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娟

作品数:38 被引量:380H指数:1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6篇土壤
  • 8篇土壤干层
  • 8篇含水量
  • 5篇植被
  • 5篇释放量
  • 5篇水分
  • 5篇土壤侵蚀
  • 5篇人工林
  • 5篇林地
  • 5篇黄土
  • 5篇黄土高原
  • 5篇CO
  • 4篇氧化碳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土壤含水量
  • 4篇土壤水
  • 4篇气候
  • 4篇全新世
  • 4篇二氧化碳
  • 3篇土壤水分

机构

  • 38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38篇杜娟
  • 31篇赵景波
  • 7篇岳应利
  • 3篇袁道先
  • 3篇黄春长
  • 3篇周旗
  • 3篇童心刚
  • 2篇郝玉芬
  • 2篇陈宝群
  • 2篇张晓龙
  • 2篇王长燕
  • 2篇贺辉
  • 2篇顾静
  • 2篇刘晓琼
  • 1篇李艳花
  • 1篇王海燕
  • 1篇水进珠
  • 1篇邵天杰
  • 1篇罗敏
  • 1篇张红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地理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岩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陕西师大学报...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东郊S_5土壤中AgSO_4等矿物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西安东郊任家坡黄土剖面中第5层古土壤样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在该层古土壤中发现了极少见的能够指示典型干旱气候环境的AgSO4矿物和钼矿物等.次生银矿物一般呈现椭球形结晶粒状形态,具有孔洞和裂隙化学沉淀结晶的特点,钼矿物具有胶体物质的特点.次生银矿物有两种类型,一是AgSO4矿物,二是氧化银矿物.次生银、钼和钴矿物与新生粘土矿物及Fe2O3和Al2O3的明显迁移指示该层土壤发育时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化学风化和矿物分解作用,银、钼和钴能够从原生矿物中释放出来,当时西安地区降水量丰富,达到了酸性化学风化阶段.在西安地区S5下部分层古土壤发育末期,出现了由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向非季风干旱气候的大变化.在比CaSO4还易于溶解的AgSO4形成时期,关中平原为非季风干旱气候,强烈的蒸发造成了土壤水溶液中SO42的富集和AgSO4的形成.当时东亚夏季风活动极弱,一般不能越过秦岭到关中平原地区,那时西安地区年降水量为300mm以下,比现今兰州地区的气候还要冷干.
赵景波曹军骥邵天杰岳应利杜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
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土壤CO_2释放量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根据 NaOH溶液吸收CO_2的方法 ,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4个观测点的土壤CO_2释放量时行了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不同土质土壤CO_2释放量存在差异 ,冷干地区较暖湿地区土壤CO_2释放量少,凉季较暖季土壤CO_2释放量少;粘性硬质土较松散黄土CO_2 释放量少。长武、洛川、西安南郊土壤CO_2释放量变化再次证明 ,在厚层黄土发育的地区 ,土壤CO_2释放量变化相对于大气温度变化具有滞后性,从当日早晨至次日早晨,CO_2释放量具有由低变高再变低的普遍规律。
贺辉赵景波杜娟童心刚郝玉芬刘晓琼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量生物系统
咸阳市三原县新庄不同植被土层含水量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测定咸阳市三原县新庄2005和2006年降雨正常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得知,从地表向下土层含水量呈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2005年草地和玉米地土层含水量由上向下呈逐渐增高趋势,比同年12龄杨树林地和13龄中国梧桐林地平均含水量高约7%。2003年降水量达880 mm丰水年后,人工林土壤干层中水分完全恢复,人工林出现持续近4年茂盛生长期,预计2007年该区将会再次出现发育弱的土壤干层。
赵景波牛俊杰杜娟黄芳
关键词:人工植被
长安县黄土中的风化壳与环境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据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在长安县城南布容期 0 78- 0MaBP形成的黄土剖面中确定了三个时期的风化壳 ,它们由第 1 ,4,5层古土壤和风化破碎黄土构成 .黄土中的风化壳是红褐色古土壤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转变而成的 ,厚度在 3~ 6m之间 ,风化壳剖面常由 3~ 4个层次构成 ,发育时间为 5~ 1 0× 1 0 4a不等 .风化壳上部是发育好的红色古土壤 ,中部是含铁质胶膜的风化破碎黄土 ,下部是不含铁质胶膜的风化破碎黄土 .粘土矿物分析表明 ,黄土中的风化壳为伊利石 蒙脱石型和高岭石型之间的过渡类型 .黄土中风化壳发育时的年均降水量在 95 0~ 1 0 0 0mm之间 ,是黄土高原降水丰富的气候事件的显示 .风化壳的发育证明黄土中有些古土壤确属淋溶型森林土壤 。
赵景波黄春长韩佳王海燕杜娟
关键词:黄土风化壳古土壤气候事件
陕西洛川黄土中第5层古土壤与环境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资料表明,黄土高原中部的洛川一带500ka前后发育的第5层古土壤上、下部分层的CaCO3淀积层和部分Fe2O3已迁出了古土壤层,该层古土壤是不具CaCO3淀积层的淋溶性中酸性土壤,剖面构型为Bts Cs Cl Bk C型。这一古土壤底部之下发育了风化淋滤黄土层,指示当时风化淋滤深度和强度比现今大,是250万年来最温湿气候事件的显示。该层古土壤发育时亚热带气候迁移到了黄土高原中部,当时年均温度为15℃左右,年均降水量为850mm左右。
赵景波岳应利杜娟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
西安南郊和陕北长武土壤CO_2释放量研究
2002年
本文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的方法,对西安南郊和陕北长武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CO2释放量存在差异,气候偏冷偏干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较小,气候偏热偏湿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较大。陕北长武土壤CO2释放量变化再次证明,从当日早晨至次日早晨,CO2释放量具有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CO2释放量相对于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具有滞后性,滞后时间为4~6小时;土壤CO2释放量白天较少,夜间较多;CO2释放量变化显示,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总体应比白天大。
贺辉赵景波杜娟郝玉芬刘晓琼童心刚
关键词:黄土地区土壤CO2释放量二氧化碳
咸阳地区近年苹果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人力钻采样法和烘干称重法,研究了咸阳地区2002—2008年间苹果林地6 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土壤干层的等级、土壤干层水分恢复、动力机制与消耗过程。资料表明,咸阳地区干旱年苹果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发育了长期性土壤干层。2003和2007丰水年苹果林地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得到了显著恢复,经过当年的水分补给,土壤干层已经消失。丰水年土层中重力水含量较高,并能到达2 m深度以下。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力水的存在是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的驱动力,但干层水分恢复的直接动力是薄膜水的水膜压力。在年降水量800 mm或更多的条件下,不论黄土厚度有多大,土层水分完全能够满足人工林生长的需要。咸阳地区干旱年苹果林地土壤水分不足,土壤水分收入量小于支出量,土壤水分为负平衡,没有剩余的水分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丰水年苹果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土壤水分收入量大于支出量,土壤水分为正平衡,有剩余的水分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在年降水量为800 mm左右的丰水年,该区补给的土壤水分可维持苹果林地在3 a内不会出现长期性干层,3 a之后一般还会出现长期性土壤干层。
赵景波周旗陈宝群杜娟王长燕
关键词:动力机制
咸阳附近苹果林地土壤水分动态与水分平衡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样品采集和水分测定,对咸阳庞西村和庞南村10龄、12龄、15龄、17龄苹果林地下0-6 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及其水分恢复、水分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4种中龄苹果林下约4.1-6 m土层发育了轻度干层,2.1-4 m土层没有干层发育。该区2007年土壤含水量分布深度变化和干层分布深度均具有反常特点。资料表明苹果林地干层恢复的降水量是700 mm左右,也表明这样的降水条件已能满足人工林正常生长需要,而过去确定800 mm年降水量才能发育森林的标准明显偏高。从2002到2007年,随着该区年降水量从约400 mm到800 mm再到500 mm再到700 mm的变化,土壤水分平衡呈现由负到正再到负再到正的变化,土壤干层呈现从有到无再到有再到无的变化。
顾静赵景波周杰杜娟
关键词:苹果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干层水分平衡
西安白鹿塬约8500年来土壤侵蚀研究
2004年
本文根据作者的观察和测量 ,对西安市白鹿塬塬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白鹿塬塬区确定土壤侵蚀的主要依据是土层厚度的变化 ,并非侵蚀面。塬区侵蚀是塬边侵蚀较强 ,向塬里侵蚀逐渐减弱。塬面上高地侵蚀弱 ,低地侵蚀强 ,暂时性线状流水长期汇集而成的冲沟对黄土塬区土壤的侵蚀更加强烈。气候对土壤侵蚀也有影响 ,冷干和温湿气候均会产生土壤侵蚀 ,冷干期侵蚀量比温湿期大 ,前者侵蚀厚度比后者大
杜娟赵景波
关键词:土壤侵蚀
西安蓝田人工林地土壤干层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根据西安蓝田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干层问题.研究表明:西安蓝田12龄杨树林和梧桐林地下1.8~3.6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为9.2%~9.4%,形成了发育弱的长期性土壤干层,这表明土壤干层分布已到达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地区;草地与麦地土壤含水量正常,无土壤干层发育.分析得出:降水量较少是土壤干层发生的主要原因,黄土层的厚度和地下水的埋深大小对土壤干层也有影响.在年均降水量为600mm左右的条件下,土层厚度大于6m或地下水埋深大于6m的中龄人工林下,一般都有土壤干层发育.
赵景波杜娟李艳花陈宝群
关键词:人工林地土壤干层土壤干化土壤水分降水量人工植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