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新

作品数:418 被引量:90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6篇期刊文章
  • 149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领域

  • 370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89篇细胞
  • 73篇皮肤
  • 71篇激光
  • 54篇蛋白
  • 47篇抗体
  • 46篇银屑
  • 46篇银屑病
  • 41篇角蛋白
  • 38篇抗角蛋白
  • 32篇免疫
  • 25篇激光治疗
  • 24篇抗角蛋白自身...
  • 24篇病理
  • 22篇疗效
  • 21篇血管
  • 20篇发病
  • 18篇角质
  • 18篇角质形成
  • 14篇皮肤病
  • 14篇鳞状

机构

  • 23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1篇中国人民解放...
  • 61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南开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17篇李承新
  • 118篇高天文
  • 102篇刘玉峰
  • 46篇刘斌
  • 45篇廖文俊
  • 42篇王刚
  • 38篇李巍
  • 30篇巴伟
  • 29篇王艳春
  • 26篇王雷
  • 24篇付俊
  • 20篇李春英
  • 20篇丁香玉
  • 20篇杨怡
  • 19篇王睿
  • 19篇解方
  • 18篇栾琪
  • 17篇王文娟
  • 16篇万业宏
  • 15篇林碧雯

传媒

  • 44篇临床皮肤科杂...
  • 29篇中华皮肤科杂...
  • 27篇中国皮肤性病...
  • 2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篇中国激光医学...
  • 11篇解放军医学院...
  • 9篇细胞与分子免...
  • 9篇中国麻风皮肤...
  • 8篇第六次全国中...
  • 6篇国际皮肤性病...
  • 6篇2006中国...
  • 5篇国外医学(皮...
  • 5篇中国药物应用...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2001年中...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 3篇武警医学

年份

  • 7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14篇2020
  • 20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21篇2016
  • 17篇2015
  • 22篇2014
  • 22篇2013
  • 29篇2012
  • 15篇2011
  • 49篇2010
  • 21篇2009
  • 24篇2008
  • 23篇2007
  • 29篇2006
  • 11篇2005
  • 2篇2004
4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良性及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良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良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1例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MPT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PTC均发生于头部,1例MPTC发生于下颌部,临床上4例患者均表现为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上PTC表现为外毛根鞘型角化的囊肿形成多小叶结构。MPTC往往生长较快,容易出现坏死,如果在PTC的病理基础上,出现明显的细胞异形性和坏死,说明PTC出现了恶性转化。结论:对于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对于MPTC,侵袭性生长模式,局灶性的坏死及明显的细胞异形性是诊断的关键。外毛根鞘来源的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是一个谱系性疾病。是一个由良性到恶性连续的形态学谱系。
巴伟杨怡王文娟赵文斌李承新
关键词:恶性
重症药疹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引言回顾我科20年重症药疹发病情况,我们发现,其致敏药物的发病潜伏期有一定规律,而其临床表现中的粘膜变化及治疗方法与病程密切相关,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68(男48,女20)例,平均年龄31.8(5月~65岁)岁.其中全身剥脱性皮炎型38例,大疱...
虞红刘玉峰李承新
关键词:重症药疹病程
应用蓝色LED光源治疗轻、中度炎性痤疮105例护理体会
胡雪慧孙林潮李承新李强罗莉高天文
强脉冲光与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强脉冲光与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在临床安全性、疗效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研究。一侧面部应用强脉冲光(560nm)治疗,4周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对侧面部应用Q开关Nd:YAG激光(Q53...
宋璞翟佳王艳春刘斌李承新高天文
文献传递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评价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matitis,AD)患者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 例粉尘螨过敏的AD 患者...
解方周勇李承新
丛状神经瘤
2007年
报告1例丛状神经瘤。患儿男,9岁。存大腿伸侧囊性肿物2年,自觉瘙痒,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全身散在大面积咖啡色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有许多扭曲增牛呈疏松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施万(Schwann)细胞,具有纺锤形或波浪形细胞核,核分裂相少见,尚可见到条索状增粗、结构弯曲的神经纤维束,伴水肿及黏液变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丛状神经瘤。
廖文俊樊平申李承新
关键词:神经瘤丛状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银屑病易伴发代谢综合征且为银屑病发病的高风险因素,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共发的原因和分子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炎症...
薛柯李承新
文献传递
高滴度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建立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转基因表达质粒显微注射法转入CBA×C57BL/6小鼠受精卵,导入假孕雌鼠输卵管后培育子代小鼠;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ELISA法分析转基因小鼠体内AK auto Ab水平的变化。结果共获得12系转基因阳性的 Founder小鼠,其中9系传至第3代;3系转基因小鼠体内的AK auto Ab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成功建立 AK auto Ab的转基因小鼠,获得了血清AK auto Ab水平增高的动物模型。
李巍韩骅邢影匡颖麻孙恺付萌王刚李承新刘玉峰
关键词:天然自身抗体角蛋白
人巨细胞病毒对药疹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究人巨细胞病毒对药疹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一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药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巨细胞病毒(CMV)DNA阳性率及载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CMVIgM阳性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32例CMVDNA阳性患者,阳性率为64%。对照组中出现13例CMVDNA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6%,两者相比。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MVDNA载量为28188.824±19525.632拷贝,对照组中CMVDNA载量为3018.9532±1761.958拷贝,观察组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11例CMVIgM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2%,对照组中出现5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10%,两者相比。观察组CM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疹患者中存在CMV感染,其在药疹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药疹发病的因素之一。
朱文巍赵梓纲丁香玉张昕李承新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药疹实时荧光定量PCR
肥厚性扁平苔藓被引量:6
2008年
报告8例肥厚性扁平苔藓。8例患者中6例年龄>75岁,平均病程6.6年。皮损多位于小腿外侧或胫前,表现为暗红色或紫红色肥厚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肥厚,表皮细胞多增大,可见胶样小体;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及扩张的血管与表皮呈垂直方向排列,真皮乳头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呈带状浸润。
廖文俊樊平申孙林潮李承新
关键词:肥厚性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