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大康

作品数:184 被引量:2,313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7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5篇盆地
  • 49篇储层
  • 38篇砂岩
  • 36篇孔隙
  • 36篇凹陷
  • 30篇成岩作用
  • 21篇油气
  • 20篇储集
  • 17篇储集层
  • 15篇地质
  • 15篇古近系
  • 15篇沉积相
  • 15篇次生
  • 15篇次生孔隙
  • 14篇塔里木盆地
  • 13篇孔隙演化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四川盆地
  • 12篇下第三系
  • 9篇东营凹陷

机构

  • 143篇中国石油大学...
  • 5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中国石油化工...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
  • 10篇中国石化
  • 8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学院
  • 4篇核工业北京地...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西南...
  • 3篇成都北方石油...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84篇钟大康
  • 64篇朱筱敏
  • 47篇孙海涛
  • 22篇张琴
  • 16篇祝海华
  • 16篇任影
  • 14篇杨宪彰
  • 13篇毛亚昆
  • 11篇杨喆
  • 11篇孟昊
  • 11篇李勇
  • 10篇雷刚林
  • 10篇王爱
  • 9篇王贵文
  • 9篇李鑫
  • 8篇郭强
  • 7篇吴胜和
  • 7篇姚泾利
  • 7篇姜振昌
  • 6篇王招明

传媒

  • 21篇古地理学报
  • 16篇沉积学报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石油勘探与开...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天然气工业
  • 5篇地学前缘
  • 4篇地质科学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18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6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惠民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评价被引量:27
2007年
影响惠民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因素有沉积条件、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对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控制方面;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埋藏早期或碳酸盐胶结程度低的阶段,埋深每增加1000m,孔隙度降低约8%~9%;胶结作用对储集层性质影响与成岩演化阶段有关,成岩演化程度越高,胶结对物性的影响越大;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改善很大,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可达20%。溶蚀作用在宏观上受区域构造背景和生油洼陷平面位置控制,断层较发育和临近生油中心(临南洼陷)的南部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溶蚀最发育;微观上受岩石的粒度、分选及杂基含量控制,粒度越粗、分选越好、杂基越少的砂岩溶蚀作用越强。
张莉朱筱敏钟大康崔可平
关键词:惠民凹陷储层物性
前陆盆地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过程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过程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储层成因及岩石学特征;确定埋藏过程及构造抬升与沉降时期;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或微区矿物定量分析确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强度,...
钟大康李勇毛亚昆杨宪彰孙海涛雷刚林张春伟吴超张鹏能源王点刘云龙祝海华李卓沛王爱姜振昌周煜哲赵岳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对储集层孔隙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砂岩为例被引量:73
2015年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成因等,探讨长7致密砂岩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发育的各种伴生孔隙,并分析孔隙的演化过程及与其油气成藏的关系。长7段致密砂岩广泛发育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包括硅质的溶解及被交代、碳酸盐矿物胶结交代、钠长石化作用及大量伊利石、绿泥石沉淀。碱性环境下发育了多种伴生孔隙,如石英溶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云母层间孔和钠长石化伴生孔隙。埋藏过程中,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出现于早成岩B阶段和中成岩A2阶段,其中早成岩B期是主要碱性环境伴生孔隙发育阶段,大量黏土晶间微孔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储集层的渗透能力,同时也导致后期酸性溶蚀强度降低,因此推测在大量烃类充注之前,长7段砂岩已经严重致密化,为典型的先致密后成藏。
祝海华钟大康姚泾利孙海涛牛小兵梁晓伟尤源李鑫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成岩作用孔隙类型
塔中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取心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且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另外,这些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储层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实与压溶作用、交代、胶结作用、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以及重结晶作用使储层孔隙体积减小、物性变差,如压实与压溶作用使本区储层孔隙度损失14.1%~25.3%,交代、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13.9%;溶蚀作用是增加储集空间、改善储层物性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如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的溶蚀作用使储层产生次生孔隙,导致本区储层孔隙度平均增加6%~8%。
徐燕军于炳松钟大康
关键词:古生界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
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主要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本文从古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认为中国古地理学在多个方面引领了古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包括:(1)在古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多学科齐头并进,支撑了古地理学科的持续发展;(2)在古地理研究方法与成图方面,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中的遗迹学研究、小尺度古地理研究和大数据古地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3)在古地理学应用方面,从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油页岩古地理及碎屑岩成岩作用多角度研究油气资源与油页岩,并在聚煤区古地理研究与煤炭资源预测及其他矿藏古地理研究与找矿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郑秀娟杜远生朱筱敏刘招君胡斌吴胜和邵龙义旷红伟罗静兰钟大康李华何登发朱如凯鲍志东
关键词:古地理学地震沉积学遗迹学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分布规律被引量:13
2004年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核桃园组三段上部—核桃园组二段广泛发育盐湖相白云岩夹天然碱沉积,溶孔溶洞型储层主要发育于含碱白云岩中,溶洞为团块状或层状天然碱溶蚀形成,溶孔主要为星散状天然碱溶蚀形成,少量为泥质白云岩中的粘土级钠长石溶蚀成因。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在纵向上分布于盆地由砂泥岩相→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过渡相→白云岩相→含碱白云岩相→天然碱相演化序列的含碱白云岩相中,横向上与天然碱相邻。层位上主要集中在核桃园组二段的第3亚段,其次是核桃园组三段上部和核桃园组二段第2亚段,平面上分布于云2井、云3井和泌100井等地区。
钟大康朱筱敏王贵文张琴陈祥王敏
关键词:溶孔白云岩储层泌阳凹陷南襄盆地油气储层
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103
2008年
系统研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盆地类型不同时代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表明: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分布于3000~6000m深度,时代跨越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形成于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以及河流、滨浅湖、深-半深湖重力流水道和浊积扇以及部分滨岸环境,古生界滨岸环境形成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中新生界三角洲、河流、滨浅湖及重力流环境形成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大多超过10%,渗透率一般大于10×10?3μm2.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深部的溶蚀作用、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早期烃类注入、热循环对流、膏盐效应、砂泥岩互层状况等因素有关.其中深部溶蚀作用、早期长期浅埋晚期短期快速深埋、异常高压以及烃类的早期充注是形成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主要因素.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形成受其所处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温、沉积条件、溶蚀作用、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早期烃类注入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温从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的演化,沉积条件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和基础,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直接原因,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早期烃类注入、砂泥岩互层状况等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次要因...
钟大康朱筱敏王红军
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为例被引量:38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延长组)6段和长7段富含大量致密油,但由于对其微观特征与成因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该区致密油的有效开采。为此,根据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研究区长6段和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远砂坝-席状砂及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环境,岩石粒度细(主要为极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杂基含量高(8%~10%),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平均1.8%,孔径小(平均30μm),喉道细(平均0.08μm),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基本上都低于0.3×10^(-3)μm^2,物性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杂基微孔、长石及岩屑溶孔、胶结物晶间微孔。不同岩石类型其微观特征存在差异。沉积环境决定了其粒度细、粘土杂基高,细粒高粘土杂基岩石抗压性差,强烈的压实作用导致大量的原生孔隙损失,孔喉变得更加细小;孔喉细小的岩石由于孔隙中各种流体离子的半渗透膜效应引起强烈的碳酸盐和粘土矿物胶结,尤其是伊利石搭桥状和丝网状胶结,使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后期酸性流体也难以进入发生溶蚀作用;云母与水云母杂基及碳酸盐胶结物对石英的强烈交代导致岩石抗压性变差以及固体体积增加,最终导致岩石的致密化。
钟大康
关键词: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喀左盆地油页岩资源勘探前景被引量:3
2011年
阐述了喀左盆地油页岩特征,查明了资源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勘查目标优选,提出了该盆地勘查部署建议:喀左盆地九佛堂组一、二、三段分别发育了第1、第2、第3油页岩层群,其中矿组3-1油页岩出露点多、厚度大、认识程度高;油页岩类型主要为灰黑-棕黑色泥岩,且大部分属于中、低品级的难熔高灰分油页岩。其资源类型大部分属于预测资源量,数据表明,矿组3-1的工业意义最大,以梅勒营子凹陷分布最多。通过勘探目标优选结果,提出将该盆地分为全面系统勘探区、疏网度勘探工程实施区和专门性地质调查区的勘探部署。
郭强王宇林钟大康李喜海
关键词:油页岩资源勘探部署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中25-1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相及演化被引量:14
2016年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孟昊钟大康李超周军良秦刚刘云龙刘珂茹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沙二段沉积相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