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洁

作品数:70 被引量:3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血清
  • 13篇质谱
  • 12篇质谱法
  • 11篇胆固醇
  • 11篇固醇
  • 10篇色谱
  • 8篇同位素稀释
  • 8篇串联质谱
  • 8篇串联质谱法
  • 7篇色谱法
  • 5篇液相色谱
  • 5篇相色谱
  • 4篇动脉
  • 4篇血糖
  • 4篇液相
  • 4篇实验室
  • 4篇偏倚
  • 4篇总酚
  • 4篇基质效应
  • 4篇标准物质

机构

  • 61篇北京医院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卫生部临床检...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重庆市第一人...
  • 2篇卫生部医政司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五...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卫生部北京老...
  • 1篇沃特世科技(...
  • 1篇美国国立卫生...
  • 1篇郑州安图生物...

作者

  • 70篇曾洁
  • 49篇张传宝
  • 35篇张天娇
  • 34篇陈文祥
  • 32篇张江涛
  • 32篇周伟燕
  • 26篇马嵘
  • 25篇闫颖
  • 24篇赵海建
  • 23篇汪静
  • 21篇王冬环
  • 17篇胡翠华
  • 10篇董军
  • 10篇杨睿悦
  • 9篇李红霞
  • 9篇赵海舰
  • 9篇王思明
  • 8篇王默
  • 8篇王抒
  • 6篇王治国

传媒

  • 30篇中华检验医学...
  • 8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科研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8届中国健...
  • 1篇2014年第...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不同温育条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储存稳定性。方法2015年5月自卫生部北京医院征集健康志愿者10人(男性4人,女性6人,年龄24~59岁),将收集的血清在4℃温育24h,25℃温育0,1,8和24h[分别含和不含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抑制剂],HPLC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总游离胆固醇(TFC),HDL—C以及HDL游离胆固醇(HDL—FC)。使用微软EXCEL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血清在4℃温育24h,造成HDL—FC和HDL—C变化(平均为-6.91%和-2.17%);25℃温育24h造成TFC,HDL—FC及HDL广C的变化(平均为-13.70%,-25.88%和-1.53%);25℃下LCAT抑制剂完全抑制TFC的降低、部分抑制HDL—FC的降低,使HDL-C降低幅度更大。结论血清贮存可造成胆固醇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LCAT,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活性以及FC在脂蛋白之间的转移。因此,为提高血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清贮存。
张丽娇王思明曾洁杨睿悦李红霞王抒董军陈文祥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
一种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其包括:根据血浆样本中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的初测浓度,在血浆样本中添加内标物,以使在血浆样本中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与内标物的质量比为(0.25~2.5):1;然后将血浆...
周伟燕张传宝陈文祥刘庆香张超张天娇曾洁张江涛赵海建汪静
文献传递
血清肌酐测定基质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评价血清肌酐测定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及肌酐制备物常在常规方法上的基质效应。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和标准化协会(CLSI)EP14-A2评价方案,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为比对方法,15种常规肌酐测定系统(7种酶法,8种苦味酸法)为待评方法,测定40个新鲜冰冻人血清和36种制备物的肌酐浓度,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和测定系统的校准偏差。结果大部分商品制备物(29/30)在苦味酸法系统上表现出基质效应,少部分商品制备物(13/30)在部分酶法系统上表现出基质效应。我中心6个制备物在所有15个系统上均未观察到基质效应。所有常规系统新鲜冰冻血清测定值与比对方法测定值间均呈较好的直线相关,所有苦味酸法和部分酶法测定肌酐方法存在校准偏差。结论基质效应和校准偏差存在于常规肌酐测定方法,必须重视这些因素,提高肌酐测定结果的正确度和可比性。
张传宝陈忠余马嵘张天娇赵海舰谢洁红张江涛胡翠华王冬环汪静周伟燕闫颖曾洁陈文祥申子瑜
关键词:肌酸酐同位素标记串联质谱法
19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分析前变异和个体内生物学变异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 调查19项临床生化项目的分析前变异和个体内生物学变异.方法 募集2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自每名志愿者连续抽取10份血样,用于分析前变异试验,抽血和样品处理考虑左右臂、止血带使用、采血管品牌和类型、离心前后贮存等因素;再自每名志愿者抽取另外3份血样,每份间隔1周,按规定进行样品处理,用于生物学变异试验;用常规方法检测各样品的19项生化项目,利用方差分析原理计算分析前变异和个体内生物学变异.结果 由各种分析前处理造成的系统变异总体小于样品随机变异,样品随机变异是分析前变异的主要分量;Cl、Na、Ca分析前变异较小(GV值<1%),其他检验项目CV值为1%~7%不等;不同检验项目生物学变异不同,平均生物学变异Cl、Na、Ca较小(CV值<2%),TB、TG、ALT、CK较大(CV值>20%),其余检验项目介于两者之间,与国外数据库数据接近;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结论 本研究得出19项常见生化检验项目在我国实验室情况下的分析前变异和基于国人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研究结果可望在检验结果临床应用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发挥作用.
曾洁赵海舰张传宝申子瑜陈文祥
关键词:分析前变异生物化学检验
卫生行业标准 WS/T403-2012在全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控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验项目分析质量指标》在我国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中的适用性。方法质量管理方法研究。收集2013年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第一次活动中23个项目测定结果。依据卫生计生委行业标准WS/T 403-201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分别以两个标准来源的总误差评价收集到的数据结果,并计算不同的标准下2013年常规化学室间质评的总及格率;分别以两种不同的变异系数标准评价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比较各项目的符合率。结果按照行业标准的总误差标准,各项目第1次室间质评活动中5个批号样本的全部符合的实验室比例范围为55.5%~94.7%;各项目全年及格率范围为73.9%~98.5%。按照GB/T 20470-2006的允许总误差标准,第1次室间质评活动中5个批号样本的全部符合的实验室比例范围为63.0%~99.2%;各项目全年及格率范围为90.0%~99.7%。按照行业标准的变异系数标准,各项目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符合率为55.5%~94.7%;按照1/3 TEa标准,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符合率为63.0%~99.2%。结论《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验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作为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总误差和室内质控不精密度的评判标准,能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有助于临床实验室发现问题,进行质量改进。
赵海建张传宝王薇赵彦马嵘张天娇曾洁王治国
关键词:临床化学试验
血清叶酸室间质量评价允许总误差的设定研究
2021年
目的设定符合当前我国血清叶酸分析质量水平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允许总误差(TEa)。方法收集2016年北京医院检验科血清叶酸检测数据,使用Stata SE 15软件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不同偏倚和不精密度条件下假阴性率的大小,并使用Origin Pro 9.1软件作等值线图,根据可接受的假阴性率标准导出血清叶酸检测方法的TEa。收集2020年全国血清叶酸EQA数据,分别计算基于分析性能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基于生物学变异以及我国EQA评价标准导出的5种TEa下,参与实验室及格率和各水平质控品的实验室通过率。结果基于分析性能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导出的TEa为10%,在此TEa下,2020年第一次EQA血清叶酸实验室及格率>80%,第2次及格率为73.1%。在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低(46.57%)、适当(31.05%)和最佳水平TEa(15.52%)和我国EQA评价标准下,2020年2次EQA计划血清叶酸实验室及格率均>85%。结论我国实验室血清叶酸检测水平尚不能满足基于分析性能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导出的TEa要求,建议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佳TEa水平(15.52%)作为血清叶酸TEa的推荐标准。
易喜连张江涛周伟燕张天娇龙琪琛曾洁张传宝
关键词:允许总误差生物学变异血清叶酸
三种相同原理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初步比对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3种常用的基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原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仪[TOSOH HLC-723 G7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LC-723 G7)、Bio-Rad D-1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D-10)和ArkrayADAMSTMA1c HA-816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A-8160)]测定商品质控品和临床患者样本的结果,以评价不同仪器测定结果间的偏差。方法于13 d内分别使用3种仪器测定高、低浓度HbA1c质控品,合格后测定58份临床患者新鲜样本。使用Levene's检验对3种仪器测定质控品和临床样本的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认定方差相等后,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3种仪器结果间的差异;根据临床样本结果,分别作散点图及偏差图用以观察3种仪器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及偏差;分别计算每2个仪器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患者样本HbA1c结果进行预期偏差估计。结果 3种仪器测定低值质控品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高值质控品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仪器临床样本的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较好(P>0.05)。在4.9%~11.4%HbA1c范围内,HA-8160、D-1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3X+0.179,r=0.988,r2=0.976;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37%~0.72%。HLC-723 G7、D-1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8X+0.523,r=0.991,r2=0.982;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1%~0.8%。HLC-723 G7、HA-816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7X+0.480,r=0.984,r2=0.969;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13%~1.12%。结论在常见的生理及病理范围内,HLC-723G7、D-10和HA-8160 3种仪器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明显偏差。
闫颖张传宝张江涛马嵘王冬环张天娇曾洁周伟燕陈文祥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标准物质候选物同步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按照GB/T 15000.3-2008/ISO Guide35(2006)的说明,用同步稳定性实验设计对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标准物质候选物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实验初始时间为时间零点,-196℃液氮保存为参比温度条件,共设计13种温度时间点计划。将标准物质候选物混合人血清置于-70℃、-20℃、4℃和室温的环境下分别保存1周至28个月。全部储存和转移工作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在-70℃至少稳定保存28个月,在-20℃可稳定保存12个月。在室温保存1个月,4℃下保存2个月,血清中两个项目的浓度存在下降的趋势,经统计学检验该变化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标准物质候选物长期稳定贮存的条件为-70℃冰冻保存。
张天娇汪静曾洁张江涛赵海建王冬环马嵘胡翠华王默张传宝
关键词:雌二醇睾酮稳定性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前变异、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和参考区间的研究
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通过必要的实验过程为就诊者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筛查提供信息。检测结果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分析变异、分析前变异和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决定,没有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检测结果是没有临床意义的。分析变...
曾洁
关键词:分析前变异生物化学检验
文献传递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用六西格玛(6σ)管理方法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用以指导质量改进.方法 选取2013年同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比对计划的实验室,共327家,包含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EQA结果和室内质控,分别获得各实验室的偏倚(bias)和变异系数(Cv),并依据2013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糖化血红蛋白室间质评给出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按照公式σ=(TEa-bias)/CV计算σ值,评价各实验室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分别对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偏倚和不精密度进行评价,计算满足标准的比例.结果 能达到3σ水平(3σ)的实验室为65.1%(213/327),达到6σ水平的实验室占26.9%(88/327).按分析系统分组后,不同组别可接受σ水平比率不同,范围在33.3%~86.7%.各系统满足偏倚标准的比例为75.0%~100%,满足不精密度标准的比例在40.0%~100%之间.结论 大部分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质量水平可靠,有小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特别是精密度还有改进余地;6σ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管理工具,有助于实验室不断提高临床检测水平.
曾洁张传宝赵海建闫颖张天娇王薇王治国
关键词:六西格玛精密度偏倚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