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义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心房
  • 6篇心脏
  • 5篇阵发
  • 5篇阵发性
  • 5篇球囊
  • 5篇消融
  • 5篇冷冻
  • 5篇房颤
  • 4篇心房颤动
  • 4篇阵发性心房颤...
  • 4篇起搏
  • 4篇消融治疗
  • 3篇心脏再同步
  • 3篇再同步
  • 3篇螺旋电极
  • 3篇静脉
  • 3篇肺静脉
  • 2篇电隔离
  • 2篇心室
  • 2篇心脏起搏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王义龙
  • 7篇顾刚
  • 6篇潘文麒
  • 6篇吴立群
  • 6篇张凝
  • 6篇罗庆志
  • 6篇李畅
  • 6篇金奇
  • 6篇凌天佑
  • 5篇谢玉才
  • 5篇高洁
  • 4篇王晓群
  • 4篇陈康
  • 3篇胡文瑛
  • 2篇倪熠
  • 1篇苏侃
  • 1篇林长坚
  • 1篇陆林
  • 1篇曹东来

传媒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室电极位置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被引量:1
2015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伴有宽QRS时限的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受限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CRT无反应率仍较高。左室电极的置入位置是预测CRT反应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绍如何优化左室电极置入位置,提高CRT反应性。
王义龙顾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89例植入ICD/CRT-D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其室性心动过速ES的发作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治疗结果。结果在随访期内,共有19例(21.3%)患者至少发生1次ES,其中11例患者经历2次以上的ES。14例(73.7%)患者首次ES发生在ICD术后1年内。患者发生ES的心律失常形式主要是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8.4%),大部分患者(68.4%)ES发作没有明确的诱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 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植入CRT-D的患者与植入ICD的患者相比较少发生ES(P=0.033)。ES组死亡率未见明显升高。结论在植入ICD的患者中,ES是常见的现象;因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而植入ICD的患者E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级预防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植入CRT-D的患者较少发生ES。
曹东来李畅王义龙苏侃顾刚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室性心动过速
利用多导体表心电图术中实时优化双心室起搏间期对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作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优化双心室起搏间期(vv)有利于提升心室激动同步性,改善左心室功能。本研究采用实时多导记录仪分析体表心电图,植入CRT术中对VV问期进行实时优化,并通过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慢性心衰植入CRT患者84例,分为优化组(37例)和非优化组(47例)。其中,优化组患者使用多导记录仪实时测量(纸速为100mm/s,精确度为2ms)体表心电图,测量不同VV间期的QRS时限,取QRS波最窄的VV间期行双心室起搏。非优化组患者未行CRT植入术中vv间期优化。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急性期(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与术前相比,优化组和非优化组在术后急性期测定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未见显著变化。以术后1年时LVEF提高≥0.10为标准,优化组的应答率明显高于非优化组(0.76对0.53,P=0.034),优化组术后1年时的LVEDD、LVESD、LVEDV、LVESV均显著减小(P〈0.05);而非优化组术后1年时的心脏结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导记录仪实时分析CRT术中体表12导联QRS时限,优化VV间期的方法操作简易、有效,VV间期优化可以提高心衰患者CRT应答率,同时显著改善心衰患者解剖重构。
韩岩新金奇张凝罗庆志王义龙黄尚玮卫越林长坚凌天佑潘文麒吴立群谢玉才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房螺旋电极应用的可行性
高洁陆林王晓群王义龙李畅顾刚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中长期临床结果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估应用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 CBA 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18例,主要研究终点为空白期(术后90 d)后发生的房颤事件;同时观察分析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参数。术后随访患者至少1年以上,观察 CBA 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共110例患者[男77例,平均年龄(60.1±10.7)岁]最终完成终点事件的随访。平均随访(15.9±5.7)个月,27例患者(男20例)空白期后记录到〉30 s 的房颤事件达到研究终点,Kaplan-Meier 生存曲线估测的1年期无房颤复发率为77.3%。 PVI 成功率为98.3%,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12.2) min,平均 X 线曝光时间为(18.6±5.5) min。所有患者围术期未发生心脏压塞、左心房食管瘘及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2.54%(3例)的患者发生一过性膈神经损伤,3例患者膈神经功能于随访5个月时恢复正常。结论 CBA 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远期有效性。
张凝金奇潘文麒罗庆志韩老颓王义龙胡文瑛凌天佑陈康谢玉才吴立群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张凝金奇潘文麒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胡文瑛凌天佑陈康谢玉才吴立群
冷冻球囊消融与磁导航指导的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和磁导航指导(RMN)的射频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两大新技术。本项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两种消融新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手术相关结果。方法入选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接受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1∶1配对,分别行 CBA(CBA 组,30例)和 RMN 消融(RMN 组,3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完成双侧肺静脉电隔离(PVI)成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以及 X 线曝光时间等。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消融空白期内房颤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CBA 组所有患者首次消融术均获得急性 PVI,RMN 组急性 PVI 成功率为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 RMN 组,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无心脏压塞、左心房食管瘘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股沟血肿1例。 CBA 组,发生1例膈神经损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RMN 组相比,CBA 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42±36) min 对(108±30) min, P〈0.01];但是,X 线曝光时间显著增加[(6.5±2.8) min 对(16.4±4.8) min,P〈0.001]。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消融空白期内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N 对 CBA:16.7%对23.0%, P=0.75)。结论应用 CBA 和 RMN 房颤 PVI 均是安全和有效的。 RMN 指导的房颤消融有助于降低X 线曝光时间,CBA 房颤手术时间更短。
金奇张凝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凌天佑陈康潘文麒谢玉才吴立群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后起搏阈值的急性改变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后起搏阈值的急性变化,用以评价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是否有效、安全。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植入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且心房植入螺旋电极导线的患者68例,根据患者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是否>1 V分为高阈值组和低阈值组2组,记录患者在植入术中即刻,术后1、3、6、24 h的起搏参数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术中即刻起搏阈值≤1 V的低阈值组患者35例(51%),平均起搏阈值为(0.79±0.20)V,术后1 h下降为(0.69±0.34)V、3 h(0.61±0.21)V、6 h(0.59±0.19)V、24 h(0.58±0.18)V,术后3、6、24 h的起搏阈值与术中即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中即刻起搏阈值>1 V的高阈值组患者33例(49%),其平均起搏阈值为(1.48±0.20)V,术后1 h下降为(0.85±0.32)V、3 h(0.74±0.23)V、6 h(0.64±0.18)V、24 h(0.60±0.24)V,术后1、3、6、24 h的起搏阈值与术中即刻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除3 h外,其余各时间点间2组间起搏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较高,术后降低。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高不应作为更换电极位置的标准。
高洁王晓群李畅王义龙倪熠顾刚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螺旋电极起搏阈值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评价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based ablation,CBA)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临床参数.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CB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7例,其中男72例,女35例,年龄19 ~ 80(59.63±10.11)岁.观察CBA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时间及随访数据.结果 106例(99.1%)的患者都应用冷冻球囊完成房颤消融手术(达到3根及以上肺静脉电隔离);术中4根肺静脉隔离率97.2%;手术及围术期,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动静脉瘘各1例,膈神经受损2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86.0%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手术后急性期无房颤的患者在6个月时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显著增高(94.4%对64.3%,P=0.021).结论 CBA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
凌天佑潘文麒金奇张凝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吴立群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肺静脉隔离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中长期临床结果
张凝金奇潘文麒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胡文瑛凌天佑陈康谢玉才吴立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