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浩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桥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评估桥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溶栓组(162例)和桥接治疗组(54例)。单纯溶栓组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桥接治疗组在行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比较术后两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结果治疗14 d后桥接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良好32例(59.3%),单纯溶栓组神经功能改善良好43例(26.5%),治疗90 d后桥接治疗组预后良好36例(66.7%),单纯溶栓组预后良好36例(22.2%),两组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90 d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全身并发症发生率〔31.5%(17/54)〕显著高于单纯溶栓组〔17.9%(29/162);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更好地改善预后,但桥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 李亮张继伟孙文浩王广田甜于淼程培培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 基于不同NIHSS评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WIM技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SWIM技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析不同NIHSS评分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其预后评估与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NIHSS评分≥15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15~20分,n=60)与重度组(>20分,n=40)。所有患者均接受SWIM技术治疗并随访90d,采用改良简化版Rankin量表(mRSq)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3例,预后良好率为23.00%。重度组患者急性后循环闭塞占比高于中重度组,预后良好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率低于急性前循环闭塞(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串联性病变、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是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替罗非班应用、桥接治疗、血栓负荷评分>5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20分、BSS评分≥3分、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发生术后再出血是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BATMAN评分>5分、ASPETS评分≥7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NIHSS评分及闭塞部位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WIM技术治疗后临床预后存在显著差异,重视对串联性病变、未应用替罗非班及桥接治疗、多次取栓、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长、BSS评分高、BATMAN及ASPETS评分低及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干预能促进其预后改善。
- 姚广明田甜孙文浩张继伟呼铁民
- 关键词:预后
- 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StO_(2))、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EA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和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每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意识消失即刻、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即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阻滞前后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MDA/LDL)、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指标[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意识消失即刻、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即刻,丙泊酚组患者的MAP、HR、C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即刻,丙泊酚组患者的StO_(2)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etCO_(2)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识消失即刻、手术开始后30 min,丙泊酚组患者的BIS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阻断后,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清LPO、MDA/LDL、S100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丙泊酚组患者的MMSE、MoCA、WM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更轻微,能够提高CEA术中的StO_(
- 刘秀兰李荣华孙文浩纪国余李建玲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丙泊酚七氟醚依托咪酯脑组织氧饱和度
- 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重度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V-PS后革兰阳性球菌重度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77例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术,对照组术后给予0.5%盐酸万古霉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术后7、14 d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4 d脑脊液(CSF)中白细胞计数(WBC)、蛋白、葡萄糖水平,细菌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14 d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时间6-26 d,平均(12.3±2.1)d;治疗组5-20 d,平均(9.8±1.4)d;两组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31)。两组术前、术后14 d CSF中WBC、蛋白、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未在CSF中发现革兰阳性球菌,细菌清除率为100.0%。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术后未见癫痫、头痛等并发症。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未见颅内感染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术治疗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疗效良好,利奈唑胺能有效控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且安全性好。
- 呼铁民王维兴王昆鹏孙文浩李亮赵宗茂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静脉分流术利奈唑胺
- 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1年随访观察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s MCAS)的疗效及1年随访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92例s MCAS患者,均接受Apollo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根据术中压力释放梯次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3例(多梯次压力释放)和对照组89例(单梯次压力释放)。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累积脑卒中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的术后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共失败9例,原因均是支架难以到位。观察组1年内累积脑卒中发生率为3.88%(脑出血1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为11.24%(脑梗死10例),差异有显著性(χ^(2)=5.240,P=0.022)。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与单梯次压力释放治疗sMCAS的即刻手术成功率相当,但多梯次压力释放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术后残余狭窄率、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
- 张继伟李亮齐宝柱孙文浩于淼李东田宇王广
- 关键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 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4年
-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第2位常见的卒中类型,其病死率很高。基线血肿体积和血肿增大是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因素。早期研究显示,手术血肿清除可缩小血肿体积并改善转归。然而,最近的几项颅骨切除血肿清除术治疗ICH的随机对照试验和汇总分析均显示其并不比保守治疗更能获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ICH的早期证据提示其对ICH患者具有潜在的益处,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 王昆鹏王维兴杨婕孙文浩
- 关键词:脑出血颅骨切开术外科手术最小侵入性立体定位技术溶栓疗法
- AIS-ISS创伤评分、脑损伤指数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自理能力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AIS-ISS创伤评分与脑损伤指数(craniocerebral injury index,CCII)对颅脑损伤患者出院6个月自理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6个月的远期生活质量评估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将患者分为自理能力好组(KPS 51~100分)和自理能力差组(KPS 0~50分),分析患者入院时的AIS-ISS创伤评分和CCII与KPS的相关性,绘制两种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根据敏感度和特异度确定评估标准。结果:入院时的CCII自理能力好组高于自理能力差组,AIS-ISS值自理能力好组低于自理能力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CII与出院6个月KPS呈正相关(r=0. 597,P <0. 01),AIS-ISS创伤评分与出院6个月的KPS呈负相关(r=-0. 627,P <0. 01)。CCII和AIS-ISS创伤评分预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6个月KP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48和0. 802;患者入院时CCII≥2. 5或AIS-ISS创伤评分≤14. 5分时,患者出院6个月的自理能力较好。结论:入院时AIS-ISS创伤评分和CCII对颅脑损伤患者出院6个月KPS均有预测意义,但AIS-ISS创伤评分对患者出院6个月自理能力更具预测价值。
- 王昆鹏杨婕王维兴张继伟于淼孙文浩
- 关键词:颅脑损伤自理能力
- Solitaire支架联合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联合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后不良组(n=23)。统计120例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周血管再通率;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术后即刻再通率为100%,术后2周再通率为95.8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术后存在症状性脑出血、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低、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取栓次数多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联合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治疗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内动脉闭塞、术后存在症状性脑出血、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入院时pc-ASPECTS评分低、NIHSS评分高及取栓次数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李亮张继伟孙文浩王广田甜于淼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 降钙素原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外伤性脑出血患者176例,人院1天、2天、3天、5天、7天抽取肘静脉血检测PCT水平,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111(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yevaluation,APACHEm)、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根据14天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两组患者第1天、第2天血清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天、5天和7天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5天和7天的PCT水平与当日APACHEⅡ、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3天PCT水平对14天病死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动态监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血PCT水平,有助于其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 王昆鹏呼铁民王维兴孙文浩孙鑫
- 关键词:降钙素原SOFA评分脑出血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治疗后血管再闭塞情况分为血管通畅组(163例)、再闭塞组(6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可溶性P选择素、vWF以及微栓子监测阳性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通畅组发病后取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可溶性P选择素、vWF以及微栓子监测阳性均明显低于再闭塞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取栓时间(OR=1.627,95%CI:1.199~2.209)、NIHSS评分(OR=2.492,95%CI:1.302~4.767)、可溶性P选择素(OR=2.083,95%CI:1.338~3.244)、vWF(OR=2.547,95%CI:1.293~5.019)、微栓子阳性(OR=2.784,95%CI:1.139~6.806)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闭塞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可溶性P选择素诊断截断值为57.85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36~0.831);vWF诊断截断值为78.32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73~0.841),微栓子监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9~0.828)。微栓子监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vWF(72.31%vs 89.23%,P<0.05),特异性明显高于可溶性P选择素、vWF(87.73%vs 76.69%、73.6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vWF、微栓子阳性均是血管再闭塞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李亮张继伟孙文浩王广田甜于淼
- 关键词:卒中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P选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