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泳浩

作品数:452 被引量:1,951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7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3篇脓毒
  • 83篇脓毒症
  • 60篇细胞
  • 58篇麻醉
  • 43篇痛觉
  • 43篇痛觉过敏
  • 40篇脓毒症小鼠
  • 40篇芬太尼
  • 40篇
  • 38篇氢气
  • 37篇蛋白
  • 32篇吗啡
  • 30篇手术
  • 27篇切口
  • 27篇哌啶
  • 27篇哌啶类
  • 27篇脊髓
  • 26篇切口痛
  • 25篇再灌注
  • 25篇瑞芬太尼

机构

  • 44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4篇天津市环湖医...
  • 13篇天津市南开医...
  • 9篇天津市第一中...
  • 8篇天津医院
  • 6篇天津市第四中...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包头市中心医...
  • 5篇天津市人民医...
  • 4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天津市第三中...
  • 4篇南开大学附属...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天津市第三医...
  • 3篇天津市儿童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德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52篇于泳浩
  • 171篇王国林
  • 125篇谢克亮
  • 56篇陈红光
  • 38篇于洋
  • 25篇陈怡
  • 23篇刘宏伟
  • 22篇陈亚军
  • 21篇李清
  • 21篇王海云
  • 19篇李依泽
  • 18篇元元
  • 17篇刘玲玲
  • 15篇张素品
  • 15篇赵亓
  • 14篇董贝贝
  • 14篇韩焕芝
  • 14篇闫东来
  • 12篇崔乃强
  • 12篇田婧

传媒

  • 201篇中华麻醉学杂...
  • 28篇天津医药
  • 25篇国际麻醉学与...
  • 2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6篇临床麻醉学杂...
  • 15篇中国中西医结...
  • 12篇医学综述
  • 10篇中华危重病急...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2012第二...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实用疼痛学杂...
  • 3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2篇2023
  • 21篇2022
  • 15篇2021
  • 32篇2020
  • 44篇2019
  • 22篇2018
  • 39篇2017
  • 48篇2016
  • 27篇2015
  • 21篇2014
  • 18篇2013
  • 25篇2012
  • 24篇2011
  • 27篇2010
  • 23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4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随机均分为六组。其中的四组于左后肢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10μg(M10组)、吗啡20μg(M20组)、吗啡10μg+纳洛酮10μg(MN组);另外两组未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0组)、吗啡20μg(M0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左后肢50%缩爪阈值,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痛阈后将大鼠处死,取左侧L3-4、L4-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中EAAC1的表达。结果M10、M20两组在鞘内给予吗啡第8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DRG内EAAC1表达下调。结论DRG EAAC1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陈怡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慢性吗啡耐受佐剂性关节炎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与脊髓背角TMEM16C和Slack通道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与脊髓背角Anotamins家族成员膜蛋白16C(TMEM16C)和Slack通道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1月龄。实验Ⅰ取24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生理盐水组(S组)、病毒载体组(V组)、病毒载体+瑞芬太尼+切口痛组(VRI组)和AAV5-TMEM16C过表达+瑞芬太尼+切口痛组(ORI组)。经L4,5脊髓背角注射生理盐水(S组)、病毒载体(V组和VRI组)或AAV5-TMEM16C(ORI组) 1 μl,30 d时VRI组和ORI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60 min,同时建立切口痛模型。于输注瑞芬太尼前24 h(T0)、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 (T1-4)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取脊髓背角L4,5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及膜蛋白TMEM16C和Slack的表达。实验Ⅱ 取24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生理盐水+人工脑脊液(ACSF)组(SA组)、病毒载体+ACSF(VA组)、病毒载体+瑞芬太尼组(VR组)和AAV5-TMEM16C过表达+瑞芬太尼组(OR组)。经L4,5脊髓背角注射生理盐水(SA组)、病毒载体(VA组和VR组)或AAV5-TMEM16C(OR组) 1 μl,30 d时取L4,5脊髓切片在ACSF(NSA组和VA组)或含有4 nmol/L瑞芬太尼的ACSF中(VR组和OR组)孵育60 min。各组孵育结束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测定Slack通道电流的频率和振幅。结果实验Ⅰ与S组比较,VRI组T1-4时TWL缩短,MWT降低,脊髓背角总蛋白及膜蛋白TMEM16C和Slack表达下调(P<0.05);与VRI组比较,ORI组T1-4时TWL延长,MWT升高,脊髓背角总蛋白及膜蛋白TMEM16C和Slack表达上调(P<0.05)。实验Ⅱ与SA组比较,VR组脊髓背角Slack通道电流振幅和频率降低(P<0.05);与VR组比较,OR组Slack电流的振幅和频率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与下调脊髓背角MEM16C表达,进而下调Slack通道表达有关。
李依泽张麟临王春艳王新谢克亮王国林于泳浩
关键词:哌啶类痛觉过敏膜蛋白质类
芬太尼缩短硬膜外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0
2002年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偏长,而起效时间是评价临床硬膜外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的影响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比较了 0.75%罗哌卡因中加入100μg芬太尼对硬膜外起效时间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于泳浩闫东来陈亚军
关键词:芬太尼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硬膜外阻滞麻醉
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吗啡耐受机制
目的:观察鞘内连续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R)激动剂地塞米松(Dex)和拮抗剂RU38486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受...
孙云菲陈怡于泳浩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吗啡药物耐受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啶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8),A组:阴性对照;B组:单核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μg/ml);C组:单核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μg/ml)+右美托咪啶(终浓度为0.5 ng/ml);D组:单核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μg/ml)+右美托咪啶(终浓度为5.0 ng/ml);E组:单核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μg/ml)+右美托咪啶(终浓度为50.0 ng/ml).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TLR4 mRNA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NF-α、IL-1p、IL-6的浓度升高,TLR4 mRNA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C组、D组和E组TNF-α、IL-1β、IL-6的浓度降低,TLR4 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C组比较,D组和E组TNF-α、IL-1β、IL-6的浓度降低(P<0.01),TLR4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通过下调TLR4 mRNA表达,抑制TLR4的合成,从而抑制LPS诱导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IL-1β和IL-6的生成与释放.
闫东来于泳浩刘宏伟田婧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脂多糖类TOLL样受体4单核细胞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脑氧饱和度(Sct O2)的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及直肠腹腔镜手术年龄≥60岁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18~25 kg/m2,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麻醉方法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D组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并按0.3μg/(kg·h)持续泵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FORE-SIGHT近红外光仪监测Sct O_2,收集入室时(T0)、面罩吸氧后(T1)、气腹前(T2)和气腹30 min(T3)的SctO_2、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术前1 d及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试评分,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SctO_2、PaCO_2及MAP在T3时较T2时增高(P〈0.05);与术前相比,C组患者术后24 h MMSE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SctO_2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可以降低POCD的发生率。
孟昀张华于泳浩
关键词:老年人脑氧饱和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不同浓度与不同赋形剂异丙酚对细菌生长影响的比较
2011年
异丙酚为脂肪乳制剂,由异丙酚(2,6-双异丙基苯酚)、10%大豆油、1.2%卵磷脂和2.25%甘油组成.研究证明,脂肪乳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大豆油乳剂可促进细菌生长.因此,异丙酚一旦被污染,细菌会迅速繁殖生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异丙酚镇静时异丙酚的暴露时间较长,增加了接触和滋生细菌的机会,因此静脉输注异丙酚和围术期感染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了四组怀疑由于输注异丙酚导致的术后感染,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崔薇于泳浩
关键词:细菌生长异丙酚赋形剂金黄色葡萄球菌疾病控制中心异丙基苯酚
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Nrf2/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ICR级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型(Nrf2-KO)小鼠各3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TBI组(T组)和TBI+右美托咪定组(T+D组)。采用自由落体加速撞击法建立小鼠TBI模型,T+D组于造模前30 min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30μg/kg,C组和TB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后18 h时排空小鼠膀胱,并经胃管给予含乳果糖13.3 mg和甘露醇10.1 mg的测试液200μl。造模后24 h时收集尿液,测定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浓度比值,反映肠屏障通透性。经心脏采血,测定血浆LPS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6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肠组织SOD活性,采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肠组织过氧化物酶(CAT)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肠组织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WT小鼠比较,T组和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升高,肠组织CAT和SOD活性降低,Nrf2和HO-1表达上调(P<0.05);与T组WT小鼠比较,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降低,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升高,Nrf2和HO-1表达上调(P<0.05)。与C组Nrf2-KO小鼠比较,T组和T+D组Nrf2-KO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升高(P<0.05),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Nrf2-KO小鼠比较,T+D组Nrf2-KO小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rf2-KO小鼠肠组织HO-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与�
张红涛何中壹刘玲玲于洋于泳浩陈君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颅脑损伤NF-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
氢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促进线粒体自噬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氢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大鼠海马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方法出生24 h的健康SD大鼠,体外分离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以7×10^5个/孔的密度将神经元接种于预先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6孔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0):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氢气组(OGD/R+H2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3-甲基腺嘌呤(3-MA)组(OGD/R+3-MA组)和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氢气+3-MA组(OGD/R+H2+3-MA组)。C组正常培养箱(75%N2-20%O2-5%CO2)中培养24 h;OGD/R组、OGD/R+H2组、OGD/R+3-MA组和OGD/R+H2+3-MA组制备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模型;OGD/R+H2组造模后,置于富氢培养箱(60%H2-10%O2-5%CO2-25%N2)中培养24 h;OGD/R+3-MA组造模后,加入自噬抑制剂3-MA 10 mmol/L,然后置于正常培养箱中培养24 h;OGD/R+H2+3-MA组造模后,加入3-MA 10 mmol/L,然后置于富氢培养箱中培养24 h。采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ROS活性,JC-10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PP),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Parkin的表达水平,并计算LC3Ⅱ/LC3Ⅰ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及OGD/R+H2组神经元存活率和细胞MMP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和ROS活性升高,PINK1和Parkin的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OGD/R+H2组神经元存活率及MMP升高,神经元凋亡率和细胞ROS活性降低,PINK1和Parkin的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升高,OGD/R+3-MA组神经元存活率及MMP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及细胞ROS活性升高,PINK1和Parkin的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与OGD/R+H2组比较,OGD/R+3-MA组和OGD/R+H2+3-MA组神经元存活率及MMP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及细胞ROS活性升高,PINK1和Parkin的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结论氢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大鼠海马神经保�
谭永星谭永星董庆华郝怡萌储国海彭洁谢克亮谢克亮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组(P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制备足底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输注1h.分别瑞芬太尼输注前、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最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及膜蛋白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二者表达的比值(GluR1/GluR2).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5).与R组和I组比较,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1).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与脊髓背角总蛋白及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表达上调和含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下调,导致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组成比例增加有关.
牵依泽王超汤晓红王春艳谢克亮王海云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哌啶类痛觉过敏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