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欢

作品数:18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5篇血性
  • 5篇疗效
  • 4篇血管
  • 4篇脑出血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梗死
  • 4篇出血
  • 3篇血管病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缺血性脑血管...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缺血
  • 3篇脑血管病
  • 3篇介入
  • 2篇动脉
  • 2篇血管介入

机构

  • 18篇孝感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8篇杨欢
  • 8篇周成
  • 5篇余芾成
  • 5篇张秀玲
  • 4篇王小平
  • 3篇黄晓霞
  • 2篇王丽
  • 1篇寇继光
  • 1篇彭清臻
  • 1篇李文辉
  • 1篇刘玉萍
  • 1篇谭诗云
  • 1篇郭刚
  • 1篇江涛
  • 1篇徐曼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蛋白水解物和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对LVEF和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对LVEF和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辛伐他汀+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得分、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15.56±6.33)分比(12.14±3.18)分]、颈动脉斑块面积[(1.54±0.32)cm2比(1.34±0.30)cm2]、内膜中层厚度[(1.37±0.08)mm比(1.15±0.04)mm]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总有效率(80.00%比95.56%)则显著升高(P=0.024);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44.24±3.24)%比(37.72±2.41)%,血小板聚集率(45.62±15.95)%比(38.10±2.52)%,纤维蛋白原(4.06±1.43)g/L比3.18±1.15)g/L,全血粘度(2.66±0.77)mPa·s比(1.55±0.25)mPa·s,血浆粘度(1.45±0.11)mPa·s比(1.21±0.16)mPa·s]、血清CRP[(4.36±1.03)mg/L比(1.70±0.20)mg/L]显著降低,而LVEF[(49.30±3.74)%比(56.67±4.37)%]则显著增加(P均<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17.18%比4.44%,P=0.004)。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辛伐他汀、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可获得更理想的总体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杨欢张珊珊余芾成
关键词:脑梗死辛伐他汀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与TNF-αmRNA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张秀玲刘玉萍杨欢江涛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全脑缺血再灌注核因子-ΚB凋亡
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评估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评估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DSA检查,对比三种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134例患者,共检查1340支血管,DSA检出病变血管341支(25.45%)、完全闭塞血管25支(1.87%)、狭窄率70%~99%血管153支(11.42%)、狭窄率50%~69%血管61支(4.55%)、狭窄率<50%血管102支(7.61%);与CTA、MRA比较,DSA的病变血管检出率(21.19%、19.40%比25.45%)、狭窄率50%~69%血管检出率(3.06%、2.54%比4.55%)、狭窄率<50%血管检出率(5.67%、4.93%比7.61%)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109例患者(120支血管)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比较,介入后颅外动脉狭窄率[(83.51±8.74)%比(22.87±7.90)%]、颅内动脉狭窄率[(81.63±9.02)%比(19.64±6.18)%]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的平均NIHSS评分[(14.68±3.18)分比(3.16±1.94)分]显著降低,P=0.001。结论: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A、MRA,对术后效果评估也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杨欢张珊珊余芾成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脑缺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超声评估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非PIS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患者发病24h、3d、7d、14d血浆D-Dimer水平,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PIS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在发病24h、3d、7d较非PIS组明显升高(P<0.01);PIS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例数明显多于非PIS组(P<0.05);PIS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者亦明显多于非PIS组,且伴随着入院24h内血浆D-Dimer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D-Dimer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张秀玲郭刚杨欢彭清臻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D-二聚体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脑血管介入治疗组(介入组)24例、保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2例和动脉内膜切除治疗组(内膜切除组)14例。对比3组治疗效果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 3组患者经介入检查后所得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个月后显示,介入组疗效最优,其次为内膜切除组,药物组相对较差。而在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介入组患者的脑血管病再发率最低,而内膜切除组与药物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应用脑血管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杨欢张秀玲王小平周成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
硬脊膜动静脉瘘并神经源性皮肤溃疡误诊及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SDAVF并神经源性皮肤溃疡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16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加重伴右下肢皮肤溃疡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脱髓鞘脊髓炎,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经脊柱MRI及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SDAVF并右下肢神经源性皮肤溃疡,转上级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后双下肢麻木、乏力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SDAVF起病隐匿,青少年少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脊柱MRI检查可提示诊断,脊髓DSA检查为确诊的首选方法。
李文辉杨欢王丽
关键词:动静脉瘘皮肤溃疡误诊
异丙嗪治疗25例小脑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营养神经、抑酸以及甲氧氯普胺镇吐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异丙嗪肌肉注射。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导致的眩晕起效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欢张秀玲王小平周成
关键词:异丙嗪小脑出血眩晕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配合尿激酶溶解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第1、2周后,观察组血肿减轻程度好于对照组,血肿消失时间同对照组相比要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预后良好率及再出血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配合尿激酶溶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情况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周成杨欢黄晓霞
关键词:血肿抽吸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
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奥扎格雷40-8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每日2次,24 h连续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疏血通注射液6 m L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每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奥扎格雷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44/47)比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2±0.21)m Pa·s比(4.52±0.29)m Pa·s,(5.45±0.29)m Pa·s比(7.32±1.31)m Pa·s,(1.19±0.15)m Pa·s比(1.61±0.35)m Pa·s,(2.17±0.11)g/L比(3.19±0.2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2.3)分比(18.6±3.1)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8±8比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
杨欢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疏血通奥扎格雷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8—2013-08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粉针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为6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杨欢
关键词:纤溶酶血栓通粉针早期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