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磊
-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刚地弓形虫PTS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力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旨在构建弓形虫磷脂酰苏氨酸合成酶(Toxoplasma gondii phosphatidylthreonine synthase,PTS)基因DNA疫苗,评价其抗弓形虫的免疫保护力。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弓形虫PTS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TgPTS,然后转染HEK 293-T细胞,分析pVAX-TgPTS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VAX-TgPTS对BABL/c小鼠进行3次免疫,并用空质粒pVAX1作为对照,在每次免疫前和第3次免疫后2周收集小鼠血清,经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水平。第3次免疫后2周每组取3只小鼠,将其剖杀取脾脏,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小鼠脾细胞经STAg刺激后,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脾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第3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 0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观察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显示,pVAX-TgPTS能够在HEK 293-T细胞中表达;第3次免疫后2周pVAX-TgPTS组血清中IgG含量相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提高;pVAX-TgPTS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略微高于对照组;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VAX-TgPTS组中脾细胞经STAg刺激后能够明显提高IFN-γ的表达量。攻虫试验结果表明,pVAX-TgPTS组小鼠存活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增长。本试验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TgPTS,证明pVAX-TgPTS能够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并对弓形虫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力,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弓形虫核酸疫苗奠定基础。
- 朱伟宁王金磊陈凯黄思扬朱兴全
- 关键词:弓形虫真核表达质粒免疫保护
- 甘肃临夏绵羊双腔吸虫的感染与鉴定
- 双腔吸虫病是对牛羊危害较严重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影响牛羊业的发展。为了调查甘肃省临夏回族聚集地中绵羊双腔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屠宰场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首先经过形态学观察,对疑...
- 岳东梅王金磊马君黄思扬朱兴全王春仁
- 关键词:双腔吸虫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玛曲牦牛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查明甘肃省玛曲县牦牛弓形虫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感染的风险因素,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法检测了该地区的610份牦牛血清,并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对影响牦牛弓形虫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牦牛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20.00%,年龄和季节是影响牦牛感染弓形虫的风险因素,胎次因素对母牦牛弓形虫感染的影响不明显(P>0.05)。此次调查显示牦牛弓形虫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3 200,由此可知,甘肃省玛曲地区牦牛弓形虫感染率较高且感染强度较大。因此应对本地区的牦牛弓形虫病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当地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殷铭阳王金磊谭启东秦思源刘光学朱兴全周东辉
- 关键词:弓形虫流行病学牦牛
-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分泌的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参与调节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及纳虫泡膜(parasitophorous vacuole membrane,PVM)的形成并能维持其结构稳定性,部分GRAs可参与宿主细胞的转录。近几年来,不断发现了多种新的GRA蛋白家族新成员,并随着对该家族成员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GRAs是研制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分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研究弓形虫致病机理和研发新的抗弓形虫疫苗提供思路。
- 胡玲英张念章王金磊林旋周东辉朱兴全王寿昆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弓形虫病分子疫苗
- 弓形虫HAD2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弓形虫是一种很成功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导致的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为了研究弓形虫卤代酸脱卤酶(haloacid dehalogenase,HAD)家族中一个保守蛋白HAD2b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弓形虫Ⅰ型RH虫株HAD2b基因缺失株(RHΔHAD2b)。通过噬斑试验分析发现,RHΔHAD2b形成的噬斑大小和数量与野生株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逸出试验发现,大部分RHΔHAD2b和野生株在钙离子的刺激下,在2 min内完成逸出,差异不显著。小鼠毒力试验发现,昆明鼠分别感染RHΔHAD2b和野生株后均在7~10 d内死亡,无显著差异。对HAD2b基因转录组数据库现有数据分析表明,HAD2b在弓形虫RH株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虫株,说明HAD2b在不同虫株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弓形虫HAD2b基因缺失株(RHΔHAD2b),为进一步研究HAD2b基因在Ⅰ型虫株的其它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构建弓形虫其它基因型虫株的HAD2b基因缺失株奠定了技术基础。
- 张海生梁勤立李婷婷朱兴全王金磊
- 关键词:弓形虫生物学功能
- 甘肃临夏绵羊双腔吸虫的感染与鉴定被引量:2
- 2016年
- 为调查甘肃省临夏回族聚集地中绵羊双腔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屠宰场进行调查。首先经过形态学观察,对疑似病原进行分离,再通过PCR方法及DNA测序来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在350只绵羊中共发现8只绵羊感染了双腔吸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8只绵羊感染的双腔吸虫均为矛形双腔吸虫。
- 岳东梅王金磊马君黄思扬朱兴全王春仁
- 关键词:双腔吸虫
- 弓形虫弱毒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病。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孕妇,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弓形虫给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隐患与日俱增。目前,尚无针对弓形虫病的特效药,疫苗将是控制弓形虫病最有效的手段。传统的弓形虫疫苗免疫效果较差,自然筛选获得的弱毒苗存在返毒的可能,不适用于免疫缺陷的动物或人群。传统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基因敲除株的效率低且过程复杂。随着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为研制弓形虫疫苗提供了新的方向,已成功构建了许多弱毒疫苗虫株,这些虫株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是弓形虫疫苗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本文综述弓形虫弱毒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为弓形虫疫苗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张海生马元元谢世臣梁勤立朱兴全王金磊
- 关键词:弓形虫疫苗
-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具有中间宿主广泛、生活史复杂、传播方式多样、呈全球性分布等特点,可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导致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慢性感染约1/3的世界人口,对免疫缺陷患者、孕妇、孕畜的健康更是造成严重威胁。致密颗粒蛋白是由致密颗粒(弓形虫的一种亚细胞分泌器官)分泌的蛋白质,它们可通过操控宿主(细胞)基因表达、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周期,并在蛋白质的转运和定位、营养物质的摄取、纳米管网络(IVN)的形成与稳定性的维持、逸出、慢性感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本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制、鉴定新的抗弓形虫潜在药物靶点和疫苗候选分子提供借鉴。
- 郑晓楠李婷婷李婷婷王金磊朱兴全
- 关键词:弓形虫弓形虫病致密颗粒蛋白生物学功能
- 大片吸虫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反应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为鉴定大片吸虫α-微管蛋白基因(FgAT),并分析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根据肝片吸虫的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设计α-微管蛋白基因的扩增引物,以大片吸虫总RN 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大片吸虫的FgAT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鉴定,然后构建pGEX-6P-1(+)-FgAT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再对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大片吸虫FgAT基因的大小为1 356 bp,编码452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gAT二级结构预测以无规卷曲为主,抗原表位在整个序列中均有存在。优化后的α-微管蛋白为可溶性表达,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大片吸虫α-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该蛋白是潜在的大片吸虫诊断靶标。
- 岳东梅王金磊黄思扬朱兴全王春仁
- 关键词:大片吸虫
- 弓形虫sod3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基本生物学功能研究
- 2022年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细胞过程,可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在寄生虫氧化还原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弓形虫Ⅰ型RH虫株和Ⅱ型Pru虫株的sod3基因缺失株(RHΔsod3;PruΔsod3);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探究了sod3基因的基本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作用。噬斑试验分析表明,RHΔsod3和PruΔsod3所形成噬斑的大小和数量与野生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缺失sod3基因不影响弓形虫RH速殖子在体外的入侵效率、细胞内复制能力、逸出能力、活性氧(ROS)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缓殖子转化试验发现,缺失sod3基因不影响弓形虫Pru虫株由速殖子向缓殖子转化。小鼠毒力试验表明,分别单独感染100个RHΔsod3和RH野生株速殖子的昆明鼠均在感染后第8~10天发生死亡;分别单独感染5×105个PruΔsod3和Pru野生株速殖子的昆明鼠均在感染后10 d内发生死亡;分别单独感染5×103个PruΔsod3和Pru野生株速殖子的昆明鼠所形成的脑包囊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弓形虫转录组数据库现有数据分析表明,SOD3在弓形虫孢子化卵囊阶段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说明SOD3可能参与卵囊孢子化过程。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弓形虫sod3基因缺失株(RHΔsod3;PruΔsod3),为进一步研究sod3基因在Ⅰ型和Ⅱ型虫株的其他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赵丹钰李婷婷王萌祁淑芸梁勤立张芝玮朱兴全王金磊
- 关键词:弓形虫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