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新生儿水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新生儿水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水痘患者,其中,30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住院天数、疗效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症状,提高疗效及满意度。 胡丹关键词:新生儿水痘 HIV母婴阻断成功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成功的6~18个月婴幼儿的血红蛋白(Hb)水平及贫血发生率,并分析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由HIV感染母亲分娩的134例非HIV感染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由健康母亲分娩的134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幼儿6~18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婴幼儿母亲孕期时母亲贫血情况,以及胎数、胎龄、出生体质量及预防用药、喂养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为(117.76±23.67)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95±25.15)g/L,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率为2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贫血组婴幼儿在年龄(<12个月)、早产、出生体质量(<2.5 kg)、辅食添加(>6个月)、使用齐多夫定及母亲孕期贫血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贫血是HIV感染母亲分娩的非HIV感染婴幼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6~18个月HIV母婴阻断成功婴幼儿贫血发生率较高,其中低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贫血是婴幼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丹 朱炜春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红蛋白 贫血 低出生体质量 应用MALBAC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胚胎植入前诊断前期研究 目的:应用并评价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 孙筱放 胡丹 刘维强 张慧敏 杜红姿 张紫龙 陆思嘉 刘见桥关键词:SMA PGD MDA 文献传递 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在单细胞水平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应用评估 2016年 目的:应用并评价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技术在单细胞水平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变异的效率。方法:收集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以及废弃胚胎单个卵裂球细胞,分别使用MALBAC和多重链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Sanger测序检测SMN1及SMN2序列,并对3个微卫星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2种扩增技术的总扩增成功率、等位基因脱扣(ADO)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ALBAC组诊断准确率为91.7%(67/73),低于MDA组的96.1%(73/76)(P<0.05)。结论:针对SMA疾病开展单细胞水平遗传学诊断,传统MDA方法略优于MALBAC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胡丹 刘维强 张慧敏 刘见桥 杜红姿 梁力丰 孙筱放基于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及多重链置换扩增技术对脊髓性肌萎缩疾病PGD的前期研究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细胞退行性变而引起的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萎缩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约有1/6000-1/10000的发病率,其在... 胡丹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 隐性遗传病 胚胎植入前诊断 全基因组扩增 24例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印度株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新型冠状病毒印度变异株(B.1.617)儿童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5月21日~2021年6月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病区接收的24例16岁以下的COVID-19印度变异株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并分析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血液学检验结果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年龄<7岁的患儿多为无症状感染者,青少年及学龄期儿童的感染症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动态检测血常规、CRP、PCT、IL-6,白细胞在疾病早期多为正常,极少部分病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未见明显升高。IL-6有不同程度升高、辅助T淋巴细胞绝对值轻度下降;除了2例年龄<2岁的患儿进行胸片检查,其它年龄组患儿均行胸部CT检查。轻型及普通型胸部CT表现为局限性斑片状影,个别可发展为双肺多发炎症改变,但未见“白肺”表现,无胸腔积液及气胸等重症个案。无症状感染6例,临床症状轻微且影像学无异常的轻型病例7例,伴有呼吸道症状、发热且影像学阳性的普通型病例11例;经对症干预治疗,24例患儿均取得符合临床预期的预后效果。结论儿童COVID-19印度变异株以普通型和轻型患者为主,预后尚可,疫苗接种及居家隔离是遏制疫情发展的有效方法。 黄小鸣 林菁 王律 胡丹 何映华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流行病学 高龄妊娠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唐氏筛查高风险对高龄妊娠染色体异常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高龄孕妇选择唐氏筛查筛选染色体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产前诊断指征前来咨询的病例共2 335例,所有孕妇年龄均大于或等于35岁,平均(37.43±2.93)岁。病例均进行了羊水或脐带血细胞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5%,然后对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335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77例,异常率为7.58%。在异常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的比率越高,除染色体多态性外,染色体三体及染色体臂间倒位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能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率,对于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需进行产前诊断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胡丹 李海军 李志华 陈敏 孙筱放关键词:妊娠 唐氏综合征 新生儿筛查 染色体畸变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和神经分化 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是一种典型的遗传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建立患者遗传背景的特异的疾病模型有利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目的:观察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神经分化效率以及CAG拷贝数的稳定性。方法:临床获取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患者特异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成纤维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患者特异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和正常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NHF)和胚胎干细胞(ES-10)进行神经诱导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分化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中ataxin-3的聚集,PCR检测培养过程SCA3/ATXN3基因CAG重复数目。结果与结论:成功获得与成纤维细胞相同遗传背景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人胚干细胞相似的形态学及多向分化潜能,各细胞系都能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重编程前后和诱导神经分化前后的CAG数目无明显改变。来源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低于正常人诱导多能干细胞(NHF)和胚胎干细胞(ES-10)。这些结果说明通过重编程技术可以成功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整个实验过程CAG数目无明显改变,与患者的体细胞相一致。 罗敏 胡丹 牛晓华 宋兵 欧展辉 范迪 王鼎 何文茵 孙筱放关键词:干细胞 分化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分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HIV感染母亲分娩未感染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调查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分娩未感染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HIV感染母亲分娩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期该院收治的健康产妇分娩的86名足月儿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头围、体质量、身长)水平、智力发育状况和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结果:出生时及出生3、6、12、18个月时,观察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身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6、12、18个月时,观察组头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2、18个月时,观察组言语、个人-社会智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2、18个月时,两组粗动作、细动作-适应性智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1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母亲分娩未感染婴幼儿出生后的体格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状况均较正常分娩的健康足月儿迟缓,且发生营养性疾病的风险高。 胡丹 朱炜春 王周菊关键词:HIV感染 婴幼儿 体质量 头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