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甜

作品数:37 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血管
  • 13篇颅内
  • 11篇动脉瘤
  • 10篇栓塞
  • 10篇卒中
  • 10篇介入
  • 9篇栓塞术
  • 9篇颅内动脉
  • 9篇颅内动脉瘤
  • 9篇急性
  • 8篇取栓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脑卒中
  • 7篇介入栓塞
  • 7篇介入栓塞术
  • 7篇急性缺血
  • 7篇急性缺血性
  • 6篇大血管
  • 6篇夹闭

机构

  • 37篇承德医学院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儿童医...
  • 2篇长春市心理医...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37篇田甜
  • 24篇张继伟
  • 23篇呼铁民
  • 21篇王维兴
  • 19篇于淼
  • 17篇王广
  • 9篇孙雅菲
  • 8篇马志君
  • 8篇孙文浩
  • 7篇王昆鹏
  • 7篇李亮
  • 7篇杨国军
  • 5篇胡军
  • 3篇侯慧清
  • 3篇杨立军
  • 3篇吉洁
  • 3篇孟杰
  • 3篇郭力
  • 3篇谢云鹏
  • 2篇陈丽萍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首通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影响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首通效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支架取栓成功患者58例,依据取栓次数将其分为首次再通组及多次再通组,通过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年龄及男性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s,ASPECTS)、取出栓子病理分析等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90 d后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在纳入的58例患者中首次再通组患者发病90 d后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多次再通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部位、血栓类型、入院时ASPECTS评分为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闭塞、栓子为红色血栓、入院时高ASPECTS评分是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雷田甜杜佳褚会松张继伟于淼马志君呼铁民
关键词:机械取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7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所有住院患者359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88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者268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预后不同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3分)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个月、3个月和1年的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病情分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CT Fisher分级)Ⅳ-Ⅴ级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中晚期手术(P〈0.05)。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动脉瘤家族史和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患者手术时机与SAH患者预后不良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脑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动脉瘤多发以及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均是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呼铁民韩凤伟王维兴马志君张继伟田甜于淼王昆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星形细胞瘤组织TGF-β1、Smad7与VE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TGF-β1、Smad7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Smad7及VEGF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三者的表达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mad7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GF-β1、Smad7及VEGF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有价值指标。
谢云鹏田甜申兴斌王维兴钱涛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TGF-Β1SMAD7VEGF
二甲双胍抑制mTOR/HIF-1α通路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Th17细胞反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体内mTOR/HIF-1α通路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以MOG35-55免疫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EAE组和二甲双胍(MET)治疗组,对不同组应用Knoz评分观察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高峰期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检测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及血清中IL-17A浓度。q PCR方法检测小鼠脾中IL-17A、RORγt mRNA表达水平。应用WB方法检测小鼠脾中S6K的活化程度,应用WB和q PCR方法检测脾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MET治疗组发病程度减轻(P<0. 01);脾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降低(P<0. 01),脾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17A含量减少(P<0. 01);脾组织中IL-17A、RORγt mRNA转录水平降低(P<0. 01);EAE组较对照组S6K1磷酸化程度升高(P<0. 01)。MET治疗组较EAE组S6K1磷酸化程度减低(P<0. 05)。EAE组较对对照组HIF-1α表达增高(P<0. 01)。MET治疗组较EAE组HIF-1α表达降低(P<0. 01)。EAE组与对照组相比HIF-1αmRNA转录增加(P<0. 01)。MET治疗组与EAE组相比HIF-1αmRNA转录降低(P<0. 01)。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EAE的疾病严重程度,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HIF-1α通路从而抑制Th17细胞反应而对EAE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孙雅菲刘晓倩侯慧清田甜田甜
关键词:二甲双胍RORΓT
基于不同NIHSS评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WIM技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SWIM技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析不同NIHSS评分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其预后评估与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NIHSS评分≥15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15~20分,n=60)与重度组(>20分,n=40)。所有患者均接受SWIM技术治疗并随访90d,采用改良简化版Rankin量表(mRSq)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3例,预后良好率为23.00%。重度组患者急性后循环闭塞占比高于中重度组,预后良好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率低于急性前循环闭塞(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串联性病变、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是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替罗非班应用、桥接治疗、血栓负荷评分>5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20分、BSS评分≥3分、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发生术后再出血是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BATMAN评分>5分、ASPETS评分≥7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NIHSS评分及闭塞部位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WIM技术治疗后临床预后存在显著差异,重视对串联性病变、未应用替罗非班及桥接治疗、多次取栓、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长、BSS评分高、BATMAN及ASPETS评分低及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干预能促进其预后改善。
姚广明田甜孙文浩张继伟呼铁民
关键词:预后
二甲双胍抑制Th17细胞反应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保护作用
2019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应用二甲双胍(MET)干预,观察MET对EAE小鼠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其对小鼠体内Th17细胞反应的作用。方法以MOG35-55免疫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EAE组和MET治疗组,比较不同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高峰期,比较小鼠脊髓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脾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17A含量以及小鼠脾及脊髓中IL-17A、RORγt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MET治疗组发病率减低(P<0.05),疾病严重程度减轻(P<0.01);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1),脾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17A含量减少(P<0.01);脾及脊髓组织中IL-17A、RORγt mRNA转录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MET通过抑制外周免疫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的Th17细胞反应而对EAE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孙雅菲马征侯慧清田甜陈丽萍王梁郭力
关键词:二甲双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TH17细胞RORΓT
中老年脑动静脉畸形病变内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组织生成的关系
2015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动静脉畸形(CAM)病变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与血管组织生成关系。方法手术治疗的CAM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CAM开颅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灶内高表达VEGF-A及血管生成素(Ang)-2(P<0.001);而低表达Ang-1(P<0.001)。观察组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1呈现显著负相关(t=-0.676,P<0.001);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2呈现显著正相关(t=0.331,P=0.037)。观察组病灶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15.200,P<0.001)。结论中老年CAM患者病灶内VEGF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田甜孙雅菲于淼张继伟呼铁民王维兴王广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S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案。方法对120例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组前循环动脉破裂率8.42%(8/95)低于后循环动脉48.00%(12/25)(P<0.05);规则囊状、多分叶伴子瘤、多分叶无子瘤破裂率分别为10.81%(8/74)、21.42%(6/28)、36.84%(7/19),规则囊状破裂率与多分叶无子瘤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瘤直径<3 mm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瘤宽颈、窄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部位、大小是颅内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瘤形态是非独立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主要为动脉瘤部位及大小。
张继伟王广于淼胡军田甜谢云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中破裂
脑胶质瘤中ADAM17、EGFR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组织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新鲜标本40例(脑胶质瘤组f),根据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度恶性组f(n=20)和高度恶性组f(n=20),设同期颅脑外伤手术减压的脑组织新鲜标本为对照组f(n=20);免疫印迹法检测新鲜标本ADAM17和EGFR的表达。另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病理科人脑胶质瘤蜡块标本60例(脑胶质瘤组p),分为低度恶性组p(n=23)和高度恶性组p(n=37),设同期颅脑外伤手术减压的脑组织蜡块标本为对照组p(n=9);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蜡块标本ADAM17、EGFR和Ki-67的表达。分别对不同标本的脑胶质瘤不同恶性程度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ADAM17、EGFR和Ki-67表达情况进行比较。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R×C表χ~2检验分割法时,检验水准校正为α'=0.017。结果新鲜标本的免疫印迹法结果:对照组ADAM17表达极低,EGFR未见表达,ADAM17和EGFR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组f(0.32±0.05,0.46±0.07)及高度恶性组f(0.80±0.14,1.16±0.15)均明显增加,且高度恶性组f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f(P均<0.01)。蜡块标本的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1)对照组p ADAM17蛋白以弱阳性表达为主,脑胶质瘤组p ADAM17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ADAM17蛋白阳性表达率脑胶质瘤组p明显高于对照组p(80.0%vs 22.2%,P<0.01),高度恶性组p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94.6%vs 56.5%,P<0.017)。(2)EGFR蛋白在对照组脑组织中无表达,脑胶质瘤中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EGFR阳性表达率脑胶质瘤组p明显高于对照组p(60.0%vs 0,P<0.01),高度恶性组p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73.0%vs 39.1%,P<0.017)。(3)9例对照组Ki-67均为阴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率脑胶质瘤组p明显高于对照组p(63.3%vs 0,P<0.01),高度恶性组p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86.5%vs 26.1%,P<0.017)。结论
呼铁民齐宝柱田甜杨国军王昆鹏周敬君季东鑫王维兴
关键词:脑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恶性程度
脑胶质瘤ADAM17与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手术切除68例新鲜脑胶质瘤标本,其中高级别胶质瘤42例,低级别胶质瘤26例。另选择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获取的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DAM17和EGFR表达。结果高级别胶质瘤ADAM17和EGF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而低级别胶质瘤ADAM17和EGF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胶质瘤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44,P<0.001)。结论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EGFR和ADAM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EGFRA、DAM17可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指标。
呼铁民褚会松田甜王昆鹏杨国军杨立军王维兴
关键词:脑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