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学超

作品数:20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9篇血栓
  • 8篇介入
  • 7篇静脉血
  • 7篇静脉血栓
  • 6篇动脉硬化
  • 6篇下肢动脉
  • 6篇下肢动脉硬化
  • 6篇静脉
  • 5篇深静脉
  • 5篇深静脉血栓
  • 5篇下肢
  • 5篇肺栓塞
  • 4篇动脉硬化闭塞
  • 4篇动脉硬化闭塞...
  • 4篇血管
  • 4篇血栓栓塞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血栓形...
  • 4篇下肢动脉硬化...

机构

  • 20篇赤峰市医院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20篇党永康
  • 20篇姜学超
  • 19篇杨柳
  • 12篇鲍永涛
  • 11篇郭建全
  • 4篇杨鹏云
  • 2篇赵海涛
  • 1篇杨鹏云

传媒

  • 5篇中国血管外科...
  • 5篇血管与腔内血...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raub Rotarex System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效果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Straub Rotarex System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行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减容联合DCB扩张治疗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同时合并动脉栓塞或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16例老年患者(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明确诊断后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先使用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行经皮血栓清除减容,减容后造影评估,残余狭窄使用DCB扩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12个月门诊复查彩超评价通畅率,评估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1例静息痛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显著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下降[(2.0±0.3)和(8.6±1.1),P<0.01]。5例间歇性跛行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跛行症状消失,2例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患肢ABI较术前显著提高[(0.87±0.06)和(0.29±0.10),t=19.89,P<0.01]。术中发生1例(占6.25%)并发症,为远端动脉栓塞,再次机械减容后解除栓塞。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通畅率100%。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患者,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联合DC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姜学超党永康杨柳郭建全鲍永涛仝向阳彭战利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血栓
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120例(146条肢体)老年LEAO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介入成功率为97.95%(143/146),无死亡病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足背动脉内径[(1.16±0.32)vs(1.34±0.33)mm]、血流量[(0.52±0.12)vs(0.66±0.13)ml/(s·mm2)]、踝肱指数(ABI)[(0.36±0.11)vs(0.65±0.08)]、跛行距离[(34.53±8.72)vs(633.78±32.56)m]及皮肤温度[(30.03±0.91)℃vs(33.56±3.45)℃]显著增高,而血流峰值[(51.31±7.85)vs(41.51±6.82)cm/s]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7.12±1.95)vs(0.65±0.12)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肢体保全率为100.0%(143/143),无死亡病例。发生再狭窄或闭塞者48例(50条肢体),发生率为35.0%(50/143),其中8例需再次行PTA。结论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LEAOD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杨柳党永康姜学超
关键词:血管介入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统计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1.5±1.3)cm、(1.6±0.7)cm,优于治疗前的(6.2±1.4)cm、(4.7±1.2)cm(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为(4±2)分,优于治疗前的(15±4)分(P<0.01)。治疗后大腿消肿率为(90.13±5.98)%,小腿消肿率为(85.21±6.8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1.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例,复发率2.4%,无重要脏器出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器械简单、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护理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党永康杨柳姜学超赵海涛郭建全鲍永涛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胫后静脉留置导管溶栓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清晨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风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清晨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及踝肱指数(ABI)之间的相关性,为清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随机抽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检查出清晨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四肢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硬化情况测定baPWV和ABI,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即正常组、轻度动脉硬化组、中度动脉硬化组和重度动脉硬化组。收集受试患者的病史、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对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出baPWV与清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患有脑梗死、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P〈0.05);组间比较显示,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动脉硬化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与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baPWV可作为评估清晨高血压患者前期动脉硬度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指标;动脉的硬化程度与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与收缩压之间关系不大。
杨柳党永康郭建全鲍永涛姜学超杨鹏云仝向阳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清晨高血压动脉硬化动态血压
完全穿刺与股动脉切开在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对比
2021年
目的对比完全穿刺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在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赤峰市医院88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股动脉切开技术,实验组采用完全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97.73%、11.36%,对照组分别为90.91%、1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0±30.3)min、(62.8±9.5)ml和(7.4±1.9)d,均低于对照组的(154.6±43.5)min、(98.6±12.3)ml和(12.1±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动脉切开技术,完全穿刺技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更显著。
杨柳姜学超乌兰仝向阳彭战利郭建全鲍永涛党永康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单侧肾动脉狭窄16例,双侧肾动脉狭窄9例,3例患者伴有肾萎缩。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3 d血压均改善,治愈患者5例,改善患者20例,术中及围手术期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部分患者肾功能改善。治疗后,所有患者肾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低龄、高血压病程短的患者术后血压改善明显,高龄、高血压病程长的患者受益相对小。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具有安全、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患者均能获益。年龄、高血压的病程和程度以及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均影响肾动脉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
鲍永涛党永康姜学超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患者的下肢出现斑块或栓子而堵塞了血管,造成下肢血流瘀堵,对动脉血管供血不足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在患者发病过程中,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等症状表现,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运动。更加严重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对下肢部位产生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累及到心肺脑部位,产生慢性代谢疾病,甚至造成患者截肢或死亡,因此要在临床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外科介入手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然而传统手术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本文将深入研究一种新兴手术方式——药物球囊置入术,并总结治疗效果。
杨柳党永康姜学超乌兰郭建全鲍永涛仝向阳彭战利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间歇性跛行肢体缺血置入术
利伐沙班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肺栓塞腔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8例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经腔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其中23例在介入溶栓后使用利伐沙班作为长期抗凝药物,45例使用传统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桥接华法林),以患者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动脉氧分压、血浆D-二聚体、肺动脉CTA等辅助检查变化、是否有静脉血栓栓塞(VTE)复发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为评价指标界定治疗效果。对比两种抗凝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利伐沙班组近期(60.9%比35.6%,P〈0.05)及中期(73.9%比44.4%,P〈0.05)治愈率均高于传统抗凝组。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3%)显著低于肝素华法林组(28.9%),利伐沙班组无VTE复发,传统抗凝组3例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急性肺栓塞腔内介入治疗中单药口服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桥接华法林抗凝疗效相当,能够有效降低肺栓塞腔内介入治疗术后VTE的复发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党永康姜学超杨柳郭建全鲍永涛仝向阳
关键词:肺栓塞放射摄影术介入性抗凝利伐沙班
不明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65例不明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肿瘤抗原(carcinomic antigen,CA)125、CA199、CA242及CA72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5例不明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肿瘤组(23例)和非肿瘤组(42例),检测CEA、AFP、CA125、CA199、CA242及CA724分子阳性表达情况并检验其临床诊断效能。结果肿瘤组中,CEA、AFP、CA125、CA199、CA242和CA724阳性率分别为73.91%、60.87%、78.26%、47.83%、43.48%和13.04%;非肿瘤组中,CEA、AFP、CA125、CA199、CA242和CA724阳性率分别为11.9%、7.14%、14.29%、11.90%、11.90%和19.05%,除CA724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CEA、AFP、CA125、CA199、CA242和CA724的AUC分别为0.716、0.492、0.430、0.732、0.554和0.514;其中AFP和CA125的诊断效能较差,曲线下面积值低于0.5,CEA、CA199、CA242和CA724效能高,曲线下面积值大于0.5。CEA (OR=20.967)、AFP(OR=20.222)、CA125(OR=21.600)、CA199 (OR=6.783)、CA242 (OR=5.692)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CA724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38)。结论 CEA、CA199、CA242和CA724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明确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杨柳党永康姜学超仝向阳彭战利郭建全鲍永涛杨鹏云乌兰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肿瘤抗原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狭窄、闭塞性髂静脉疾病中期随访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比较不同类型支架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3例单侧髂静脉狭窄、闭塞接受支架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中期(3~12个月)随访。比较编织型支架(编织支架组,34例)与激光雕刻支架(激光支架组,49例)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从消肿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评价中期效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访时2组患者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消肿率、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编织支架组对侧髂静脉血栓、支架位移、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激光雕刻支架组[20.59%(7/34)和4.0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编织型支架与激光雕刻支架治疗效果接近,但激光雕刻支架定位更加准确,且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更少。
姜学超党永康杨柳郭建全鲍永涛仝向阳彭战利乌兰
关键词:髂静脉介入中期随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