文献传递
燕山东段山区坡耕地整治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根据多年实测资料,燕山东段山区正常年份以及丰水年份坡耕地小区坡面径流模数一般为1000~1500m3/hm2,土壤侵蚀模数一般为25~50t/hm2,分别高出荒坡约10倍和100倍。为此,研究设计并实施了由水土保持技术、作物增产技术和生态经济沟建设技术组成的坡耕地整治综合技术体系。
汪洪清谢永生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结构及其演变被引量:19
2011年
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任务目标,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区域适宜性的特点,并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划分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特定下垫面治理模式和特定问题治理模式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模式的适宜性。同时根据60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演变,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阶段性,明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及其阶段性规律。
谢永生李占斌王继军姜志德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