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磊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信仰
  • 2篇哲学
  • 2篇知识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意蕴
  • 1篇哲学思考
  • 1篇哲学意蕴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教育
  • 1篇人事
  • 1篇人事制度
  • 1篇人性化原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视野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思想

机构

  • 7篇南京邮电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作者

  • 10篇郭晓磊
  • 3篇曹前有
  • 2篇鹿晓红
  • 2篇吴建国
  • 1篇郭辉
  • 1篇王思涛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高教探索
  • 1篇唯实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党史文苑(下...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悖论的哲学思考被引量:5
2009年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使用产生的后果与技术预期实现的目的背离得越来越远。只有对技术悖论产生的原因作出考察与剖析,才能对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技术的负面效应,构建技术、人、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原则。
郭晓磊
关键词:主体性原则人性化原则
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2009年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目前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教育管理经验,提出新形势下构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郭晓磊王思涛
关键词: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合作创新:现代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被引量:3
2009年
在高新技术时代的今天,技术的规模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同时技术的溢出效益也越来越明显,这使得技术创新仅仅依靠单个企业或科研机构也越发难以胜任。技术创新走向合作化的道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只有当技术创新走向合作时,它的互补与协同效益才能得以发挥,它的防溢出功能才能彰显。这些不仅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放大,而且也调动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着技术的快速发展。
郭晓磊曹前有
关键词:技术创新合作创新
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与“科学地位”的阐释被引量:2
2011年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源于其科学本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地位的关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揭示马克思主义具有完备的科学本质特征,阐明具有科学本质的马克思主义须通过社会竞争(伴随阶级斗争)获取科学地位,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地位。
鹿晓红吴建国郭晓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
人工自然·熵·生态文化被引量:2
2008年
人类在创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产生了超额熵增,自然环境本身提供的负熵却不足以抵消与平衡,从而引起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运用熵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认为人类在积极寻找诸如"能源负熵"、"科技负熵"的同时,更应该在认识系统中引进"文化负熵"———生态文化来指导、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有序发展。
郭晓磊郭辉
关键词:负熵人工自然生态文化
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习近平的生态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本质特征,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生态治理中的合理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郭晓磊
关键词:生态伦理理论意蕴
打造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高地的有效路径选择:从利益到制度再到信仰
2014年
教师是大学的灵魂,要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就必须打造出适合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人才高地。
曹前有郭晓磊
关键词:信仰教师
从科学路径解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被引量:5
2013年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关系上,传统解读一直受"科学无阶级性"观点的困扰,或陷于"特殊科学"困境。本文沿着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路径,从解读"科学价值中立说"出发,沿着建构论(阶级因素参与科学建构、科学权力参与阶级建构)路径解读"科学具有阶级性",进而解读"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阶级性何以特征鲜明"。阶级性是社会科学所共有的属性,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属性;它源自阶级与科学在社会中的相互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特征鲜明,是它凭科学性对阶级有更强建造能力的表现。
吴建国郭晓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性
打造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高地的有效路径选择:从利益到制度再到信仰被引量:4
2014年
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关键就是要填平现行中国大学的人才洼地,着力打造研究型大学的人才高地,造就出一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从具体人性的规则,从物质、制度与信念三个层面来具体实施。
曹前有郭晓磊
关键词:人事制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公众理解科学”问题及其评析被引量:2
2010年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传统的"公众"、"理解"、"科学"等概念以及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测量方法作出了批判性的解读,认为应该坚持多元、开放、民主的理念,在社会语境下来具体分析"公众理解科学"问题。上述观点为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郭晓磊鹿晓红
关键词:科学知识社会学公众理解科学地方性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