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梅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亚群
  • 1篇抑制细胞
  • 1篇源性
  • 1篇髓源性
  • 1篇髓源性抑制细...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自身免疫
  • 1篇自身免疫病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免疫病
  • 1篇巨噬细胞
  • 1篇活性
  • 1篇RORΓT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黄朝峰
  • 2篇赵梅
  • 1篇赵擎宇
  • 1篇丁庆峰
  • 1篇王慧

传媒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抑制RORγt活性及Th17分化的新型化合物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我们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能抑制RORγt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拟通过鉴定该化合物对Th17体外分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以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自身免疫病候选药物。方法构建能在Jurkat细胞中稳定表达Gal4-RORγt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通过该体系发现了一种对RORγt有显著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并在小鼠Th17细胞分化实验中对该化合物的作用效果进行体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该化合物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包括EC50、CC50的测定以及T细胞特异性分析。结果通过体外验证实验,我们确定该化合物(编号为compound 2)能显著的抑制Th17分化及其细胞因子IL-17A、IL-17F的表达和分泌。在后续的生物学评价中,我们还发现该化合物对RORγt有较高的抑制效率,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强的T细胞特异性。结论本研究中得到的化合物compound 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前导化合物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炎症性疾病。
丁庆峰赵梅黄朝峰
关键词:RORΓT自身免疫病
脓毒症时髓源性抑制细胞亚群及其比值的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摘要】目的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亚群及其比值在脓毒症小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在脓毒症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模型组和假手术(Sham)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只开腹、关腹,不进行结扎和穿刺。两组先各取30只小鼠,观察术后存活情况,并计算20d存活率。两组再各另取60只小鼠,分别于术后0、3、7、12、20d取12只小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DSC亚群的比例;于术后7d取小鼠脾脏,测定脾脏质量,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脾细胞计数;取脾脏和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①Sham组小鼠术后20d内无死亡,模型组小鼠术后20d死亡10只,两组小鼠20d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66.7%,x。=11.861,P=0.001)。②模型组小鼠术后7d脾脏明显增大,脾脏质量明显大于Sham组(mg:413.33±41.63比111.67±17.56,£=11.564,P=0.000),且脾细胞计数明显高于Sham组(×109/L:21.20±2.43比1.87±0.06,f=13.578,P=0.005)。⑧HE染色显示:Sham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基本正常。而模型组术后7d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毛细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渗出,肝细胞水肿明显,部分肝细胞发生灶性坏死,呈急性炎性改变;脾组织红髓和白髓结构紊乱,脾窦显著扩张充血,被膜增厚,被膜下及血管周围组织可见局灶性呈环状核的非成熟髓系细胞增殖,脾索及脾窦内见大量造血细胞灶状聚集。④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巨噬细胞型MDSC(M—MDSC)和粒细胞型MDSC(G—MDSC)的比例及其比值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随时间延长,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MDSC逐渐升高,于术后20d稍有�
王慧赵擎宇黄朝峰赵梅徐小谢
关键词:脓毒症髓源性抑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