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玉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活性
  • 4篇活性
  • 3篇细胞毒活性研...
  • 3篇活性研究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博落回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生物碱
  • 1篇生物碱成分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甾醇
  • 1篇甾醇类
  • 1篇链霉菌
  • 1篇抗生素
  • 1篇抗真菌
  • 1篇抗真菌抗生素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周光雄
  • 4篇张英
  • 4篇李红玉
  • 2篇刘百联
  • 2篇周兴栋
  • 2篇程淼
  • 2篇林壁润
  • 1篇沈会芳
  • 1篇张杨梅
  • 1篇李先盛
  • 1篇王帆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41-51发酵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1株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 41-51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对H41-51发酵物菌丝体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液液分配萃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HPLC制备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分离时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采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采用NMR、MS等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分别将其鉴定为3,3-二吲哚-2-羟基-丙醇(1)、dankasterone(2)、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3)、Calvasterol B(4)、Calvasterol A(5)、抗霉素A1a(6)、抗霉素A1b(7)和甘油醇-1-单油酸酯(8)。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5对MCF-7、SF-268和NCI-H460细胞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和7表现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论菌株H41-51发酵可产生多种不同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2~5对MCF-7、NCI-H460和SF-268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7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李聆莉李红玉王帆沈会芳林壁润张英周光雄
关键词:细胞毒活性
博落回的生物碱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博落回Macleayacordata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和液液萃取等方法提取,硅胶,反相ODS,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分离其生物碱成分,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MCF-7及SF-268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博落回中分离鉴定了12种生物碱,分别为macle—karpineE(1),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2),岩黄连灵碱(3),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4),O—methylzanthoxyline(5),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spallidamine(7),6-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arnotianamida(9),二氢血根碱(10),原阿片碱(11),别隐品碱(12)。结论:化合物1,3,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6对MCF-7及SF-268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值分别为0.61,0.54μmol·L-1。
邹惠亮李红玉余绍福程淼周兴栋张英刘百联周光雄
关键词:博落回化学成分生物碱细胞毒活性
海洋链霉菌H41-59甾醇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对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海洋链霉菌H41-59发酵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研究。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甾醇类化合物。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25-四醇(4)、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5)、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6)、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7)、麦角甾-8(14),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8)、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β-二醇(9)、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海洋来源链霉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这10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的筛选,发现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5、7和8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50μg/m L。
张杨梅李先盛李红玉张英林壁润周光雄
关键词:甾醇次级代谢产物红树林细胞毒活性
博落回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正>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系罂粟科博落回属多年生植物,又名勃勒回、号筒杆、三钱三等。博落回属只有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M.microcarpa(Maxim)Fedde]两个种,在我...
邹惠亮李红玉余绍福程淼周兴栋刘百联张英周光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