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9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肺通气下脑氧饱和度降低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胸外科手术中,由于使用了单肺通气(OLV)这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方式,可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分流,从而导致低氧血症,最终导致脑部供氧不足,长时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可以导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减退。脑氧饱和度(rSO2)可反映大脑缺氧的情况,本文就胸科手术老年患者OLV期rSO2降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陈家琪柴小青王迪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脑氧饱和度单肺通气组织缺血缺氧常见并发症通气方式
- 氟比洛芬酯及其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开胸手术病人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及其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开胸手术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于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25 ~ 64岁,性别不限,BMI 18~ 2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5):常规机械通气组(CMV组)、氟比洛芬酯+常规机械通气组(F+CMV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PMV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组(F+PMV组).4组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常规机械通气参数:双肺通气时VT 10 ml/kg,通气频率10~12次/min,单肺通气时VT8 ml/kg,通气频率15~18次/min;保护性机械通气参数:VT6 ml/kg,PEEP 5 cmH2O,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时通气频率分别为15~18次/min和10~12次/min;4组I:E为1:2,FiO2 100%,氧流量1~2 L/min,维持PETCO2 35~45 mmHg.氟比洛芬酯给药方案:于切皮前15min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术后行PCIA,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混合氟比洛芬酯2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至术后24 h,维持VAS评分≤3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双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1h、2h、术毕、术后24 h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记录术中及术后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分别于T1-4时记录呼吸动力学指标;分别于T0,45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结果 与CMV组比较,其它3组PaO2、氧合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升高,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和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降低,术后肺功能异常率降低,F+PMV组更明显(P<0.05).结论 术前及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开胸手术病人具有肺保护作用,其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的效果更好.
- 张晓琳柴小青王迪
- 关键词:环加氧酶抑制药胸廓切开术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
- 许辉疏树华王迪章敏柴小青
- 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活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经食道超声多普勒(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活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以TED为导向的TED组和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导向的CVP组。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0 min(T_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_2)、肾动脉血流开放后15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记录麻醉前和术后1、2、4、10 d及1、3个月的尿素氮、肌酐及术后相应日期的尿量及转归情况。结果 T_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组CVP在T_2、T_3、T_4时都高于TED组(P<0.05)。TED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少于CVP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无明显差异,TED组术后组织水肿、拔管后需面罩吸氧发生率低于CVP组。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无差异。结论 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可安全应用于活体肾移植手术,与传统的以CVP为导向的液体管理方案相比,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无差异,但术中输液量更少,液体超负荷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转归。
- 闫文龙疏树华柴小青王迪高亚利刘洪涛叶剑锋
- 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肾移植每搏输出量
-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术后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术后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检索NSAIDs对血浆β-EP影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资料分为NSAIDs超前镇痛(A)组、即时镇痛(B)组和超前+即时镇痛(C)组。于术后24h和48h检测血浆β-EP水平,评估VAS疼痛评分(分别定为A1、C1亚组和A2、C2亚组)。根据术式和创伤的不同,RCT中的试验组患者又分为大手术组和短小手术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分析的RCT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应用RevMan 5.2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相关文献,820例患者(试验组472例,对照组3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A1组和C1、C2组中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或P<0.05),A1、A2组和C1、C2组的试验组中大手术患者血浆β-EP水平均升高(P<0.01)。结论 NSAIDs用于术后镇痛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可能与其对血浆β-EP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
- 栾远航柴小青余琪王迪
-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Β-内啡肽术后镇痛META分析
- 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目的 1.比较氟比洛芬酯、保护性通气及两者联合的干预措施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2.探究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3.寻找POCD的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方法 与资料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择期行单肺...
- 陈家琪柴小青王迪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保护性通气
- 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中枢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摘要】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中枢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6~7周龄,体重180~2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和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组(FA组)。切口痛模型制备前30min时I组尾静脉注射脂肪乳1ml,FA组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mg/kg(用脂肪乳稀释至1m1)。于模型制备前1d(Tn)、模型制备后1、6和12h(T。)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T1-3时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和下丘脑弓状核,采用ELISA法测定β-内啡肽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β-内啡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组和FA组T1-3时MWT降低,I组T2,3时脊髓β-内啡肽含量及表达水平降低,T1时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含量及表达水平升高,FA组T1-3时脊髓和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含量及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组比较,FA组T1-3时MWT升高,脊髓和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含量及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可能与提高中枢β-内啡肽水平有关。
- 栾远航柴小青余琪王迪魏伟
- 关键词:氟比洛芬Β内啡肽
- 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术期手术应激及麻醉药物的影响可使患者的心肌负荷及收缩力均发生巨大改变,并且相互影响。维持机体循环稳定需要在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上迅速调整,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机体围术期重要器官的灌注,同时对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围术期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围术期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术后加速康复的安全性及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围术期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 许辉疏树华王迪
- 关键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
- 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目的:1.比较氟比洛芬酯、保护性通气及两者联合的干预措施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2.探究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3.寻找POCD的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方法与资料: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择期行胸腹...
- 陈家琪柴小青王迪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保护性通气
- 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R)的麻醉效果。方法 TKR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G组单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N组全麻复合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深度依据NarcotrendTM指数(NTI)调节,神经阻滞在超声定位下实施。连续监测ECG、MAP、HR、SpO2和PETCO2,记录麻醉药用量。术后实施静脉患者自控镇痛,随访VAS疼痛评分和第一次需要加用镇痛药的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N组术中丙泊酚及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减少(P<0.0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N组术中MAP和HR无统计学变化(P>0.05),但G组切皮和术毕时的MAP和HR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N组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时间较晚[(11.7±0.8)h vs.(3.5±1.2)h](P<0.01)。结论 TKR患者采用在NTI监测和超声引导下实施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循环稳定,全麻用药减少。
- 张晓琳柴小青周玲谢言虎张晓琪王迪
-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全膝关节置换术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