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涛

作品数:63 被引量:73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盆地
  • 13篇砂岩
  • 13篇储层
  • 12篇成岩作用
  • 10篇地质
  • 9篇孔隙
  • 6篇盐岩
  • 6篇油气
  • 6篇四川盆地
  • 5篇致密砂岩
  • 5篇砂岩储层
  • 5篇砂岩透镜体
  • 5篇沙河街组
  • 5篇透镜体
  • 5篇前陆
  • 5篇前陆盆地
  • 5篇陆盆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凹陷
  • 4篇阴极发光

机构

  • 5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2篇孙海涛
  • 47篇钟大康
  • 13篇杨宪彰
  • 9篇毛亚昆
  • 8篇祝海华
  • 7篇杨喆
  • 7篇任影
  • 7篇姜振昌
  • 7篇王爱
  • 6篇孟昊
  • 5篇张春伟
  • 5篇雷刚林
  • 4篇李卓沛
  • 4篇吴超
  • 4篇周立建
  • 4篇刘云龙
  • 4篇张鹏
  • 4篇李鑫
  • 4篇姚泾利
  • 4篇郭强

传媒

  • 7篇沉积学报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古地理学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教育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龙王庙组古环境演化的稳定同位素与主、微量元素证据被引量:12
2018年
寒武系第四阶是生命演化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龙王庙组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岩石类型,地层中、下部混积岩发育,生物化石发育程度低.∑(CaO+MgO+LOI)含量分布范围广(74.64%~99.18%),Na_2O、K_2O、Fe_2O_3与Mn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20%、0.27%、0.27%和0.014%),∑(SiO_2+Al_2O_3+Fe_2O_3+P_2O_5+TiO_2)在地层中下部具较高含量(最大值24.00%);Sr元素含量较低(135×10-6~407×10-6),∑REE+Y在地层中部含量较高,∑LREE/∑HREE分布在2~4,具显著正铈异常(δCe=5.6~6.2),配分曲线为平缓右倾模式.全岩与方解石的δ^(13)C值分别为-1.5‰~1.1‰VPDB、-3.4‰~+0.5‰VPDB,δ^(18)O值分别为-9.7‰~-3.5‰VPDB、-9.8‰~-5.0‰VPDB;垂向上,两者的δ^(13)C值在地层中下部均以负值为主,中上部多为正值.依据δ^(13)C、δ^(18)O、MgO/CaO(0.03%~0.12%)、100×MgO/Al_2O_3(93.1~4 715.4)、B校(278.7~1 494.2)、Sr/Ba(4.05~58.25)、1 000×Sr/Ca(5.41~14.43)、V/(V+Ni)(0.61~0.78)及U/Th(0.21~1.45)等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推断龙王庙期水体温度在17~25℃,属半咸水-咸水环境;水体深度在早-中期波动频繁;以贫氧-缺氧环境为主,在早-中期、末期为阶段性富氧环境.整体上龙王庙组沉积早-中期受河流注入影响较为明显、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具海陆过渡环境特征,沉积中后期为稳定的海相环境.咸水、缺氧的条件及海平面波动频繁并伴有大量陆源碎屑注入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是引发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生物消亡的主要环境因素.
任影钟大康柳慧琳梁婷孙海涛高崇龙郑晓薇
关键词: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巨厚膏盐岩盐底卡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巨厚膏盐岩盐底卡层的确定方法:在待检测巨厚膏盐岩的第一位置采集第一采样岩屑,并检测第一采样岩屑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若第一采样岩屑中镁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与前一次采样岩屑中的镁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变化满...
杨宪彰周鹏王佐涛吴超钟大康莫涛郝祥保孙海涛秦鹏石磊朱文慧李向云史玲玲苏琛李浩平陈维力吕瑞
文献传递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露头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中的岩性垂向变化,保留因沉积环境变化引起的岩性序列,消除构造挤压与断层重复引起的膏盐岩层变形和叠置的序列,建立...
钟大康孙海涛李勇吕惠贤杨宪彰雷刚林陈翀李鑫李超祝海华郭强孟昊毛亚昆任影杨喆李海洋杨强胡小林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9
2011年
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其埋藏深度中等(2 700~2 950 m),但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分别为5.2%,0.7×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造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是:该套砂岩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含煤酸性环境,砂岩中原始孔隙水介质呈酸性,碳酸钙处于不饱和状态,难以形成早期碳酸盐胶结,后来埋藏过程中压实作用损失了大量原生孔隙,使得粒间孔隙体积大大减少。同时,酸性成岩环境导致后来压实过程中大规模的石英次生加大,充填砂岩中未被压实损失的残余孔隙,使岩石孔隙度进一步降低。这是造成该地区砂岩低孔低渗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显微镜下岩石薄片观察证明了这种长北气田山二段砂岩在埋藏过程中的酸性成岩环境:砂岩孔隙中碳酸盐胶结尤其是早期碳酸盐胶结不发育,平均碳酸盐胶结物含量1%~3%,自生高岭石胶结发育,含量达7%~10%,伊利石胶结少,<3%,石英次生加大胶结发育,普遍达Ⅱ—Ⅲ级,平均为5%~10%,个别层段达10%~18%,最多达23%。另一方面,长北气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比较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自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以来,未经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构造活动弱,地层平缓,褶皱少,断裂不发育,地层埋藏史分析表明山二段沉积后未经历明显的抬升与沉降。地下水尤其是含有机酸或CO2的酸性水不活跃,加之砂岩因压实作用和二氧化硅胶结后原始孔隙度和渗透性差,酸性地下水不能有效地对岩石进行溶蚀改造,不利于孔隙流体中物质的带入与带出;而且岩石中可溶组分(如长石、碳酸盐胶结物)少,长石含量<3%。因此,岩石在后期的埋藏过程中,不能形成大量的溶蚀次生孔隙,这是造成研究区目的层段砂岩低孔低渗的另一个原因。
孙海涛钟大康张湘宁柳慧林
关键词: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被引量:3
2014年
野外实习是普通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习地点变更至北京周边之后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实习路线选择、地质资源利用、教学环节与野外实习的衔接、激励及考核措施的改进等等。
董艳蕾张琴于福生陈书平魏立春孙海涛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地质资源
二氧化碳埋存对地层岩石影响的室内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XRD,SEM,三轴岩石实验系统及岩心驱替实验装置研究了二氧化碳溶蚀对储层岩石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对岩石的溶蚀主要受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流体组成及外部动力条件的影响,即具有层理构造的岩心,其层理面是优先溶蚀区域,应力变化时这些部位微裂纹的产生及扩展的几率最大,主应力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稳定水体环境控制的块状构造的岩心中,CO2的溶蚀导致岩心孔隙变大,并产生次生孔隙;裂缝的形成受溶蚀、流动方向及应力的共同控制.在二氧化碳水溶液注入过程中,出口端气体流速有一个突然大幅度增加的过程,表明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溶蚀作用产生了2种变化:(1)岩石微裂缝的产生及闭合;(2)岩石颗粒的运移.静态溶蚀实验表明,随着溶蚀时间的增加,岩石的抗拉强度及抗压强度均下降,证实了胶结强度的明显下降.渗透率的增加及微裂纹(或裂缝)的产生造成封存的效果变差,从而影响了封存的效果.
赵仁保孙海涛吴亚生赵传峰岳湘安
关键词: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溶蚀
地层中的硅岩: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
2023年
硅岩是由自生石英形成的化学沉积岩,通常以层状或非层状(结核状、条带状)独自出现、与其他岩性互层出现及赋存于其他岩性地层中。硅岩不仅记录了大量盆地古地理、古海洋、古气候的地质信息,而且对于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硅岩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关于硅岩的新观点为硅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通过调研近年来关于硅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沉积环境、不同产状硅岩的形成模式、成因类型以及判别方式,认为硅岩的沉积不是单一因素控制的结果,而是地质构造活动强度、生物类型及活动性、沉积古环境的综合结果。常规地球化学元素结合岩石组构与微区分析、包裹体分析、新同位素(Rb-Sr和Sm-Nd)分析,以及新的地球化学判定标准(Ge/Si)是硅岩研究的必备手段和方法。
周思宇钟大康孙海涛张本健苏琛尹宏
关键词:硅岩沉积环境
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浊积砂岩透镜体成岩作用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中发育大量的砂岩透镜体。通过密集采样,利用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埋深3 199~3 201m的典型砂岩透镜体表面和内部的各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发现透镜体砂岩内部强烈溶蚀,自砂体表面向砂体内部,碳酸盐胶结和石英、长石次生加大逐渐减弱。砂体表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致密胶结带,降低了砂岩物性,但这并不影响砂岩透镜体成藏。通过成藏时间与成岩次序研究,认为透镜体表面的晚期胶结发生在成藏之后,内部溶蚀发生在成藏之前。透镜体内部发育的次生孔隙表明早期溶蚀强烈,这为排烃高峰期的油气成藏提供了足够的储集空间,并减小了油气充注的毛细管阻力;后期砂体表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降低储层表面物性,导致毛细管阻力变大,抑制了油气充注,但成为透镜体油气藏的有利保存条件。因此,并非所有的透镜体表面致密胶结带都对透镜体成藏起到阻碍作用。
孙海涛钟大康王兴明
关键词:沾化凹陷砂岩透镜体成岩作用
构造挤压背景下深层砂岩压实分异特征——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储层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压实作用作为影响储层质量演化及预测的重要因素,常被理解为中浅层砂岩所经历的成岩作用,深层的压实作用长期被忽视,然而,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深层砂岩储层存在显著的压实分异现象。利用薄片、阴极发光和粒度分析对白垩系砂岩压实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层砂岩压实分异受构造挤压作用、胶结作用和砂岩粒径控制。压实作用在不同构造出现规律性的变化以及在纵向上呈现反深度的变化,而且随胶结程度降低,不同构造砂岩压实分异的幅度增大;中砂岩与细砂岩随压实程度增高,压实作用分异减小。深层储层仍存在较强的压实分异意味着在进行深层砂岩储层预测时,应该重视压实作用对深层储层质量差异的影响。
毛亚昆钟大康李勇王腾宇孙海涛王媛
关键词:压实作用成岩作用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铼-锇同位素定年的进展与挑战被引量:11
2017年
铼(Re)、锇(Os)元素具有对氧化还原的敏感性和亲有机质特性,富集于烃源岩、油砂、原油、沥青等油气藏相关地质样品中,并被用于油气藏同位素定年。该方法既可通过Re-Os等时线直接获取油气成藏过程的绝对地质年龄,又可利用Os同位素初始值开展油源对比。分析近十余年来油气藏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指出为推动该定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的应用,学术界和工业界应密切合作共同探索Re-Os同位素在油气系统中的分馏机理,全面评价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热解事件等后期地质过程对Re-Os同位素体系的潜在影响;综合运用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建立判别油气来源的有效工具,以帮助合理选择满足同源特征的Re-Os同位素定年对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尽快建立油气藏Re-Os同位素定年的实用技术方案,并为业内的终端用户提供完整的使用指南。
李真王选策刘可禹Tessalina Svetlana杨雪梅马行陟孙海涛
关键词:RE-OS同位素定年油源对比油气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