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占宏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
  • 2篇血管
  • 2篇硬化斑块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内膜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斑块
  • 2篇MR
  • 1篇单次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西门子(深圳...

作者

  • 6篇王占宏
  • 4篇范占明
  • 3篇赵轶轲
  • 2篇贺毅
  • 2篇马晓海
  • 2篇晏子旭
  • 2篇赵蕾
  • 1篇于薇
  • 1篇董建增
  • 1篇陆东旭
  • 1篇李松南
  • 1篇董薇
  • 1篇李志伟
  • 1篇张兆琪
  • 1篇李全
  • 1篇曾牧
  • 1篇王艳阳
  • 1篇董莉
  • 1篇杨利新
  • 1篇李波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技术评价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价值,以及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经临床及影像诊断证实的76例心肌病(包含心肌炎)患者(心肌病组)和33名对照组入选本研究。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心脏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mapping成像、延迟强化(LGE)成像,分别计算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左心室T1均值。并根据LGE结果将患者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对不同入选对象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和心功能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肌平均T,值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76例心肌病患者中,51例存在延迟强化,25例未见延迟强化。增强前心肌病组T。值为(1306.4±84.6)ms,明显高于对照组[(1266.6±57.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1),增强后心肌病组左心室心肌T。值为(483.6±112.0)ms,明显低于对照组[(534.1±92.7)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P〈0.05)。其中,LGE阳性组患者增强前后T1值分别为(1322.2±85.8)和(459.7±132.2)ms,LGE阴性组患者增强前后T1值分别为(1267.0±68.5)ms和(521.0±95.2)m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LGE阴性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增强前后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病患者增强前后左室心肌T1值与EF值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2、-0.217,P值均〈0.01),但与其他心功能参数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左心室心肌增强前后T1值有助于心肌病患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存在心肌延迟强化的患者T1值变化更明显,且心肌病患者心肌
马晓海赵蕾李松南董建增王占宏范占明
关键词:心肌疾病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对比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与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入选51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之前或之后4周内进行了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三种检查之间无任何再血管化治疗。以CAG作为参考标准,将CMR与SPECT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患者个体分析,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和75%;74%和75%。CMR的诊断效能0.879,与SPECT 0.818相似(P=0.3377);基于血管分析,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和83%;75%和86%。CMR的诊断效能0.827,略好于SPECT 0.767(P=0.1284)。其中基于分支血管进行分析,CMR探测左前降支(LAD)分支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0.849好于SPECT 0.688(P=0.0141)。CMR探测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的诊断效能与SPECT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R与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均能有效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基于患者个体分析,CMR与SPECT相比敏感性高,特异性相同;基于血管分析,C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于SPECT,尤其对于LAD分支血管病变。
董薇贺毅李全范占明王占宏赵轶轲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磁共振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的临床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MR 3D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MATCH)定量评价颈动脉血管形态学和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的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术前分别行MATCH(5min)及MRI常规多序列扫描(T1WI,T2WI,三维时间飞跃和质子密度加权像,18min),扫描范围以颈动脉分叉为中心覆盖全部斑块。用MRI-Plaque View软件分析斑块形态学参数: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包括斑块内出血(IPH)、斑块钙化(CA)、斑块脂质核心(LRNC)。用Cohen kappa分析2种序列对斑块内成分定性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入选898个图像层面,MATCH和常规序列LA[(36.27±24.23)mm2 vs(35.72±20.12)mm2,t=1.87,P=0.062],WA[(42.80±20.67)mm2 vs(43.64±24.87)mm2,t=1.74,P=0.082],NWI[(59.21±13.90)vs(59.81±13.96),t=1.80,P=0.072]无显著差异。MATCH与常规序列判断斑块内成分有中到高度的一致性(LRNC:κ值=0.840,CA:κ值=0.802,IPH:κ值=0.773)。结论 MATCH有可能成为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斑块破裂危险程度的新方法。
杨利新于薇Fan ZYXie YB王占宏Bi XM安靖张天静Li DB
关键词:颈动脉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心脏磁共振实时单次采集电影成像在分析左室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实时单次采集(Real-time Single-shot)快速电影序列与传统分段采集电影成像,探索此电影序列分析左室功能及测量左室室壁厚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32例,3.0T磁共振仪32通道心脏线圈采集,分别行左Real-time Single-shot快速电影序列与传统分段采集梯度回波电影成像序列,扫描层面对应,将左室分为16阶段,对比两组LVEF、LVEDV、LVESV、LVSV、LVCO、左室室壁厚度的差别。结果评价LVEF、LVSV、LVCO时real-timeMRI技术与传统梯度回波电影成像序列P>0.05有很好的一致性。而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节段室壁厚度除5节段P=0.05,第11节段P=0.048,P<0.05外,其他节段均P>0.05。结论 Real-time电影MRI能够在生理范围的心率被用于准确量化整个心动周期的左室容积,左室室壁厚度,减少心脏MRI检查的必须时间。
王占宏范占明安静曾牧张天静赵轶轲晏子旭贺毅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
心脏磁共振运动伪影校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校准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moco PSIR)成像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拟行心律失常介入消融术的60例患者,均行心脏MR检查,序列包括心脏电影成像、LGE成像、moco PSIR成像。比较LGE与moco PSIR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对延迟强化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对60例患者共采集左心室短轴LGE图像、moco PSIR图像各180幅。LGE与moco PSIR图像比较,二者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P<0.01)。LGE图像中,延迟强化阳性病灶见于12例患者共15幅图像。moco PSIR图像中,总计17例患者共23幅左心室短轴图像可见延迟强化阳性病灶。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脏MR检查时,采用moco PSIR序列进行延迟强化成像,图像质量好,有助于延迟强化病灶的检出。
王占宏马晓海赵蕾李志伟张天静安靖晏子旭赵轶轲范占明
关键词:心律失常磁共振成像
采用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探讨采用快速血管壁三维MRI(CS-3D MERGE)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且术后获得病理结果的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3例均行双侧颈动脉MRI成像,检查方法包括三维黑血成像序列CS-3D MERGE检查和常规血管增强MRA成像.对CS-3D MERGE检查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在CS-3D MERGE和血管增强MRA图像上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并依据管腔狭窄程度将血管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在CS-3D MERGE图像上对斑块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分为脂质核、斑块内出血和钙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秩相关检验评价CS-3D MERGE与增强MRA测量管腔狭窄程度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S-3D MERGE判定斑块成分的效能.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双侧颈动脉CS-3D MERGE扫描.46支颈动脉中,剔除3支完全闭塞血管和评分为1分的5支血管.图像质量评分为(3.16±0.25)分.CS-3D MERGE测量管腔狭窄程度与增强MRA相关性好(r=0.95,P〈0.01).采用CS-3D MERGE判断脂质核、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的准确度分别为76.2%(16/21)、71.4%(15/21)和100.0%(21/21).诊断脂质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13/15)和50.0%(3/6);诊断斑块内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11/15)和66.6%(4/6);诊断钙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16/16和5/5).结论 采用CS-3D MERGE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成分方便、可行.
董莉李波王占宏陆东旭王艳阳张兆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