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兰兰

作品数:23 被引量:15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钩吻
  • 6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钩吻素子
  • 4篇受体
  • 4篇死因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可溶性
  • 4篇可溶性肿瘤坏...
  • 4篇坏死
  • 4篇坏死因子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免疫
  • 3篇可溶性肿瘤坏...
  • 3篇肝癌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治疗银屑病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2篇张兰兰
  • 9篇赖卓胜
  • 9篇林敬明
  • 8篇张忠义
  • 8篇黄昌全
  • 7篇王志睿
  • 5篇袁爱力
  • 4篇白岚
  • 3篇牛杰志
  • 2篇陈村龙
  • 2篇孙勇
  • 2篇潘令嘉
  • 2篇王群英
  • 2篇周殿元
  • 2篇李明松
  • 1篇蔡颖谦
  • 1篇张亚历
  • 1篇吴忠
  • 1篇王倩嵘
  • 1篇程天明

传媒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中药材
  • 3篇现代消化病及...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5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钩吻总生物碱中钩吻素子的提取与分离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研究钩吻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总量测定方法及其中主要成分钩吻素子的分离、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与氯仿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总生物碱;采用碱性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法分离钩吻素子并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结果从钩吻中分离得到了无色棱柱状钩吻素子晶体。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提取钩吻总生物碱及分离钩吻素子的方法行之有效。
张兰兰王志睿黄昌全张忠义林敬明
关键词:生物碱钩吻钩吻素子柱层析薄层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钩吻素子治疗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观察钩吻素子(Kou)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鼠尾鳞片表皮和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不同组别的小鼠给以甲氨蝶呤或不同浓度的Kou,分别观察其对上皮细胞分裂和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血清IL-2含量的影响。结果Kou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生成;Kou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IL-2的水平。结论提示Kou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表皮细胞增殖与促进其分化并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而发挥作用,为其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兰兰黄昌全张忠义王志睿林敬明
关键词:钩吻素子银屑病药效学
钩吻素子对免疫磁珠分离纯化的小鼠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钩吻素子(Kou)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离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得细胞的纯度,台盼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将10~320μg/mlKou分别作用于经刀豆蛋白A或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2的含量。结果经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后的小鼠脾脏CD4+T细胞纯度达到90.3%±5.8%;0.2%台盼兰染色细胞活力为94.9%±3.6%;增殖试验表明分离后未加Kou的CD4+T细胞对刀豆蛋白A、植物血凝素的刺激保持了良好的增殖能力,当浓度范围为20~320μg/ml时,Kou均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不同浓度的Kou(20、100、200μg/ml)作用后,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获得较高纯化率、有活性的CD4+T细胞;Kou明显抑制小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此抑制作用可能与Kou抑制小鼠CD4+T细胞IL-2的分泌及免疫抑制作用相关。
王志睿黄昌全张忠义张兰兰林敬明
关键词:CD4^+T细胞免疫磁珠分选钩吻素子
钩吻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3年
张兰兰林敬明吴忠
关键词:钩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快速分离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快速分离树突状细胞(DC)有效方法。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PBMC与Gm-CSF及IL-4共培养;检测培养前后DC表面HLA-DR及B7-2表达水平及DC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GM-CSF及IL-4联合刺激选择性使PBMC中DC大量增殖,并通过增强DC表面HLA-DR及B7表达[从(12.8±1.1)、(15.1±1.0)增至19.1±1.7)、(21.6±1.5),P<0.01]进一步增强DC免疫功能[由(6820±140)增至(14090±180)min-1,P<0.01]。结论联合应用GM-CSF及IL-4能够从肝癌患者血中制备出大量高免疫活力DC。
李明松袁爱力赖卓胜张兰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肿瘤白细胞介素4GM-CSF
大肠癌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检测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大肠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探讨sTNFR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TNFRⅠ含量。结果:大肠癌C期、D期病人的血sTNFRⅠ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为130190±137920u/L、207400±137390u/L比51640±26670u/L。sTNFRⅠ升高程度及异常发生率与肿瘤分期、血CEA的异常率有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sTNFRⅠ的检测对协助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病人复发随访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价值。
白岚赖卓胜周殿元张兰兰牛杰志
关键词:大肠肿瘤STNFR-IELISA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分析结果的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结果 :发现酵母菌和小梭菌数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其他细菌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该结果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后进行评估。
王群英陈村龙孙勇张兰兰刘梅娟潘令嘉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菌群分析肠道病情
色氨酸耐量试验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1997年
国内外资料表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导致癌变的危险性很大,比自然人群肝癌发生率高100倍以上。因此.应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在肝癌二级防治中具有重大意义。而常规肝功能试验在临床应用中往往由于敏感性太低而不能试验早期检出慢性肝病。
张兰兰赖卓胜
关键词: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
CM-CSF及IL-4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对正常成人及大肠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及B7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成人(n=10)及大肠癌患者(n=10)外周血DC,以GM-CSF及IL-4联合刺激正常成人及大肠癌者DC,检测GM-CSF及IL-4联合刺激前后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后,大肠癌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由9.2±1.4、8.6±1.5增至17.2±1.2、15±1.3VOF(P<0.01),DC免疫诱导能力由6356±112增至1042±146cpm(P<0.01);正常成人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由15±1.6、16±0.9增至18±1.5、18±1.3VOF(P>0.05),DC免疫诱导能力由9806±113增至1108±127cpm(P>0.05)。结论GM-CSF及IL-4联合刺激能增强正常成人及大肠癌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增强DC免疫功能。提示联合应用GM-CSF及IL-4可能成为提高宿主抗?
李明松袁爱力赖卓胜张兰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大肠癌GM-CSF白细胞介素4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1996年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白岚姜云飞牛杰志赖卓胜张兰兰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sTNFR)有两种,即sTNFRⅠ和sTNFRⅡ,分别来源于细胞膜TNFRp55和p75...
白岚姜云飞牛杰志赖卓胜张兰兰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STNF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