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新 作品数:12 被引量:86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学生自评表及互评表,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评价,并利用小测验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结果90%的学生对PBL教学法持正面评价,且PBL教学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学生对PBL教学法接受度高,P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质量。 蔡建新 石逸杰 张雪梅 沈秀芝 彭如臣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 见习 PBL教学法 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提高对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存在颅内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14例,主要为口服避孕药、中耳乳突炎、产褥期等;临床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视物模糊等;脑实质病变位于大脑皮层下及皮层区19例(双侧6例、累及小脑2例),丘脑2例,17例为出血性梗死;15例血栓累及多个静脉窦。结论静脉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发现非常规分布的脑梗死、出血,结合血栓高危因素等应想到静脉性脑梗死可能,及时的MRV/CTV检查有助于诊断。 蔡建新 彭峰河 石逸杰 彭如臣关键词:静脉性脑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卒中 磁共振成像 3.0T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T2WI联合DWI及DCE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基于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评分比较3.0T磁共振T2WI联合DWI及DCE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方法对12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T2WI、DWI、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依据PI-RADS V2评分标准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四种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效。结果共1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72例前列腺癌患者,51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经MedCalc软件分析后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四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0.936、0.935、0.962,AUC两两比较T2WI与T2WI+DWI、T2WI与T2WI+DCE、T2WI与T2WI+DWI+DCE、T2WI+DWI与T2WI+DWI+DCE、T2WI+DCE与T2WI+DWI+DCE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0、0.016、0.001、0.015、0.012,T2WI+DWI与T2WI+DCE无统计学差异(P=0.870),各组最佳诊断阈值均为PIRADS分值=3。四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能效:T2WI+DWI+DCE序列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93.1%、92.2%),T2WI最低(88.9%、86.3%),T2WI+DWI(90.3%、88.2%)略高于T2WI+DCE(88.9%、88.2%)。结论基于PI-RADS V2评分3.0T磁共振各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能效不同,T2WI联合DWI、DCE诊断效能最高,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组合序列。 彭峰河 沈秀芝 蔡建新 李艳翠 孔广起 彭如臣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影像技术专业生毕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农村定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对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寻访的方式,对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医学影像技术大专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1、用人单位... 李广民 彭如臣 张迪 蔡建新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生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连续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重建后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据De 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2例,Ⅲ型40例。所有患者真假双腔及内膜片均清晰显示,其中3例(5.4%)患者为三腔(双假腔)主动脉夹层,其一例患者急性期假腔及伴有血栓的慢性期假腔各一个。真腔Ct值多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了所有患者初始破口的位置,并发现50例(89.2%)患者存在一个破口或多个再破口,6例(10.7%)未见再破口。CTA清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范围、重要分支血管受累、内膜片旋转方向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彭峰河 彭如臣 石逸杰 蔡建新 王海丽 赵亮 李坤成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基于PI-RADS V2多参数MRI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transition zone prostate cancer,TZ-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5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4例)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mp-MRI检查,包括T1WI、T2WI常规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strast-enhanced MRI,DCE-MRI)功能成像。两位医师依据PI-RADS V2对T2WI、DWI、DCE-MRI各独立序列及mp-MRI (T2WI+DWI)联合技术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医师PI-RADS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3)。T2WI、DWI、DCE-MRI及mp-MRI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914、0.887、0.773、0.927。经Medcalc分析,T2WI与mpMRI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余其他扫描方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扫描方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4.4%,78.0%、81.3%,78.0%、76.6%,92.7%、83.9%。结论基于PI-RADS V2的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彭峰河 沈秀芝 蔡建新 李艳翠 孔广起 彭如臣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移行带 两种MATRIX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估T1和T2两种加权的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ATRIX)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纳入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下肢DVT 26例,对双侧下肢进行静脉超声及MR检查[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1-MATRIX及T2-MATRIX序列]。分析各序列在血管节段水平图像质量、血栓诊断结果及诊断信心的差异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超声诊断结果为参考,比较各序列诊断DV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T1-MATRIX序列具有比MPRAGE及T2-MATRIX序列更高的敏感度(分别为97.65%、95.29%和94.12%)、特异度(分别为90.83%、88.99%和88.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5%、88.04%和87.91%)、阴性预测值(98.02%、96.04%和95.10%)及准确度(分别为93.81%、91.75%和91.24%)。两种MATRIX序列图像质量、血栓诊断结果及诊断信心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ICC及Kappa值≥0.75,P<0.05)。结论T1-MATRIX及T2-MATRIX能够实现非对比剂条件下血栓的直接成像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 张伶 彭如臣 张杰 杨旗 蔡建新 钟佳利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磁共振成像 皮层下梗死远隔皮层重塑VBM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探讨皮层下梗死患者远隔部位的脑灰质结构重塑及其与运动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例皮层下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5天内、3个月后行高分辨率MRI全脑容积扫描,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运动力指数(MI)评估,应用VBM方法计算患者急性期、陈旧期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康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陈旧期时患侧中央前回、中扣带回及健侧小脑VI区、Crus1灰质体积明显减少,而健侧中央前回、眶额回、腹侧前额叶及患侧小脑Crus1灰质体积增加,且双侧中央前回、健侧小脑VI区、眶额回灰质体积与康复评分(NIHSS和MI)相关。结论皮层下脑梗死后存在广泛的远隔皮层重塑,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对揭示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蔡建新 冀旗玲 那旭 李坤成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球形肺不张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球形肺不张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诊断球形肺不张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高分辨图像、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后处理图像,总结球形肺不张的影像特征。通过病史调查,验证球形肺不张与石棉接触等的相关性。结果:24例患者共27个病灶。位于上叶6个(22.22%),右中叶2个(7.41%),下叶19个(70.37%)。27个病灶均出现"彗星尾"征、病灶同侧胸膜肥厚、病灶邻近血管弧形向病变移位(100%),胸膜钙化和胸膜斑9例(33.33%),7个病灶近肺门侧出现"含气支气管征"(25.92%)。8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有强化。PET-CT检查2例,无代谢增高。手术或穿刺活检6例,病理为胸膜增厚,肺泡萎陷和慢性炎症。动态观察见胸腔积液减少后出现结节影,约1个月后可见"彗星尾"征。有石棉接触史9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球形肺不张的早期表现为胸腔积液相连的片状实变影,1个月后可形成典型表现。本病下叶多见,中叶和上叶也可发生。接触石棉是主要病因之一,也见于多种原因的胸腔积液。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利于球形肺不张特征的显示。 李艳翠 信瑞强 蔡建新 杨艳辉 马大庆关键词:球形肺不张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概述 被引量:13 2007年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根据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来探测有机体的微观结构和病理改变的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评估和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工具。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综述了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列举了目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用途,并对弥散张量成像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蔡建新 彭如臣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成像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