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晖

作品数:15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工资
  • 3篇低工资
  • 3篇企业
  • 3篇最低工资
  • 2篇就业
  • 2篇工资调整
  • 1篇代际传递
  • 1篇代际流动
  • 1篇地区环境
  • 1篇动态随机一般...
  • 1篇动态随机一般...
  • 1篇信贷
  • 1篇信贷政策
  • 1篇性别工资
  • 1篇性别工资差距
  • 1篇性别观念
  • 1篇性别歧视
  • 1篇一般均衡模型
  • 1篇正规金融
  • 1篇中国城

机构

  • 13篇上海大学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作者

  • 13篇曹晖
  • 2篇张琼
  • 1篇孙宁华
  • 1篇魏下海
  • 1篇李晓萍
  • 1篇万广华
  • 1篇潘春阳
  • 1篇陈强远
  • 1篇刘自敏
  • 1篇汪晨

传媒

  • 3篇劳动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评论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经济资料译丛
  • 1篇经济学(季刊...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南大商学评论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了机会公平而流动——收入代际传递对劳动力流入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本文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以及城市层面的数据,探讨了代际收入弹性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选择。研究发现,代际收入弹性越高的城市,劳动力选择其作为流入目的地城市的可能性越小。本文采用分样本、不同的代际收入弹性测度方式都得到了相似的估计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结论不会因为流动选择的内生性、暂时收入偏差和同住偏差等而改变。此外,本文还发现,代际收入弹性对于人口流入的阻碍作用,突出体现在落户门槛高的城市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个体。本文的研究结果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曹晖罗楚亮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性别平衡、性别观念与企业创新
2022年
随着越来越多女性跻身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创新活动之中,性别平衡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这一话题逐渐引发关注和热议。本文综合采用2011—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创新调查等多个数据库,考察企业内科技人员性别平衡指数对专利申请的影响,性别观念对性别平衡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以及异性合作如何影响个体的工作表现。研究发现:首先,性别平衡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请增加0.2%,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传统性别观念是制约女性发挥创新效应不可忽视的调节因素,即性别歧视越严重的地区,性别平衡对专利申请的促进效应越弱。再次,与异性合作越多的个体其社会交换取向、尤其是声誉回报等广义交换取向得分越高,且其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好。因此,本文有助于学界从性别平衡和性别观念的角度深入理解企业创新的内在规律。
曹晖潘春阳张琼
关键词:性别歧视
香樟推文系列之9: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宏观问题
2019年
这是香樟经济学术圈在本刊推出的第9个推文专栏。香樟经济学术圈是目前重要的经济研究平台,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郑世林副研究员发起,于2014年10月9日成立,该平台由一批有奉献精神,活跃在经济学研究前沿的国内外青年学者组成,主要推送和解读经典和前沿学术文献,发布经济学学术信息,希望能为发展经济学理论贡献力量。
曹晖
关键词:社会网络香樟经济学研究发展经济学
生产线升级与企业内性别工资差距的收敛被引量:49
2018年
制造业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将重塑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和分配机制。理论上,工厂车间的生产线升级会降低对运动能力的要求,而强调对认知技能的需求,由于男性与女性分属于不同技能束,当认知技能回报上升,女性工资将大幅增长。本文利用广东南海制造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研究发现:(1)生产线升级的确给女性带来了比男性更多的工资增长,于是性别工资差距得以收敛。(2)生产线升级对于缩小低技能工人的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有限,但却能大幅地缩小高技能工人的性别工资差距。(3)生产线升级对于缩小技能回报性别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性别歧视,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工厂车间的技术变革视角为消弭性别不公问题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魏下海曹晖吴春秀
关键词:性别工资差距
最低工资与科技活动人员雇佣——来自全国科技企业和税收大样本调查的证据
2022年
本文采用2011~2014年中国科技企业数据和中国税收企业调查数据库,利用最低工资在县级层面的差异性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科技活动人员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雇佣,具体表现为月最低工资标准每提高1%,科技活动人员雇佣约上升0.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升对规模较大、资本密集度较高且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较低的企业科技活动人员雇佣的正向影响更大。
曹晖罗楚亮张琼
关键词:最低工资企业创新行为
非正规金融、利率双轨制与信贷政策效果——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被引量:39
2015年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一是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二是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将非正规金融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信贷扩张政策在增加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同时会抑制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借贷活动,而非正规金融与银行借贷之间的此长彼消关系削弱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正向的信贷冲击减少了企业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可贷资金需求,从而降低了市场化利率,使信贷政策包含了信贷供给调节和资金成本调节双重效应,增强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以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借贷摩擦为目标的金融管制放松政策能够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资金供给降低市场化利率。
杨坤曹晖孙宁华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利率双轨制信贷政策
南稻北麦与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地区差异被引量:1
2021年
在我国南方多种植水稻(南稻)而北方多种植麦子(北麦),这种由于农作物种植禀赋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地区差异,成为影响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文化因素。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之间的收入代际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种植适宜区域的收入代际弹性更高、代际流动性更低。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收入差距及其动态变化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并为收入均等化公共政策提供启示。
曹晖罗楚亮武翰涛
关键词:文化传承
中国最低工资调整与残疾人就业——基于县级邻近配对及个体追踪数据的经验证据与影响机制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2年残疾个体追踪数据并考虑县级邻近配对,发现:(1)残疾人就业意愿因最低工资增加而下降,失业概率则因之上升;(2)2009年以后、东北地区、女性、青少年受最低工资影响更显著;(3)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升,有工作个体继续有工作可能性下降而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上升,失业个体继续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概率上升而有工作概率下降,无就业意愿个体继续没有就业意愿或失业可能性上升而找到工作概率下降。
张琼封世蓝曹晖
关键词:最低工资残疾人就业
户籍限制、技能互补与高技能女性就业
2022年
本文将2013-2014年特大城市收紧落户门槛作为准自然实验,发现户籍政策收紧的确阻碍了流动人口尤其是低技能流动人口流入,致使低技能劳动力工资上升,由此增加了高技能女性参与市场工作的机会成本,进而导致高技能女性的就业不足。本文发现相较于非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收紧会导致科技企业中从事研发工作的女性就业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种效应主要由小微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所驱动。本文进一步进行了机制排除,发现无论是单独二孩政策还是企业的迁入迁出,均不是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更开放的户籍政策有助于高技能女性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曹晖罗楚亮
能源贫困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以能源使用不足为代表的能源贫困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分析与机制识别是实现脱贫攻坚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对能源贫困人口的识别,从理论和实证双重视角分析了能源贫困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目前存在能源贫困的人口占比,即能源贫困发生率高达43%,能源贫困问题较为严重但并未引起高度重视。(2)能源贫困显著降低了居民福利,并且能源贫困强度越大,对居民福利的影响越大。(3)能源贫困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效果与程度存在区域、城乡与收入异质性,北方地域显著而南方不显著;农村的影响效果较城镇更强;中等收入人群显著而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不显著。(4)能源贫困对居民福利影响的传导机制为"能源贫困—健康/不平等—居民福利"。本研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升居民福利、缓解能源贫困以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自敏邓明艳崔志伟曹晖
关键词:居民福利健康脱贫攻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