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祥

作品数:257 被引量:1,377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 5篇标准

领域

  • 216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社会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9篇胆固醇
  • 69篇固醇
  • 68篇血清
  • 49篇色谱
  • 46篇脂蛋白
  • 36篇相色谱
  • 35篇质谱
  • 31篇质谱法
  • 30篇液相色谱
  • 30篇高效液相
  • 29篇色谱法
  • 29篇高效液相色谱
  • 25篇动脉
  • 24篇液相
  • 22篇血管
  • 22篇同位素稀释
  • 21篇血脂
  • 21篇脂蛋白胆固醇
  • 19篇心血管
  • 15篇血红蛋白

机构

  • 191篇北京医院
  • 45篇卫生部临床检...
  • 30篇卫生部北京老...
  • 19篇卫生部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8篇北京大学第五...
  • 5篇中国计量科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复旦大学
  • 4篇重庆市第一人...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57篇陈文祥
  • 99篇董军
  • 84篇张传宝
  • 83篇王抒
  • 69篇李红霞
  • 49篇国汉邦
  • 48篇张天娇
  • 44篇张江涛
  • 43篇周伟燕
  • 42篇申子瑜
  • 37篇王冬环
  • 34篇曾洁
  • 34篇汪静
  • 33篇马嵘
  • 33篇杨睿悦
  • 31篇闫颖
  • 28篇胡翠华
  • 26篇赵海舰
  • 26篇赵海建
  • 20篇李健斋

传媒

  • 9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3篇中国动脉硬化...
  • 9篇临床检验杂志
  • 6篇中国糖尿病杂...
  • 6篇中华医学检验...
  • 6篇中华临床实验...
  • 6篇中国生物化学...
  • 5篇中国心血管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化学会生...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计量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12篇2014
  • 24篇2013
  • 19篇2012
  • 18篇2011
  • 7篇2010
  • 23篇2009
  • 15篇2008
  • 25篇2007
  • 12篇2006
  • 15篇2005
  • 8篇2004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血脂测定室间质量控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总结多中心临床试验“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研究”中血清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TG)测定室间质量控制结果。方法 采用统一制备并以参考方法或标准化方法定值的质控血清 ,按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案 ,对参加此项临床试验的 6 5个协作单位实验室进行定期室间质控考核。用相对偏差估计准确度 ,用变异系数估计精密度。结果  1997~ 2 0 0 0年 8次室间质量控制。报告测定值 74 6 6个。不同系列、不同浓度TC测定总偏差 - 2 6 %~ 4 0 % ,TG - 12 7%~ 6 6 % ;实验室室内CV达到本研究合格以上标准 (TC≤ 5 % ,TG≤ 7% )的百分比分别为 95 6 %和94 1% ,偏差合格以上 (TC≤± 5 % ,TG≤± 10 % )的百分比分别为 6 7 0 %和 6 4 8%。结论 TC测定总变异及总偏差都明显优于TG。大多数实验室TC、TG测定精密度良好 ,而准确度达标率尚有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改进TC。
李莹王抒陈文祥徐晨吕敏李健斋
关键词:TGTC多中心临床试验血脂测定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清-巨噬细胞间胆固醇流动与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5
2013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能有效地反映HDL的异质性及HDL相关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测定血清或HDL介导的巨噬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RCT),即胆固醇从巨噬细胞的流出或RCT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评价HDL功能的重要手段。目前此类方法已经建立并用于As的危险分析。本文着重介绍胆固醇流出的测定方法、胆固醇流出与HDL亚类及As的关系,胆固醇流出作为HDL功能评价和心血管疾病(CVD)危险预示指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王默董军陈文祥
关键词:巨噬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
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水平,以期为早期预防AS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8—12月北京医院老年体检志愿者180例(年龄≥60岁),包括颈动脉内中膜中层厚度(cIMT)〉1(亚临床AS组)92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88例,抽取空腹静脉血。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志愿者血清中11种胆固醇酯脂肪酸,计算各脂肪酸脱氢酶及脂肪酸碳链延长酶活性。同时用常规方法分析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等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亚临床AS患者的年龄、TC、LDL—C和ApoB的水平显著偏高,血清CE16:1和△9-脂肪酸脱氢酶(A9-desaturase)显著升高,CE22:6则显著降低;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TC、TG、HDL-C、LDL-C等可能混杂因素影响后,与最低四分位数(Q1:CE22:6≤0.44%)相比,CE22:6最高四分位数(Q4:CE22:6〉0.71%)患亚临床AS的比值比为0.29(95%CI:0.11~0.78,Wald x2值6.009,P〈0.05);CE16:1和A9-desaturase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E22:6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中的ApoA、TC和HDLC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166、-0.149和-0.194;均P〈0.05),而与其他指标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22:6可能对亚临床AS具有保护作用,平衡脂肪酸摄入对早期预防基于AS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周伟燕禹松林张茜张传宝赵海建杨睿悦李红霞王冬环王抒董军陈文祥
关键词:脂肪酸类动脉粥样硬化
三种相同原理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初步比对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3种常用的基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原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仪[TOSOH HLC-723 G7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LC-723 G7)、Bio-Rad D-1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D-10)和ArkrayADAMSTMA1c HA-8160全自动HbA1c分析仪(简称HA-8160)]测定商品质控品和临床患者样本的结果,以评价不同仪器测定结果间的偏差。方法于13 d内分别使用3种仪器测定高、低浓度HbA1c质控品,合格后测定58份临床患者新鲜样本。使用Levene's检验对3种仪器测定质控品和临床样本的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认定方差相等后,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3种仪器结果间的差异;根据临床样本结果,分别作散点图及偏差图用以观察3种仪器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及偏差;分别计算每2个仪器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患者样本HbA1c结果进行预期偏差估计。结果 3种仪器测定低值质控品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高值质控品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仪器临床样本的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较好(P>0.05)。在4.9%~11.4%HbA1c范围内,HA-8160、D-1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3X+0.179,r=0.988,r2=0.976;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37%~0.72%。HLC-723 G7、D-1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8X+0.523,r=0.991,r2=0.982;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1%~0.8%。HLC-723 G7、HA-8160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7X+0.480,r=0.984,r2=0.969;测定HbA1c的相对偏差为-0.13%~1.12%。结论在常见的生理及病理范围内,HLC-723G7、D-10和HA-8160 3种仪器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明显偏差。
闫颖张传宝张江涛马嵘王冬环张天娇曾洁周伟燕陈文祥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我国临床检验外部质量控制概况被引量:3
2013年
临床检验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保证检验质量是有效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外部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必要机制。外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规范(法规、规程或标准等)、实施机构和实施机制等要素。我国经30余年努力,逐步建立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规范,成立外部质量控制机构体系,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控制活动,取得明显质量控制效果,临床检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临床检验学科发展迅速,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也面临新的挑战,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顺应学科发展趋势,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任务。
陈文祥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应用的标准化和实用化进程被引量:13
2012年
目前糖尿病的诊疗理念,由以往关注可能出现的高血糖状态,到现在关注可能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是并发症,它是糖尿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就是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控制。
王冬环陈文祥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水平高血糖状态诊疗理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血清中镁(Mg)含量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验证性研究。以铝(Al)作为Mg的内标,用重量法加入到标准溶液和血清中,样品经过硝酸消解、稀释,以ICP—MS测定其^27Mg/^27Al同位素比值,选择与样品相邻的一对标准溶液校准样品中Mg的浓度,采用包括法定量。对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正确度进行验证,并计算测量不确定度,参加国际比对。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g/g(R。=0.99998),测定2份血清中Mg的分析回收率分别为100.22%和100.11%(n=3),测定3份血清的重复性CV分别为0.35%、0.36%和0.41%(n=9)。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标准参考物质SRM909b和SRM956b的结果均在认定值范围内,SRM909b两水平血清测定总变异系数分别为0.54%、0.53%,SRM956b三水平血清测定总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50%和0.47%。参加国际参考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理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CP—MS测定血清Mg的测量程序,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且此法操作简单快速,有望成为血清Mg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
闫颖汪静赵海舰胡翠华马嵘张江涛陈文祥张传宝
关键词:质谱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
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改变的初步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MS患者血清氨基酸(AAs)水平变化,探讨AAs与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医院体检人群616名,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MS,n=321)及无MS组(Con,n=295)。应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MS患者血清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水平,分析血清AAs水平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S组血清BCAA、AAA、Ala升高[62.15(55.01,69.83)vs 71.81(66.09,78.68)、39.56(36.44,43.86)vs 43.74(40.26,48.28)、40.33(34.98,46.09)vs 48.64(42.83,53.41),P<0.01],Gln/Glu、Gly降低[4.00(3.28,4.86)vs 3.11(2.36,3.99),23.85(20.68,27.84)vs 22.69(20.16,26.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AA、Ala及Gln/Glu是MS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成人MS患者血清BCAA、Ala升高,Gln/Glu降低。BCAA、Ala和Gln/Glu是MS的影响因素。
李淼杨睿悦于冬妮满富丽何清华张丽娜董军郭立新陈文祥
关键词:血清氨基酸代谢综合征LOGISTIC回归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及其质量保证的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量,也供有关体外诊断厂商参照使用。
陈文祥王抒董军邱玲张捷
关键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
重视17α-羟孕酮的准确测定并加快推进其标准化进程被引量:2
2020年
17α-羟孕酮作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治疗监测和特异性诊断指标,其准确测定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尤为重要。17α-羟孕酮的常规测定方法分为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克服了免疫分析特异性和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是国内外临床实验室开展17α-羟孕酮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外17α-羟孕酮检测的参考溯源体系尚未完善,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均存在检测结果差异大的问题。学会专家,标准化机构、厂商和临床实验室亟需共同努力提高17α-羟孕酮常规方法的检测性能,促进17α-羟孕酮检测的标准化进程,从而实现17α-羟孕酮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
龙琪琛张天娇赵海建陈文祥张传宝
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