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旺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神经内分泌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误诊
  • 2篇内分泌
  • 2篇分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遗传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诊治
  • 1篇诊治进展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中低位
  • 1篇中低位直肠癌
  • 1篇三维细胞培养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6篇祁旺
  • 4篇陈刚
  • 3篇陈浩
  • 2篇郑黎明
  • 2篇陈万
  • 1篇张天柱
  • 1篇邵丽华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种特殊类型胃癌的诊治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胃癌除了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外,尚可见到一些特殊组织学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病例,如神经内分泌癌、肝样腺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等,因其具有特殊的诊治措施及预后,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予重视.本文就上述四种特殊类型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祁旺陈浩蒋松松郑黎明陈刚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内分泌腺癌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实验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实验技术,在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反应器设计的发展,三维培养技术逐渐成为细胞培养领域研究的热点。该项技术既有利于在体外构建与各类组织、器官相应的细胞三维生长类似物,因此,对组织工程学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三维培养技术及其在实验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陈浩陈刚祁旺郑黎明
关键词:三维细胞培养影响因素实验外科
胃癌伴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误诊二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晚期胃癌的转移主要包括腹腔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其中肺转移发生率仅次于肝转移,约为10%[1]。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是胃癌肺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肺转移的4%~11%,常被误诊为其他肺间质性病变[2]。
陈万邵丽华陈刚祁旺
关键词:胃癌肺转移误诊
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BON-1和H727细胞株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
2017年
目的建立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方法制备琼脂糖凝胶、海藻酸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ALG/PAAm)水凝胶及聚乙二醇(PEG)交联聚甲基乙烯基醚-alt-马来酸(PMVE-alt-MA)水凝胶,基于这3种材料构建人神经内分泌瘤H727及BON-1细胞株三维培养模型,每24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三维培养下H727及BON-1细胞的形态不同于二维平面培养;培养至1周左右,H727细胞在琼脂糖凝胶、ALG/PAAm水凝胶及PEG交联PMVE-alt-MA水凝胶中分别形成了球径350~450、150~250及50~100 μm的多细胞球体;而BON-1细胞在PEG交联PMVE-alt-MA水凝胶中则生长成球径150~200 μm的多细胞球体,但在另外两种材料中仅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多细胞聚集体。结论该3种材料可应用于H727及BON-1细胞株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构建,且各有优劣之处,可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材料。
陈浩陈刚张天柱陈万祁旺
临床少见的小肠间质瘤误诊原因分析(附二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提高对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IST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13年1月—2014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胃肠外科共确诊SIST 13例,其中误诊2例,误诊率15.38%。例1以右侧腹痛伴发热入院,结合查体及CT检查报告诊断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切除脓肿及部分小肠,术后病理诊断为SISTⅣB(T4N0c M0)期,基因检测示为c-kit野生型。例2以排便困难伴下腹部坠胀入院,CT及MRI检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手术探查发现肿瘤来自小肠中段,坠入盆腔并与周围组织浸润粘连,行小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SISTⅢB(T3N0c M0)期,基因检测示c-kit第13外显子、PDGFRA第18外显子突变。术后均未予放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随访4~5个月,均未复发转移。结论 S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对于有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影像学提示肠道来源可能的盆腹部占位性病变,或由此引起的急腹症患者,需考虑胃肠道间质瘤可能,及时手术探查并行病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措施。
祁旺陈浩陈刚郑黎明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小肠误诊腹部脓肿盆腔肿瘤
细胞角蛋白20、基质金属蛋白酶-7、-9在中低位直肠癌下切缘微转移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检测中低位直肠癌下切缘细胞角蛋白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RNA的表达,探讨下切缘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安全的下切缘距离。方法选取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5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直肠癌标本下切缘CK20、MMP-7、MMP-9mRNA的表达。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时间。结果下切缘微转移组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为(1.47±0.40)cm,下切缘无微转移组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为(2.86±1.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超过2.2cm的下切缘未见微转移。下切缘微转移组肿瘤的TNM分期、淋巴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环周切缘(CRM)阳性率较无微转移组更高(P〈0.05),肿块直径更大(P〈0.05);两组之间KRAS、NRAS基因突变及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下切缘的微转移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安全下切缘距离至少应为2.5cm。临床上对于分期较晚、病灶较大的患者,下切缘应该保证更安全的切缘距离。
蒋松松陈刚郑黎明陈浩祁旺
关键词:直肠癌微转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