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血清
  • 9篇色谱
  • 7篇动脉
  • 7篇液相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高效液相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胆固醇
  • 6篇固醇
  • 5篇心病
  • 5篇心血管
  • 5篇血管
  • 5篇液相
  • 5篇色谱法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血管病
  • 4篇血管病
  • 4篇脂蛋白
  • 4篇人血

机构

  • 22篇北京医院
  • 7篇北京大学第五...
  • 5篇卫生部临床检...
  • 2篇卫生部
  • 1篇卫生部北京老...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4篇王思明
  • 21篇董军
  • 21篇杨睿悦
  • 20篇陈文祥
  • 19篇李红霞
  • 10篇曾洁
  • 9篇王抒
  • 8篇王默
  • 4篇张闻多
  • 4篇王欣越
  • 4篇季福绥
  • 3篇于雪
  • 3篇周伟燕
  • 2篇张传宝
  • 2篇张丽娇
  • 1篇张江涛
  • 1篇孙亮
  • 1篇史济华
  • 1篇赵海建
  • 1篇何青

传媒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色谱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2014年第...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不同温育条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储存稳定性。方法2015年5月自卫生部北京医院征集健康志愿者10人(男性4人,女性6人,年龄24~59岁),将收集的血清在4℃温育24h,25℃温育0,1,8和24h[分别含和不含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抑制剂],HPLC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总游离胆固醇(TFC),HDL—C以及HDL游离胆固醇(HDL—FC)。使用微软EXCEL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血清在4℃温育24h,造成HDL—FC和HDL—C变化(平均为-6.91%和-2.17%);25℃温育24h造成TFC,HDL—FC及HDL广C的变化(平均为-13.70%,-25.88%和-1.53%);25℃下LCAT抑制剂完全抑制TFC的降低、部分抑制HDL—FC的降低,使HDL-C降低幅度更大。结论血清贮存可造成胆固醇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LCAT,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活性以及FC在脂蛋白之间的转移。因此,为提高血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清贮存。
张丽娇王思明曾洁杨睿悦李红霞王抒董军陈文祥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
血清甘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目前研究发现血清甘氨酸(Gly)水平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显著负相关,然而尚缺乏血清Gly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血清Gly水平与CAD的关系。方法招募2008—2011年期间在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AD的患者143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为病例随机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志愿者286名作为对照组。对共计429名参与者[男性306名,女性123名,年龄(64.6±10.7)岁]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Gly浓度。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ly水平和CA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D组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以及更高的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比例。血清Gly浓度呈偏态分布,CAD组的血清Gly浓度[219.1(195.6,262.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0(240.0,308.6)μmol/L](P<0.001)。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Gly与体质指数、收缩压、三酰甘油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HDL-C显著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混杂因素后,血清Gly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CAD的发生风险降低68%(OR=0.32,95%CI:0.21~0.47)。结论血清Gly水平降低与CAD发生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此关系不受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紊乱等因素的影响,有望在CAD的危险评估中发挥作用。
栗向辉刘君萌牟洪娜李红霞王思明唐月明王玉何青陈文祥董军杨睿悦
关键词:甘氨酸串联质谱法冠心病
一种检测血清总游离巯基的试剂盒及其应用与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血清总游离巯基的试剂盒及其应用与方法,属于血清总游离巯基检测技术领域。所述试剂盒包括以下含量成分:0.05~1.0mmol/L的磷酸钠缓冲液和1~2.5mmol/L 2,2'‑二硫二吡啶(DTDP)工...
曾洁陈文祥张传宝邵芷钰董军王思明周伟燕张天娇赵海建张江涛
老年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为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60岁及以上老年体检人群18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颈动脉B型超声检测,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作为评价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2,用以评价体内维生素D状态,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clMT的关系。结果186例老年体检人群血清总25一OHVitD浓度为22.76(18.17~28.23)μg/L,参考区间(2.5%~97.5%百分位数)9.74~40.33μg/L;男性血清总25-OH VitD水平[23.78(19.00~28.81)μg/L]显著高于女性[20.98(17.24~26.52)μg/L](Z=-2.059,P=0.040)。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cIMT〉1.0mm)的血清总25-OH Vit D水平[20.77(16.87~27.03)μg/L3明显低于对照组[24.61(20.18~29.31)μg/L](Z=-2.832,P=0.005)。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0HVitD水平与cIMT呈显著负相关(r=-0.178,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25-OHVitD水平降低和性别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血清25-OHVitD最高四分位水平人群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水平的22.1%(OR=0.221,95%CI:0.07640.642)。结论血清25—OH VitD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王思明王欣越董军王默李红霞杨睿悦王抒陈文祥季福绥
关键词:维生素D动脉粥样硬化
尿总酚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关系研究
修赫璐杨睿悦曾洁李红霞王默王思明王抒董军陈文祥
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人群维生素D含量情况,研究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北京地区体检人群580例。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和25-羟基维生素D2,用以评价体内维生素D状态;同时测定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胆固醇酯脂肪酸类(CEFA)、支链(BCAA)及芳香族氨基酸类(AAA)、溶血卵磷脂类(LPC)等新发现的心血管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580例体检人群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21.57±7.83)μg/L,参考区间(2.5%~97.5%分位数)9.41~38.32μg/L;男性(22.68±7.60)μg/L)显著高于女性(20.18±7.90)μg/L)(P〈0.001)。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所占比例分别为3.3%、42.8%、39.3%及14.6%。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后总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HDL-C、apo AI、不饱和LPC、Omega-3型CEFA等心血管保护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apo B、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BCAA、AAA、饱和CEFA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可能是心血管保护因素,其对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积极作用。
王思明王默李红霞杨睿悦王抒董军陈文祥
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D心血管病
固相萃取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尿液中总酚含量
2015年
目的建立Folin-Cioca|teu比色法测定尿液中总酚的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选取北京医院123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81岁,男52名,女71名。尿液样本收集后加入终浓度0.5%HCl,分装,-80℃保存;尿样用PlexaPAX固相萃取柱进行提取纯化、洗脱液用氮气吹干后重组;Folin-Ciocaheu试剂显色,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没食子酸标准曲线计算尿总酚浓度,结果用尿肌酐进行校正。测定尿总酚浓度,分析总酚与血脂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没食子酸标准溶液和尿液样本在0.5%HCl、避光条件下在室温可稳定48h、4℃稳定7d。PlexaPAX固相萃取柱对主要的多酚类物质有较好的回收率,并能有效去除维生素C、有机酸等物质的干扰。PAX抽提、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尿液中总酚的平均批内变异和总变异分别为2.7%~3.8%和2.4%~4.6%。123名健康志愿者尿液中总酚浓度为114.13(82.97-146.70)mgGAE/gCrea。尿总酚与HDL-C(r=0.194,P=0.032)和apoAI(r=0.312,P〈0.001)呈正相关,与血尿酸(r=-0.220,P=0.014)呈负相关。结论成功建立了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尿液中总酚的方法,方法精密、可靠,可用于评价多酚类物质的摄入水平,
修赫璐杨睿悦曾洁李红霞王默王思明王抒董军陈文祥
关键词:尿分析酚类比色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正负离子实时切换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潜在危险因素
研究目的:近些年人们借助代谢组学技术发现一些氨基酸、有机酸、胆碱及核苷酸代谢物等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
唐月明王思明杨睿悦栗向辉陈文祥董军
关键词:代谢组学LC-MS/MS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冠心病
文献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A1c与载脂蛋白A-1比值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HbA1c/ApoA-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Gensini评分、HbA1c和ApoA-1等基线资料。依据随访期间有无MACEs发生分为MACEs组和无MACEs组,分析2组间HbA1c/ApoA-1的差异。按HbA1c/ApoA-1水平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中、低HbA1c/ApoA-1组,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3组间MACEs、全因死亡率等终点事件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HbA1c/ApoA-l组间无MACEs生存率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HbA1c/ApoA-1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ACS患者366例,59例发生MACEs,10例发生全因死亡。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5.9±10.3)岁,随访(22.3±4.4)个月,校正年龄、收缩压、糖尿病病史、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后,高HbA1c/ApoA-1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是低HbA1c/ApoA-1组患者的2.45倍(95%CI:1.16~5.18,P=0.019),但2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HbA1c/ApoA-l组MACEs风险最高,低HbA1c/ApoA-l组风险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A1c/ApoA-1比值高低与ACS患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74,P<0.01)。结论HbA1c/ApoA-1是ACS患者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bA1c/ApoA-1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HbA1c/ApoA-1水平可能作为评估ACS患者心血管风险的潜在指标,用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预测MACEs的发生。
王一佳牟洪娜杨睿悦张闻多王欣越王思明季福绥董军于雪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的建立
2017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方法,观察LCAT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7-脱氢胆固醇和1,2-二癸酰基甘油-3-磷酸(10∶0 PC)作为LCAT的反应底物,加入LCAT激活肽(LAP642),制备脂质体;在冰水浴中将500μL脂质体与10μL血清混合,37℃温育1 h;提取脂质,HPLC测定反应后7-脱氢胆固醇及其酯之比,计算LCAT活性。用所建方法测定1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的LCAT活性,分析其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7-脱氢胆固醇、10∶0 PC(物质的量的比为1∶8.5)与LAP642组成的脂质体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当温育时间0~8 h、血清量0~20μL时,LCAT活性与变量线性相关;平均批内不精密度(CV)和总CV分别小于1.76%、3.11%。方法比对结果显示,所建方法与ELISA测定的LCAT质量和内源底物法测定的LCAT活性显著正相关(P<0.01)。120例样本LCAT活性与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等呈正相关(P<0.05);与载脂蛋白AⅠ(apo AⅠ)(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等呈负相关。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LCAT活性的外源底物法,所建方法简便、精密、可靠,结果不受反应底物影响,为脂代谢机制研究和CVD危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基础。
王玉王思明曾洁杨睿悦李红霞董军董军
关键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心血管病高效液相色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