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云

作品数:20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静脉
  • 8篇动脉
  • 8篇下肢
  • 5篇血管
  • 5篇溃疡
  • 4篇血栓
  • 4篇腔内
  • 4篇下肢静脉
  • 4篇静脉性
  • 4篇静脉性溃疡
  • 4篇夹层
  • 3篇血管腔
  • 3篇血管腔内
  • 3篇造影
  • 3篇腔内治疗
  • 3篇系膜
  • 3篇管腔
  • 3篇闭塞性
  • 3篇肠系膜
  • 3篇肠系膜上动脉

机构

  • 15篇扬州大学附属...
  • 5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市中医医...

作者

  • 20篇孙蓬
  • 20篇沈超
  • 20篇周云
  • 16篇吴昊
  • 12篇王燕
  • 6篇周巧玲
  • 5篇李传勇

传媒

  • 13篇血管与腔内血...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碘纺纱条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碘纺纱条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创面换药治疗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或无菌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采用碘纺纱条,记录2组溃疡愈合率、溃疡面收缩率(3周)、愈合时间,溃疡愈合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溃疡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观察组愈合率、溃疡面积收缩率、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复发时间显著早于观察组(P<0.05)。结论碘纺纱布应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可以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延缓复发,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
王燕周云沈超吴昊孙蓬
关键词:静脉性溃疡护理
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估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SISMAD患者病例资料,均经CT血管造影术(CTA)确诊并接受介入血管支架植入术,分别于出院后1、3、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术前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10例患者按照Sakamoto影像学分型,其中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5例,Ⅴ型及Ⅵ型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支架植入术,其中2例植入双层自膨式裸支架,术后真腔血流恢复,假腔封闭良好,未出现夹层扩大、破裂,无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点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诉有进食后腹部轻度疼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好转,随访期内未发现支架移位、狭窄及血栓形成。结论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SISMAD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周云孙蓬沈超李传勇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夹层放射摄影术介入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血管腔内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应用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置入54枚支架均获得成功,随访时间6~24个月,高危组血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口服降压药物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普通组手术前后血压、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药物治疗后,血压仍维持在160/90 mm Hg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PTR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昊沈超周云周巧玲王燕韩道正高翀孙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
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随访观察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8例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均获成功,其中2例为同时行双侧肾动脉支架置入。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28例患者中24例获得随访,血压:治愈8例,改善12例,无效4例;肾功能:改善7例,稳定15例,恶化2例。随访患者血压情况:术后3 d、3个月、9个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肾功能情况:术后3 d、3个月患者血清肌酐(S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18个月患者血清肌酐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或维持肾功能水平。
李传勇沈超周云孙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血管腔内治疗肾性高血压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6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评估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患者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6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腹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结果 11例行保守治疗,1周后复查腹部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无明显加重,管腔血流通畅,症状缓解。5例行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真腔增大且血流通畅,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管显影良好。结论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真腔狭窄程度较重、累及远端回结肠动脉、腹痛不能缓解或复发,或者出现严重持续肠缺血症状,应考虑血管腔内治疗或手术治疗。
韩道正沈超周云吴昊王燕孙蓬
关键词:腔内治疗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近7年来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下肢TAO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5d,药物治疗9例(其中5例为外院治疗后复发),手术治疗3例(其中大隐静脉倒置转流术2例,复合手术血管重建1例),治疗后短期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下肢缺血症状,提高TAO短期治愈率。
吴昊沈超周云周巧玲王燕韩道正高翀孙蓬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个体化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节段性、炎症性血管炎,常见于上肢和下肢的中小型动脉。目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其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学研究,尤其是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整理当前关于TAO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从吸烟、同型半胱氨酸、感染、免疫炎症介质、信号通路及遗传因素等方面阐述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施道明吴昊沈超周云周巧玲王燕韩道正高翀孙蓬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信号通道
下肢静脉影像学检查在静脉功能不全术前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内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腔内电凝治疗、腔内激光治疗(EVLT)、腔内射频治疗、皮下曲张静脉透光旋切术,以及深静脉瓣膜修复术、腘静脉肌襻代瓣术。为实施有效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对下肢静脉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尤为重要。目前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TV)和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然而,上述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成本低廉,联合CDUS可以全面评估下肢静脉的解剖异常和反流,准确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穿通静脉,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韩道正沈超周云吴昊周巧玲王燕孙蓬
关键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顺行静脉造影术前评估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17例,外周静脉溶栓组23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和健肢的大、小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患肢静脉通畅度评分,溶栓后患肢的静脉通畅率;随访1~62个月,根据Villalta评分对治疗后患者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做出诊断。结果 40例患者的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消退,无出血、肺栓塞(PE)、感染、血栓复发等并发症。2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和小腿健、患侧的肢体周径差明显小于治疗前,CDT组比静脉溶栓组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减小,CDT组比静脉溶栓组更明显;随访结果显示,CDT组与静脉溶栓组患者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3.06±0.78)分、(4.22±0.6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发生率分别为(2/17,11.76%)、(6/23,26.09%),静脉溶栓组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肢DVT,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韩道正沈超周云吴昊周巧玲王燕孙蓬
关键词:静脉溶栓
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及CT血管造影随访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CAD)CTA表现特点、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急诊入院的15例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特征,按照Kim分型法分为内膜型(Ⅰ型)和血肿型(Ⅱ型)。出院后定期随访并复查CTA,分析各分型ICAD影像学转归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肠坏死、动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CTA形态特征中,A型4例,B型3例,A型7例,B型1例。内膜型(Ⅰ型)患者合并分支累及2例(28.57%,2/7),血肿型(Ⅱ型)7例(87.50%,7/8);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为(4.7±1.1)分和(7.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4例A型中3例病变部位出现瘤样扩张;2例B型转变为A型,7例A型均完全重塑,1例B型转变为B型。结论症状性ICAD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大量进食和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可能是ICAD的诱发因素。以血肿为主要表现的ICAD易累及分支,且导致腹痛程度更重。慢性期内,A型可完全重塑,其余分型相互转化,最终可出现瘤样扩张。
周云沈超吴昊施道明丁亮王燕董祥翔孙蓬
关键词:随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