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超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杆菌
  • 6篇大肠杆菌
  • 5篇毒素
  • 5篇肠毒素
  • 4篇不耐热肠毒素
  • 3篇腹泻
  • 1篇蛋白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毒素基因
  • 1篇毒性
  • 1篇犊牛
  • 1篇疫苗
  • 1篇异丙酚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生物活性研究
  • 1篇体液免疫
  • 1篇皮层
  • 1篇重组大肠杆菌
  • 1篇重组蛋白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维科生...

作者

  • 8篇袁超文
  • 5篇刘文鑫
  • 4篇关玮琨
  • 4篇师东方
  • 4篇唐杰
  • 4篇孟相秋
  • 3篇李星月
  • 2篇侯金龙
  • 2篇王国卿
  • 2篇杜元策
  • 1篇李金萍
  • 1篇李丹丹
  • 1篇赵姝静
  • 1篇郭德民
  • 1篇王时
  • 1篇韩林林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Ⅱ型蛋白部分生物活性研究
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幼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因功能衰竭、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也有的表现为败血症症状,常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有肠毒素(...
袁超文
关键词:基因疫苗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异丙酚对大鼠大脑皮层NR2B蛋白及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2016年
为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大脑皮层NR2B蛋白及iNOS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18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异丙酚麻醉组(P组)和异丙酚麻醉恢复组(R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脑皮层NR2B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NOS 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NR2B蛋白主要在大脑皮层的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和内颗粒层的细胞膜上表达。大鼠在输注异丙酚后NR2B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iNOS mRNA的表达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异丙酚产生麻醉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脑皮层NR2B蛋白和iNOS mRNA的表达来抑制大脑皮层疼痛冲动的传导。
侯金龙袁超文黄欢宇王国卿
关键词:异丙酚大脑皮层INOSMRNA
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a,STb)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Ⅰ,LT-Ⅱ)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参照文献合成四对可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estA、estB)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Ⅰ、elt-Ⅱ)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建立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的多重PCR方法。结果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estA(229bp)、estB(480bp)、elt-Ⅰ(605bp)和elt-Ⅱ(300bp)基因片段,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55×101 CFU/μL、2×101 CFU/μL、2×101 CFU/μL和2.47×103 CFU/μL。从2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检测到estA基因(2/22),elt-Ⅱ基因(3/22),未检测到estB和elt-Ⅰ基因,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estA、estB、elt-Ⅰ和elt-Ⅱ)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满足对细菌培养物的检测要求。
孟相秋袁超文刘文鑫关玮琨杜元策李丹丹赵姝静唐杰师东方
关键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多重PCR
辽宁地区腹泻患者大肠杆菌分离株Ⅱ型不耐热肠毒素的检测及测序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辽宁地区人源性腹泻样本中致病性大肠杆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的毒力因子进行检测,掌握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Type Ⅱ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Ⅱ)大肠杆菌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现状并阐明LT-Ⅱ与其他致病因子间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集辽宁地区人源性腹泻粪便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生化试验的方法分离出大肠杆菌,并用多重PCR方法对毒力基因(elt-Ⅱ、elt-I、sta、stb、K88、K99等)进行检测,对分离到的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elt-Ⅱ基因进行测序及分型。结果 354份腹泻样品中共分离到携带有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139株,检出率为39.2%。毒力因子阳性大肠杆菌中,有12株携带elt-Ⅱ(8.6%)基因。在12株携带elt-Ⅱ的大肠杆菌中,2株单独携带elt-Ⅱ,6株携带F1,1株携带K88,1株携带astA,2株携带irp2/astA;测序结果表明12株e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有10株携带elt-Ⅱc1亚型,2株携带elt-Ⅱc4亚型。结论在引起人源性腹泻的毒力因子中有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的存在,且主要以LT-Ⅱc1为主要流行型。
袁超文江馗语张力国刘文鑫
关键词:PCR检测测序分析
牛源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重组毒素制备被引量:5
2014年
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大肠杆菌是一类能引起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为了解LT-Ⅱ在牛源腹泻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0-2012年间分离的13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LT-Ⅱ毒素基因的检测,对分离到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序及分析。进一步将LT-Ⅱcl毒素基因双顺反子的ORF克隆入pET30a表达载体、转化Rossatta感受态并诱导表达重组LT-Ⅱcl毒素,经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对重组毒素进行了初步的毒性验证。结果显示,所分离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有8株表达LT-Ⅱcl毒素,1株表达LT-Ⅱc4毒素,1株表达LT-Ⅱc6毒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出LT-Ⅱcl重组毒素,该重组毒素可以使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其细胞最小致死量为17.8 pg。本研究为中国国内首次分离到牛源产LT-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为深入研究LT-Ⅱ毒素奠定了基础。
袁超文刘文鑫关玮琨孟相秋唐杰李星月赵志腾师东方
关键词:重组毒素细胞毒性
东北地区仔猪腹泻大肠杆菌EAST1基因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大肠杆菌肠聚集性热稳定肠毒素Ⅰ(EAST1)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肠毒素。为进一步了解EAST1毒力基因在东北地区仔猪腹泻大肠杆菌中的存在情况,以及EAST1毒力基因与其他毒力基因的存在关系进行研究,试验于2010—2013年从东北地区38个规模化猪场共采集断奶仔猪腹泻粪便样品290份,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鉴定出362株大肠杆菌,应用PCR检测方法对STa、STb、LTa、LTb、paa、AIDA-I、afa E、irp2和EAST1等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286株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其中89株(占31.12%)携带EAST1毒力基因,只含有EAST1毒力基因的有49株(占17.13%),同时携带其他毒力基因的有40株(占13.99%)。EAST1毒力基因可以协同F1菌毛、paa基因频繁交叉出现在同一致病菌中,但这些毒力基因编码的毒素之间是否存在协同致病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唐杰袁超文刘文鑫孟相秋关玮琨李星月赵志腾王时葛建松郭德民江松泽师东方
关键词:腹泻
重组大肠杆菌肠毒素蛋白LTA_(192)-STa_(13)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
2015年
为研究重组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LTA192-STa13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elt A和est A基因定点突变后构建融合基因,进行重组蛋白LTAR192G-STaG13Q的表达。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和灭活菌液分别免疫小鼠,比较不同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能力,以及体外免疫血清对毒素的中和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免疫小鼠均可以产生高滴度抗LTA和STa抗体,其血清抗体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新生仔鼠,其中蛋白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更高。体内外中和试验证明,实验组小鼠三免后的血清能够中和LT和STa毒素对实验鼠的毒性作用,并且能够中和LT对Y-1细胞的毒性作用,蛋白免疫组血清抗体中和效价可达到1∶89.13,明显高于灭活菌免疫组。研究表明,重组蛋白LTA192-STa13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免疫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可以作为ETEC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杜元策沙木哈吾.别开刘文鑫关玮琨孟相秋韩林林李金萍袁超文唐杰李星月赵志腾师东方
关键词:大肠杆菌肠毒素重组蛋白体液免疫
大鼠子宫角瘘管模型的建立
2017年
目的探讨在大鼠子宫角安置瘘管导管的可行性。方法对大鼠进行麻醉后,在近子宫体端子宫角放置瘘管导管,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妊娠功能的研究。结果大鼠子宫内膜厚度瘘管模型组内瘘管留置侧子宫角(497.68±81.64)μm与对照组(537.90±77.29)μm和瘘管模型组内对侧子宫角(503.56±76.34)μ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大鼠胚胎植入数量瘘管模型组(9.67±1.95)个与对照组(12.15±2.06)个相比显著减少(P<0.05);瘘管模型组内瘘管侧子宫角(5.83±3.54)个与对侧子宫角(6.17±3.67)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子宫角瘘管导管模型对大鼠子宫组织结构影响较小,能够满足向子宫腔内长期注射病原微生物或者化学药物等的试验要求。
侯金龙袁超文黄欢宇王国卿
关键词:子宫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