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影

作品数:25 被引量:15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4篇盆地
  • 7篇四川盆地
  • 5篇四川盆地东部
  • 5篇盆地东部
  • 5篇准噶尔盆地
  • 5篇寒武系
  • 4篇地质
  • 4篇同位素
  • 4篇下寒武统
  • 4篇古海洋
  • 4篇寒武统
  • 4篇白云岩
  • 4篇储层
  • 3篇氧同位素
  • 3篇川东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质建模
  • 2篇盐度

机构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重庆工业职业...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重庆商务职业...
  • 1篇贵州天然气能...
  • 1篇中石化重庆涪...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25篇任影
  • 16篇钟大康
  • 7篇孙海涛
  • 6篇孟昊
  • 6篇杨雪琪
  • 5篇毛亚昆
  • 5篇纪友亮
  • 5篇谢瑞
  • 4篇杨喆
  • 4篇杨宪彰
  • 4篇王爱
  • 4篇杨强
  • 3篇胡小林
  • 3篇姜振昌
  • 3篇王点
  • 3篇段小兵
  • 3篇刘大卫
  • 2篇李卓沛
  • 2篇祝海华
  • 2篇刘云龙

传媒

  • 4篇古地理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东部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东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83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试,并分析了其所保留的海水原始信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扣除无效数据后,重庆地区龙王庙组δ^(13)C值分布在-4.300‰~2.694‰之间,平均值为-0.031‰;δ^(18)O值分布在-9.880‰^-0.100‰之间,平均值为-7.396‰;纵向上,碳同位素值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底部、中上部及顶部为正值且变化幅度小;中下部整体为负值且波动幅度大,正、负漂移事件频发。古环境恢复结果显示,龙王庙期重庆东部地区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海水盐度在龙王庙组早期较低,晚期较高;海水温度主要介于20~30℃之间,属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龙王庙期共经历3期海退—海侵作用,海平面上升、海洋生产力增加、有机碳快速埋藏使得海洋中13C含量升高,反之则使其降低。龙王庙组沉积中期与末期,δ^(13)C值负偏,水体较浅,盐度较高,是白云岩发育的最有利阶段。
杨雪琪钟大康任影谢瑞姜杨锦丰蒲强钟泞聪唐自成
关键词:地质意义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深层优质储层特征及其物性控制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X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钻测井、地层测试资料及区域埋藏史、古地温、沉积体系等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清水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物性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高结构成熟度的"一低两高"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在3 500m以下,但储集空间仍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5.47%,平均渗透率可达226.6mD,为典型的深层优质储层;储层成岩作用总体表现为"中压实中强压实、强溶蚀、弱胶结"的特征,尽管储层埋深较大,但成岩阶段整体仍处于中成岩A1亚期;区域连片的厚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中细砂岩及中粗砂岩是形成深层优质储层的基础,而成岩过程中储层物性保存主要受控于早期碳酸盐胶结抗压实、绿泥石包壳及后期酸性成岩流体条件下的溶蚀增孔作用;除上述沉积、成岩控制因素外,地层超压的存在使得储层在深埋条件下压实强度显著降低,是储层物性保存的关键,同时在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及现今盆地不断降低的地温梯度也有效延缓了储层的成岩进程。
高崇龙纪友亮靳军王剑任影车世琦王茹桓芝俊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成岩特征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露头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中的岩性垂向变化,保留因沉积环境变化引起的岩性序列,消除构造挤压与断层重复引起的膏盐岩层变形和叠置的序列,建立...
钟大康孙海涛李勇吕惠贤杨宪彰雷刚林陈翀李鑫李超祝海华郭强孟昊毛亚昆任影杨喆李海洋杨强胡小林
文献传递
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手段,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钻井、岩心和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研究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主要储集岩类型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距两期风化壳0~200 m范围内的角砾白云岩和溶孔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的孔、缝、洞为主,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次生晶间孔、构造裂缝、溶洞等。沉积环境是影响灯二段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其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是位于水动力能量较强的或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高能颗粒滩和微生物云坪沉积环境;溶蚀作用,特别是古岩溶作用是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早期的桐湾运动形成了灯影组的大规模孔洞,而其后的构造运动则建立了研究区内特别复杂的孔隙-洞穴-裂缝系统。
王爱钟大康党录瑞彭平毛亚昆任影杨强
关键词:灯影组白云岩储层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储层物性保存过程多因素耦合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深层三工河组储层主体埋深在3 800~4 600 m之间,但储层物性条件相对优越,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和发现的重点层位之一,因此明确其优质储层物性保存多因素耦合关系及成因机理对后期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黏土矿物X衍射等分析测试及钻测井资料,在物性保存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结合地层埋藏史及区域构造演化,从多因素间演化匹配关系出发详细讨论了莫索湾地区三工河组深层优质储层的物性保存过程。结果表明:优势沉积条件、地层超压、成岩流体碱性到酸性的转变、较低的古地温,4类单因素分别使储层物性得以有效保存。而储层物性保存过程最终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且在不同演化阶段物性保存的主控因素也不同。缓慢浅埋期主控因素为浅埋深和地层超压的初始形成;第一次快速深埋早—中期为地层超压;第一次快速深埋晚期至缓慢深埋早—中期由超压转变为胶结物的固结;缓慢深埋中—后期为低地温梯度及有机酸的溶蚀;第二次快速深埋—现今为超压及地温梯度的降低,并最终建立三工河组综合成岩及油气聚集模式。
高崇龙纪友亮高志勇王剑任影刘大卫段小兵桓芝俊程同冉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
考虑应力敏感和吸附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被引量:10
2015年
页岩气流动存在明显的多尺度效应,而应力敏感和吸附现象的存在使得页岩气的渗流机理更为复杂。基于Beskok-Karniandakis模型,推导了考虑应力敏感和吸附的页岩表观渗透率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应力敏感和吸附对页岩表观渗透率的影响。当页岩孔隙半径大于5 nm时,应力敏感对表观渗透率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应力敏感和吸附综合作用下的页岩表观渗透率随压力降低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孔隙半径小于5 nm时,应力敏感导致的渗透率损失要小于气体解吸和滑脱引起的渗透率增大,页岩表观渗透率随压力降低而增大。
郭肖任影吴红琴
关键词:页岩气应力敏感
一种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与储层分类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与储层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储层成因及岩石学特征,确定相类型、成分等;分析储层物性特征;观察储层储集空间特征,确定孔隙类型、面孔率等;高压压汞法、氮气吸附法测量储层孔隙...
钟大康孙海涛孟昊毛亚昆李卓沛张春伟张鹏杨喆任影杨宪彰王点刘云龙闫婷王爱姜振昌周煜哲
文献传递
层理节理影响下的页岩气流动规律研究
通过取心、露头观测、测井等手段发现,页岩气藏储层中多有发育层理节理,这对页岩的物性、岩石力学性质、气体流动等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建立了针对页岩气流动空间复杂多变的页岩气非线性多尺度流动理论,但...
任影
关键词:页岩气层理节理数值模拟水平井产能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6年
在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室内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东部龙王庙组22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试,在充分论证样品的有效性后,分析研究区龙王庙组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而探讨龙王庙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及古海洋环境。样品实验数据显示δ13C值分布在-1.533‰~2.619‰,平均为0.046‰;δ18O值分布在-9.916‰^-3.580‰,平均为-7.746‰;碳、氧同位素整体变化趋势与扬子地台其他区域基本相同。古海洋环境恢复表明,龙王庙组沉积期四川盆地东部整体处于海相环境,海水盐度呈先降低、后增高、复又降低的多段式变化;海水温度主要分布在20~30℃,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在海平面缓慢波动性下降、陆架暴露、生物灭绝的沉积环境影响下,龙王庙组δ13C值具有负漂移的演化趋势。龙王庙组沉积中期的水体深度最浅,古盐度最高,是白云岩最为有利的发育阶段。
任影钟大康高崇龙杨雪琪李海洋杨强刘云龙王玉
关键词:氧同位素古海洋环境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龙王庙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1
2016年
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东部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组分含量、比值特征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庙组19个碳酸盐岩样品的CaO含量高,集中在47.6%~68.3%之间,平均为59.09%;MgO含量变化大,分布在0.65%~12.8%之间,平均为6.17%;Na_2O含量高,集中在0.89%~3.14%之间,平均为1.15%;K_2O含量较高,分布在0.03%~2.06%之间,平均为0.43%;相较于同期海水,δ^(13)C值明显偏正,分布在-1.533‰~0.908‰之间,δ^(18)O值明显偏负,分布在-4.957‰^-9.916‰之间,且两者不具相关性。进一步分析MgO/CaO、Sr/Ba、1000×(Sr/Ca)、V/(V+Ni)等特征元素的比值及古盐度"Z"值、古温度"t",发现龙王庙组为干热气候、贫氧—缺氧环境下形成的亚热带陆棚(离岸一定距离)沉积;沉积过程中,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等表征参数均呈多段式变化,沉积晚期大气淡水作用显著,中期气候最为干热、水深最低、盐度最高,是四川盆地东部白云岩油气储集层最有利的发育时期。
孟昊任影钟大康高崇龙高宙王点姜杨锦丰李谨杰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武系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