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76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 总结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西京医院、浙医二院、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所有膝关节周围GC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Campanacci分级、Ennecking分期、周围软组织受侵袭情况、病理性骨折程度和手术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膝关节周围GCT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376例GCT患者,原发302例,复发74例;男198例,女178例;发病年龄12~78岁,平均(35.6±12.8)岁,男性发病平均年龄(37.4±13.2)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33.5±12.0)岁,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膝关节175例(46.5%)、右膝关节201例(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远端202例(53.7%)、胫骨近端174例(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体破坏偏心性304例(80.9%),中心性72例(19.1%).未发生骨折261例(69.4%),简单骨折73例(19.4%),复杂骨折42例(11.2%).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越高,其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囊外病变比例及采取边缘切除方式的比例就越高.
- 赵立明徐明胡永成于秀淳王臻叶招明吴苏稼郭军王景华林秾张慧林陈晓鹏无
-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多中心研究
- 股骨远端髌上区域皮质内腔形态研究
- [目的]研究基于CT数据的股骨远端形态学规律和分类.[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搜集并纳入标准110例汉族DICOM格式右侧股骨远端CT数据,符合要求并完成数据采集82例.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50.9(...
- 王磊田东牧冀勇赵立明张慧林胡永成
- 关键词:股骨形态学假体膝关节
-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4年2月,全国7个骨肿瘤治疗中心应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的76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男32例,女44例;首诊时平均年龄(38±6.8)岁。原发49例中Campanacci Ⅱ级13例,Ⅲ级36例;复发27例中Campanacci Ⅱ级5例,Ⅲ级22例。根据肿瘤的范围,行胫骨近端肿瘤整块切除,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均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覆盖假体,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9~194个月,中位随访88个月。局部复发5例,浅表切口不愈合、坏死、积液8例,延迟深部感染11例,假体松动3例。假体5年存留率为84%,10年存留率为70%。术后1年MSTS评分平均24.2分,优良率67.1%。结论对于合并病理性骨折或Campanacci Ⅲ级的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整块切除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徐明郑凯于秀淳赵立明胡永成王臻叶招明林秾吴苏稼张国川郭世炳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胫骨多中心研究
- 成血管因子和溶骨因子在皂泡型和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中表达差异的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标本在各临床分级以及溶骨型和皂泡型中成血管和溶骨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为GCT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00年6月~2015年2月来自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及河北省第三医院的GCT病例40例,其中典型皂泡征组20例,溶骨型组20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所有标本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34、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及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ligand)的表达,分别按照Campanacci和Ennecking临床分级以及皂泡型和溶骨型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EGF和PCNA表达在Ennecking和Campanacci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和RANKL在Campanacci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Ennecking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2,11.979;P=0.021,0.018);PCNA、RANKL及CD34表达在皂泡型组和溶骨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皂泡型组表达多于溶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P=0.003)。[结论]VEGF、CD34、PCNA和RANKL在GCT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分级无完全平行的对应关系,皂泡型与溶骨型GCT在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对骨破坏情况上无明显区别,皂泡型与溶骨型GCT在肿瘤血管形成情况上有明显区别,皂泡征型GCT血管形成多于溶骨型GCT。
- 杨雄刚王鹏王丰刘永恒赵立明张慧林何鑫苗军胡永成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
- 骨巨细胞瘤多学科联合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骨肿瘤,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过度表达是其特征性发病机制。尽管该肿瘤被广泛研究,但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高局部复发率的特点,使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病灶刮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刮除困难或术后复发风险高的病灶可行瘤体边缘切除术。
- 赵立明苗军胡永成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组织病理学RANKL
-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骨干假体在山羊体内骨长入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骨水泥固定型和生物固定型假体标本在早期拉伸试验、扭转试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研究传统工艺制备的喷砂型、3D打印技术制备的骨小梁型两种生物固定型假体标本在早期拉伸试验、扭转试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
- 赵立明
- 关键词:3D打印骨长入
- 伴有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远端恶性骨巨细胞瘤假体置换术并发症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股骨远端保肢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相关康复与治疗。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5年5月80例股骨下端GCT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进行保肢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术后康复情况,定期随访有无并发症,测量X线片相关参数,根据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分析假体异常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结果8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0~168个月,失访38例,随访的42例中,18例假体松动,2例骨折,4例局部感染;术后功能评分(MSTS评分)共随访27例,平均得分26.5分,最低分13分;假体3年生存率为90.5%,5年生存率为66.7%,中位生存时间为9.23年。结论GCT股骨远端保肢术后并发症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假体松动、周围骨折和感染。其中以假体松动最为多见,力线不良是导致其术后的主要原因,同时术后康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周钰珉吕鸿伟魏峰耿磊王臻赵立明叶招明吴苏稼张国川郭世炳徐明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假体松动骨折
- 骨干假体治疗股骨干转移性病理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股骨干转移瘤病理性骨折切除后骨干缺损进行骨干假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骨肿瘤科2011年7月至2016年3月采用骨干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的股骨干转移病理性骨折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8±9)岁。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截骨长度,对其预期生存时间及实际生存时间进行评估与对比,并依据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手术用时70(30)min;出血量800(200)ml;术中平均截骨长度(9.5±2.4)cm,范围:7~16 cm。病理回报:结肠癌转移1例,肺癌转移5例,乳腺癌转移3例,肾癌转移3例,肝癌转移2例,未知来源腺癌转移1例。随访2~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6)个月,其中14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仍存活。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5(5)个月。实际生存时间大于预期生存时间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2.935,P<0.01)。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患肢功能良好,均无局部复发及假体松动,MSTS术后评分平均为(26.0±1.8)分,范围:22~30分。结论肿瘤瘤段切除骨干假体重建术是治疗股骨干转移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术式之一,该术式能够达到安全的外科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
- 王丰杨雄刚刘永恒伦登兴张浩杨立赵立明张慧林苗军胡永成
- 关键词:骨肿瘤骨重建假体植入
- 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验证骨巨细胞瘤协作组(Giant Cell Tumor of China,GTOC)骨巨细胞瘤评分系统在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影响复发和术后功能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14年7月全国7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的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50例胫骨近端GCT患者,男132例,女118例,平均年龄(34.59±12.86)岁。将有完整随访且时间〉3年的140例纳入研究,男72例,女68例,平均年龄(34.46±11.96)岁。140例中CampanacciⅠ级11例、Ⅱ级58例、Ⅲ级71例,47例发生病理性骨折。收集患者影像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等数据,按照GTO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分析流行病学、影像学等临床特征,探讨影响术后肿瘤复发、术后肢体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40例随访时间36~324个月,平均9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8个月。按手术方式分为假体组46例,结构性支撑组34例,颗粒性植骨组49例,其他组11例。GTOC评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26例,复发率18.57%,复发时间3~79个月,平均(25.85±21.69)个月;2年内复发17例,占总复发例数的65.38%;5年无复发率77.60%。不同重建方式间复发率分别为:颗粒性植骨组18.37%,结构性支撑组20.59%,假体组15.22%,其他组27.27%。不同重建方式间复发率、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术后复发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年龄、性别、首诊原复发、左右侧、是否偏心、骨折情况、骨皮质破坏情况、软组织肿块情况、手术方式、高速磨钻、辅助剂应用、重建方式等因素与复发均无明显相关。总体MSTS 93功能评分平均(25.26±4.31)分;首诊原发患者的功能好于复发患者(P=0.044);单纯刮除或刮除+内固定的功能好于大块切除(P
- 徐明郑凯于秀淳赵立明胡永成王臻叶招明林秾吴苏稼张国川郭世炳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胫骨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