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CT对法洛四联症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法洛四联症中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法洛四联症(TOF)患者36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DSCT检查及超声心动图(Echo),DSCT检查结果与Echo及手术所见对比,分析畸形检出的情况。结果 36例患者DSCT心脏造影检查均能够作出准确诊断。对于TOF中4种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OF合并其他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5.5%,高于Echo。DSCT在心内外的解剖畸形、双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体肺侧支循环方面比Echo有明显优势。结论探讨DSCT最佳重建显示方法;DSCT能准确清晰地显示TOF的解剖形态以及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张昊李萍李俊峰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X体层摄影术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 2013年
- 回顾性分析32例住院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PAP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无明显特异性,主要包括蝶翼状、地图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样表现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肺部影像表现能充分显示PAP的典型X线、CT表现,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肺泡灌洗术进行确诊。
- 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颜吉平李鑫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学
-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体检筛查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与不足
- 2021年
- 初步探讨胸部低剂量CT的能效性与不足,更好的指导临床胸部检查手段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6例低剂量胸部CT体检者(观察组)与87例常规剂量胸部体检者(对照组)的图像资料,比较两组资料胸部各病变的检出率;低剂量组按年龄段分为6组,比较相邻年龄组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检出的肺结节CT征象显示评分及图像质量参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部相关病变及冠脉钙化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纵隔肿大淋巴结、胸膜增厚的检出率更高(P<0.05);观察组50~59岁组的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40~49岁(P<0.05);检出的肺结节在支气管征及成分分类的显示评分对照组更高(P<0.05),其余CT征象的显示评分差异不大;两组图像随着mAs的减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T应用于肺部常见病变的筛查可行性较高,对于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应依据相关指南在高危人群中广泛开展,尚不具备完全替代常规胸部CT的条件。
- 李俊峰彭昌勇
- 关键词:低剂量CT检出率CT征象信噪比
- HRCT对肺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于我院拟诊断为小气道病变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同时进行了HRCT检查、胸部X线片、螺旋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小气道病变征象(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的检出数量。结果 HRCT在小气道病变征象上检出的数量最多,与螺旋CT和胸部X线片检查检出的数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3、χ^2=3.846,P〈0.05,P〈0.05)。结论 HRCT是一种极好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应用于肺小气道病变的检查,对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小气道病变征象能很好的显示,利于病变的诊断,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 张雪峰李俊峰颜吉平刘一江郑恒
- 关键词:HRCT小气道病变X线计算机细支气管炎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损伤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近年来,四肢血管伤有增加趋势,约占创伤总数的3%。下肢是血管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文献报道下肢血管损伤占所有血管外伤的50%,X线数字减影(DSA)一直作为此类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 李鑫李俊峰王莉娟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下肢外周血管疾病X线计算机
-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 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颜吉平李鑫张昊林豪张雪峰
-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2例PICC的CT表现。结果:52例中,肝左叶32例,肝右叶14例,左右叶同时受累6例。病灶大小2.5~11.0 cm,平均6.7 cm。46例为低密度,6例为等密度,8例中心为更低密度,3例伴斑点状钙化。病灶所在肝叶萎缩20例,局部包膜凹陷18例;伴肝内胆管扩张24例;9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增强扫描42例边缘轻中度强化,10例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内部强化逐渐明显,呈向心性强化。结论:PI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生化检查(CA19-9升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颜吉平张昊林豪
-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上皮癌
-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各种CT征象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各种CT征象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将84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分为良性组46例,恶性组38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并计算CT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良、恶性组单发病灶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7.39%和57.89%;边缘清晰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3.04%和10.53%;密度均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30%和36.84%;有砂砾样钙化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5.22%和94.74%;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9.57%和84.21%;囊性病变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6.96%和2.63%;伴有颈淋巴结肿大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87%和52.63%。CT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21%、89.13%、86.90%。结论甲状腺病变中单发病灶、边缘模糊、有砂砾样钙化、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囊实性或实性病灶、伴有颈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颜吉平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计算机断层成像
-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对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予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均为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对患者行CT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结果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其形为囊袋样、指状和棘样。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发生在静脉窦优势侧,左侧发生率32%,右侧发生率68%。结论掌握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提高临床确诊率,明确搏动性耳鸣发生原因,进而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刘一江李俊峰
-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CT表现
- CT肺气肿指数对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CT肺气肿指数对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于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行姑息化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IIIB和IV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FS)、吸烟史、疾病分级、呼吸量测定值及化疗方案等。肺气肿的严重程度由经过培训的胸部放射专家依据戈达德评分系统对CT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比较肺气肿患者与无肺气肿患者的一般特征,利用生存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4与<4患者的总生存期,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影响因素。结果 CT肺气肿指数的中位数为5(范围0-22)。高CT肺气肿指数(≥4)的患者其OS较得分<4的患者更低(6.3 vs 13.7月,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T肺气肿指数是低OS的显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风险比,(hazard ratio,HR)=2.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4-3.41;P=0.005,同时一线治疗无效(P=0.009)及无二线治疗(P=0.001)亦与OS显著相关。结论高CT肺气肿指数与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存在显著关联。
- 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颜吉平张昊林豪张雪峰冯宗英蒲烨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