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应利

作品数:27 被引量:326H指数:1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4篇黄土
  • 3篇氧化碳
  • 3篇植被
  • 3篇水分
  • 3篇土壤干层
  • 3篇气候
  • 3篇人工林
  • 3篇林地
  • 3篇黄土地层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古土壤
  • 3篇二氧化碳
  • 2篇第四纪
  • 2篇学成
  • 2篇湿陷性
  • 2篇释放量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全新世

机构

  • 24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安工程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7篇岳应利
  • 24篇赵景波
  • 7篇杜娟
  • 4篇陈宝群
  • 4篇黄春长
  • 3篇张晓龙
  • 3篇袁道先
  • 2篇李瑜琴
  • 2篇邵天杰
  • 2篇郝玉芬
  • 2篇周旗
  • 1篇刘再华
  • 1篇孙贵贞
  • 1篇李艳花
  • 1篇郝利民
  • 1篇董治宝
  • 1篇李广文
  • 1篇邢闪
  • 1篇王丽霞
  • 1篇王长燕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学院...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陕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南郊夏季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 的原理 ,对西安南郊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观测 ,并探讨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 ,温度升高 ,土壤CO2 释放量增大 ;夏季早晚期土壤CO2 排放量较低 ,夏季中期的月份CO2 排放量较高 ;农田玉米地CO2 排放量较低 ,草地和林地CO2 排放量较大 ;与春秋季相比 ,夏季土壤CO2 排放量较大 ;CO2 排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明显的变化规律性 ,这种规律主要是受温度变化控制的。CO2 排放量变化显示 ,深厚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大于白天。
赵景波岳应利张晓龙刘晓琼郝玉芬童心刚李广文
关键词:夏季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微生物
西安南郊春季土壤碳释放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本文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 的原理 ,对西安长延堡春季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了观测 ,对土壤CO2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资料表明 ,从春季的 3月到 5月 ,不同植被下土壤CO2 释放量均呈增加的趋势 ;植被对土壤CO2 释放量有一定影响 ,植被发育好 ,土壤CO2 释放量大 ;从当日早晨到次日早晨 ,土壤CO2 释放量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 ;土壤CO2 释放量变化相对于气温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表明土壤CO2
赵景波张晓龙岳应利黄春长王丽霞孙贵贞
关键词:春季土壤碳释放植被气温变化
关中平原人工林地的干层及其成因被引量:32
2007年
根据关中平原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层含水量的变化、干层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分析得出,在年降水量小于600mm的中国西北地区,人工林地的干层是普遍发育的自然现象,干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少决定的重力-毛管水带厚度明显小于4m,引起干层发育的直接作用的水分因素是薄膜水带埋藏深度小、含水量低、运移速度缓慢,而乔木树种的耗水则是引起干层发育的植物因子。关中和黄土高原重力-毛管水带与薄膜水带分布深度很清楚地指示,该区的土壤干层主要是自然原因决定的,不论是人工林还是自然林,厚层黄土上的中龄林一般都有干层发育。在干层发育弱的地区可以造林,在发育强的地区则不适宜造林。
赵景波孙桂贞岳应利陈宝群
关键词:人工林重力水生态环境
秦岭及黄土区现代栎林的孢粉组合研究被引量:18
1998年
根据秦岭及黄土区六种栎林的表土孢粉分析,探讨了不同栎林孢粉组合的差异。资料表明,六种栎林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花粉和蕨类孢子组成和数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据此,我们选出了37个科属的植物作为定量判别的依据,提出了定量判别不同栎林的标准。
赵景波岳应利岳明
关键词:栎林孢粉黄土区第四纪地层
陕西洛川地区全新世中期土壤与气候变化被引量:30
2006年
在洛川城东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剖面中采集了66块样品。利用气量法、磁化率测定、颗粒分析和显微镜观察方法,对土壤层中的CaCO3含量、磁化率、颗粒成分、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粒度成分显示洛川中全新世土壤可分为两层,中间为薄层黄土层。实验资料表明,洛川中全新世早期土壤CaCO3含量低,平均为0.34%,具有显著淋溶土壤的特征;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比马兰黄土高约12%。粘化层(Bt层)中光性粘土胶膜有一定的发育,而且可见少量块状粘土胶膜存在,表明该层古土壤具有粘粒迁移和粘粒淀积的特征,指示中全新世早期发生的成壤作用比洛川现今成壤作用显著强。由此可以确定,中全新世早期土壤类型应为淋溶褐土。当时夏季风活动增强,气候比现今明显温湿,年平均降水量至少比现今多100mm余。中全新世晚期古土壤CaCO3平均含量为2.5%,淀积型粘土胶膜发育差,以残积粘土为主。中全新世晚期古土壤比早期土壤发育弱,但比该区现代土壤发育强,土壤类型应为典型褐土,当时气候也比现代温湿。中全新世中期6000~5000年间为气候冷干和沙尘暴活动加强的环境恶化期。研究结果对揭示黄土高原中部全新世中期土壤性质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赵景波郝玉芬岳应利
关键词:中全新世土壤类型
西安东郊S_5土壤中AgSO_4等矿物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西安东郊任家坡黄土剖面中第5层古土壤样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在该层古土壤中发现了极少见的能够指示典型干旱气候环境的AgSO4矿物和钼矿物等.次生银矿物一般呈现椭球形结晶粒状形态,具有孔洞和裂隙化学沉淀结晶的特点,钼矿物具有胶体物质的特点.次生银矿物有两种类型,一是AgSO4矿物,二是氧化银矿物.次生银、钼和钴矿物与新生粘土矿物及Fe2O3和Al2O3的明显迁移指示该层土壤发育时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化学风化和矿物分解作用,银、钼和钴能够从原生矿物中释放出来,当时西安地区降水量丰富,达到了酸性化学风化阶段.在西安地区S5下部分层古土壤发育末期,出现了由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向非季风干旱气候的大变化.在比CaSO4还易于溶解的AgSO4形成时期,关中平原为非季风干旱气候,强烈的蒸发造成了土壤水溶液中SO42的富集和AgSO4的形成.当时东亚夏季风活动极弱,一般不能越过秦岭到关中平原地区,那时西安地区年降水量为300mm以下,比现今兰州地区的气候还要冷干.
赵景波曹军骥邵天杰岳应利杜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
淀积理论与黄土高原环境演变
赵景波岳应利黄春长侯甬坚
该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涵盖第四纪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学科。经过近15年的持续工作,项目组对黄土高原的第四纪土壤类型与时空变化、黄土高原生物与气候环境演变、黄土中的风化壳、黄土的本质、黄土形成与演变模式、黄土化学成分淀积理论...
关键词:
关键词:黄土高原环境演变地貌演变化学成分
黄土工程力学性质的变化及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了黄土工程力学性质的变化及控制因素 .由黄土与红色古土壤工程力学实验资料表明 ,黄土的承载力、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小于红色古土壤 ,这是它们经受了不同成壤作用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得出粘化作用强 ,土壤力学强度大 ,粘化作用弱 ,土壤力学强度小 .黄土地层工程力学性质在垂向上具有明显波动变化规律 。
岳应利
关键词:黄土地层工程力学性质
黄土湿陷性及其成因被引量:34
1997年
本文根据甘肃17个剖面湿陷系数的测定,查明黄土湿陷性从上向下呈现波动变小,造成湿陷性垂向上变小的原因是土层自重压力,引起波动变化的原因是土层受成壤强弱的差异。作者根据镜下鉴定和湿陷性与成壤强弱关系的研究,将黄土微结构分为18种类型,指出湿陷性是在几种特定的成壤过程中产生的,是成壤作用弱的黄土所具有的特征。
赵景波岳应利陈云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西安东南部7月份土壤CO_2释放量和释放规律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根据碱溶液吸收法 ,对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 .观测资料显示 ,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土壤CO2 释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有明显变化 ,从当日 9时到次日 9时 ,CO2 释放量表现出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土壤CO2 释放量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相同的特征 ,但释放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相对于温度的变化滞后 4~ 6h .温度是决定土壤CO2 释放量昼夜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 ,它的升高和降低分别造成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增加和减少 .不同植被条件下 ,土壤CO2 释放量不同 ,林地释放量大于草地 ,草地释放量大于裸地 ,夜间 1 2h释放量大于白天 1 2h释放量 .
赵景波袁道先杜娟岳应利罗敏
关键词:释放量碳循环土壤二氧化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