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芬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痛觉
  • 11篇痛觉过敏
  • 7篇神经元
  • 7篇哌啶
  • 7篇哌啶类
  • 7篇脊髓
  • 4篇受体
  • 4篇切口
  • 4篇切口痛
  • 4篇脊髓背角
  • 4篇脊髓背角神经...
  • 4篇背角
  • 4篇背角神经元
  • 3篇蛋白
  • 3篇瑞芬太尼
  • 3篇天冬氨酸
  • 3篇芬太尼
  • 3篇氨酸
  • 3篇N-甲基-D...
  • 3篇大鼠脊髓

机构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王志芬
  • 12篇王国林
  • 9篇元元
  • 7篇孙哲
  • 6篇于泳浩
  • 5篇何颖
  • 4篇汤晓红
  • 4篇丁玲
  • 3篇李楠
  • 1篇李依泽
  • 1篇陈怡

传媒

  • 10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CK1在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及AMPA受体表达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使君子酸(AMP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及AMPA受体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出生14~18 d雄性SD幼鼠36只,体重50~60 g,麻醉后处死取腰段脊髓,随机取18只幼鼠腰段脊髓,制备400 μm厚脊髓切片108张(用于全细胞膜片钳检测),余腰段脊髓,制备5 μm厚脊髓切片108张(用于免疫荧光检测),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瑞芬太尼组(R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瑞芬太尼+PICK抑制剂组(R+PICKi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及50 μmol/L PICK抑制剂FSC231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AMP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振幅与时间间隔,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PA受体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PICKi组mEPSCs的振幅增大、时间间隔缩短,GluR1和GluR3表达上调,GluR2表达下调(P〈0.05);与R组比较,R+PICKi组mEPSCs的振幅减小、时间间隔延长,GluR3表达下调,GluR2表达上调(P〈0.05),Glu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K1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幼鼠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mEPSCs及AMPA受体表达的过程,可能是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
兀兀孙哲王志芬王国林
关键词:受体AMPA哌啶类痛觉过敏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 9,2-3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空白对照组(C)、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
孙哲元元何颖王志芬于泳浩
关键词:瑞芬太尼痛觉过敏脊髓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4~18 d雄性SD幼鼠30只,体重50~60 g,制备腰段脊髓切片,取切片180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瑞芬太尼组(R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美托咪定组(M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终浓度分别为2、4和6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幅值与时间间隔。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4组mEPSCs幅值增大,时间间隔缩短(P〈0.05);与R组比较,L组、M组和H组mEPSCs幅值减小,时间间隔延长(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mEPSCs幅值减小,时间间隔延长(P〈0.05);与M组比较,H组mEPSCs幅值减小,时间间隔延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减弱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增强。
孙哲元元何颖王志芬王国林于泳浩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哌啶类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痛觉过敏
右美托咪定对痛觉过敏大鼠脊髓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KC)γ、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 大鼠40 只,体质量240-260 g,2-3 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组(n=8):空白对照组(C 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 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R+I 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佛波醇酯+二甲基亚砜组(D+R+I+P+DMSO 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二甲基亚砜组(D+R+I+DMSO 组).采用足底切口的方法制备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以1.2 μg·kg^-1·min^-1 的速度经尾静脉输注90 min;右美托咪定以50 μg/kg 的剂量于术前30 min 皮下注射;佛波醇酯及二甲基亚砜均为鞘内注射10μL.分别于输注前24 h(T0)、输注后2、6、24 和48 h(T1-4)时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最后1 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 节段.采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脊髓背角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结果除T0 外,与C 组比较,其余各组PWL 缩短、PWT 降低,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R+I 组比较,D+R+I 组、D+R+I+DMSO 组PWL 延长、PWT 升高,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与D+R+I 组比较,D+R+I+P+DMSO 组PWL 缩短、PWT 降低,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D+R+I+P+DMSO 组比较,D+R+I+DMSO 组PWL 延长、PWT 升高,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
孙哲王志芬何颖王国林于泳浩元元
关键词:痛觉过敏脊髓佛波醇酯类
PICK1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评价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 (PICK1)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260 g,42 ~ 49日龄,鞘内置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瑞芬太尼组(NS+R组)、PICK1反义核苷酸+生理盐水组(AS+NS组)和P1CK1反义核苷酸+瑞芬太尼组(AS+R组).C组、NS+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AS+NS组、AS+R组鞘内注射硫代修饰的PICK1反义核苷酸10 μg/10μl,1次/d,连续4d.鞘内注射结束后,NS+R组和AS+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kg-1·min-160 min,C组和AS+NS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结束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细胞膜及细胞浆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计算细胞膜与细胞浆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m/c比值)和细胞膜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的比值(mGluR 1/mGluR2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NS+R组和AS+R组T1-4时TWL缩短,MWT降低,细胞膜含GluR1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上调,其m/c比值升高,细胞膜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下调,其m/c比值降低,mGluR 1/mGluR2比值升高(P<0.05).与NS+R组比较,AS+R组T1-4时TWL延长,MWT升高,细胞膜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上调,其m/c比值升高,mGluR 1/mGluR2比值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K1可促进脊髓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内化,而对含GluR1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无影响,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
王志芬王国林敖吉莹丁玲李楠汤晓红张麟临舒瑞辰元元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哌啶类痛觉过敏AMPA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CCL3和CCR5表达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趋化因子配体3(CCL3)和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CCR5)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260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切121痛组(R+I组)。于切口痛模型制备的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输注时间60min,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前24h(基础状态)、输注停止后2、6、24和48h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CL3mRNA和CCR5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CCL3和CCR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CCL3mRNA和CCR5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组和R组比较,R+I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CCL3mRNA和CCR5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与脊髓CCL3和CCR5表达上调有关。
李楠张麟临舒瑞辰王志芬丁玲敖吉莹王国林
关键词:哌啶类痛觉过敏CCR5脊髓
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p-CRE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7日龄,体重10-1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吸入30%氧气6h;七氟醚麻醉组(Sev组)吸人30%氧气和3%七氟醚的混合气体6h。于吸氧或七氟醚麻醉结束后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元p-CREB的表达。其余大鼠于2月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元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延长,原平台穿越次数减少,第Ⅱ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神经元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海马神经元p-CREB表达有关。
敖吉莹汤晓红丁玲李依泽王志芬王国林
关键词: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海马神经元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ICK1表达的变化
2015年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42~49日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Ⅰ组).R组和R+Ⅰ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 kg-1·min-160 min,C组和Ⅰ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2 ml·kg-1·min-1 60 min.R+Ⅰ组与Ⅰ组分别于制备切口痛模型的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生理盐水.分别于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输注前(T0)、停止输注后2、6、24和48 h(T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4时测定痛阈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节段脊髓和左侧背根神经节,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IC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ICK1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组和R+Ⅰ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表达上调,Ⅰ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R+Ⅰ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R组比较,R+Ⅰ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可能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ICK1表达上调有关.
王志芬王国林敖吉莹汤晓红张智申孙哲元元
关键词:蛋白激酶CΑ哌啶类痛觉过敏脊髓神经节神经元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活性的关系。方法取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等速率生理盐水60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60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8受体拮抗剂组(N组)腹腔注射那曲吲哚0.1mg/k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60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h、静脉给药后2、6、24和48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GSK-3β及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GSK-3β/GSK-3β比值,采用RT—PCR法测定GSK-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I组和N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pmRNA的表达上调,pGSK-3β/GSK-3β比值降低(P〈0.05);与R+I组比较,N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βmRNA的表达下调,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GSK-3β的活性增强与8受体的激活有关。
元元王志芬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阿片样痛觉过敏糖原合成酶激酶3脊髓
氢气对七氟醚麻醉诱发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氢气对七氟醚麻醉诱发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7日龄,体重1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氢气组(H组).C组吸入30%氧气6h;S组吸入3%七氟醚6h;H组吸入3%七氟醚和2%氢气6h.于出生后7d(吸入氧气、七氟醚或氢气结束后),每组处死8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活化的caspase-3和髓磷脂碱性蛋白的表达水平.于出生后28 d时,取8只大鼠,行Y迷宫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记录进入各臂总次数、自发交替次数、逃避潜伏期和原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自发交替百分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调,髓磷脂碱性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S组比较,H组自发交替百分率升高,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下调,髓磷脂碱性蛋白表达上调(P<0.05);3组间进入各臂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气可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发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丁玲敖吉莹汤晓红张麟临李楠王志芬王国林
关键词:氢气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