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歌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前庭
  • 1篇眩晕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诊治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神经炎
  • 1篇双联
  • 1篇通天口服液
  • 1篇偏侧
  • 1篇偏侧萎缩症
  • 1篇前庭神经
  • 1篇前庭神经炎
  • 1篇轻型
  • 1篇缺损
  • 1篇综合征
  • 1篇位置性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篇李歌
  • 1篇刘岩
  • 1篇蔡兴秋
  • 1篇冯艳蓉
  • 1篇吕新云
  • 1篇陈硕
  • 1篇钱波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通天口服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卒中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通天口服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通天口服液组及双抗治疗组,每组30例。通天口服液组给予通天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双抗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通天口服液组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天口服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较单纯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效果更好。
李歌
关键词:通天口服液神经功能缺损
前庭神经炎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前庭神经炎(V N)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源发生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52例V N并发BPPV(共病组)及35例原发性BPPV(原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累半规管、复位次数、复发率、冷热试验(C T)、头脉冲试验(vHIT)、耳石侧别与前庭功能减退侧别等特点。结果:共病组与原发组两组的冷热试验异常率分别为90.4%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同侧前庭功能减退占比38.5%(20/52),原发组为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对侧前庭功能减退占比32.7%(17/52),原发组为51.4%(1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性眩晕疾病中,原发性BPPV患者不建议行vHIT;考虑VN合并BPPV患者建议尽早联合CT及vHIT检查,一侧耳石,却出现对侧或者双侧前庭功能减退,提示耳石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前庭神经炎抗病毒治疗可能是有效的。
李歌刘高飞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面偏侧萎缩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5年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1 岁,因右侧面肌进行性萎缩 14 年入院。14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窝、眶周轻度凹陷,无视力下降、复视,无感觉异常,病情渐进性加重,右侧眼窝及眶周凹陷加深,并出现右侧颧部、面颊部凹陷,无面肌痉挛,无咀嚼无力,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心悸气短及四肢乏力等。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李歌
关键词:诊治
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15例报道)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表现为孤立性AVS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结果(1)临床特征:患者平均年龄为(62.1±13.51岁,中位发病时间为24h(4~168h);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眩晕,伴有恶心(11例)、呕吐(10例)、眼震(10例)、步态不稳(14例)等。(2)危险因素:14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4个)脑卒中危险因素,具体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史、脑白质变性、冠心病、房颤等。(3)影像学表现:14例患者为后循环脑梗死,梗死灶分别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4例)、脑桥(3例)、小脑中脚(1例)、小脑下脚(1例)、下丘(1例),其中6例存在多个梗死灶。1例为前循环脑梗死,梗死灶位于岛叶。多数病变为较小的腔隙性梗死灶,但小脑半球下部多为较大面积梗死灶。(4)预后:经正规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9例症状完全缓解,6例症状好转。结论临床上遇到同时存在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且表现为孤立性AVS的患者,应考虑到脑梗死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早行正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刘岩吕新云陈硕蔡兴秋李歌冯艳蓉钱波
关键词: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