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

作品数:65 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学成
  • 16篇化学成分
  • 9篇化学成分研究
  • 9篇本草
  • 8篇本草考证
  • 7篇教学
  • 6篇活性
  • 5篇历史沿革
  • 4篇药用
  • 4篇中药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活性
  • 4篇UPLC
  • 3篇杨梅素
  • 3篇指纹
  • 3篇指纹图
  • 3篇指纹图谱
  • 3篇肉苁蓉
  • 3篇苁蓉

机构

  • 65篇暨南大学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一方制药...
  • 2篇广东省生物资...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江西景德中药...
  • 1篇广东罗浮山国...
  • 1篇康美药业股份...
  • 1篇内蒙古元本生...
  • 1篇海南森祺制药...
  • 1篇广东暨晴生物...

作者

  • 65篇张英
  • 34篇曹晖
  • 33篇吴孟华
  • 29篇马志国
  • 28篇周光雄
  • 12篇刘百联
  • 11篇张英
  • 9篇程淼
  • 8篇周兴栋
  • 4篇孟令杰
  • 4篇林壁润
  • 4篇李红玉
  • 3篇高双
  • 3篇叶开河
  • 3篇汪青青
  • 3篇沈会芳
  • 3篇丁大鹏
  • 3篇朱正兰
  • 2篇黄美燕
  • 2篇蒲小明

传媒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中药材
  • 4篇海峡药学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中成药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中草药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附子历史沿革考辨被引量:18
2020年
附子入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文系统查阅和梳理本草典籍,从附子的名称、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变化特点及演进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古人对附子的认识是基于其毒性而始,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渐渐积累了药用经验。"附子"自古以四川为道地产区,由于气候变迁及人工种植等因素的影响,附子的采收期经历了从冬季到初夏的跨越。必要的防腐措施对于附子的储存至关重要,唐代的石灰同贮法、宋代的麦曲醋腌法、明代的盐渍法以及近现代发展的胆巴溶液浸泡法均对附子的贮存、运输、流通等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达到减毒存效目的,附子的炮制方法经历从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多种辅料共制等阶段的演进,炮制减毒的机制研究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附子祛风散寒、温阳救逆的功效被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常用于危重症的治疗。随着附子炮制辅料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附子的现代药理、毒理、药效及临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附子饮片的安全和质量可望得到切实保障。
董思含孟江吴孟华马志国曹晖张英
关键词:附子药用历史本草考证
“融入无痕,育人无声”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运用以德施教的方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方法《药用植物学》课程团队以教学大纲为本,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历史长河中值得铭记的典型人物与事例,解读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引入中医药文化、古诗词、民俗、谚语、歇后语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果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无痕融合,在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国的文化自信,并激励了学生勇于承担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结论《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为实现教学高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培养提供源泉,也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张英马志国吴孟华曹晖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中医药文化
草豆蔻与小草蔻的比较鉴别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比较草豆蔻和小草蔻生药学方面的特征,为二者的准确区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以及GC-MS分析方法对草豆蔻与小草蔻进行比较。结果草豆蔻种子团明显大于小草蔻,每室种子数远大于小草蔻;种子横切面观察可见草豆蔻色素层占种皮厚度的比值大于小草蔻,可作为二者性状及显微特征的区别点;草豆蔻与小草蔻成分差异显著,草豆蔻中主要活性成分小豆蔻明、桤木酮、山姜素以及乔松素等均未在小草蔻中检测到;草豆蔻挥发油含量在1.0%~1.8%,而小草蔻挥发油含量≤0.2%,且二者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亦有区别。结论该研究可为草豆蔻与小草蔻的鉴定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邓静吴婷芬叶梦倩马志国曹晖曹晖吴孟华
关键词:草豆蔻
枫杨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为胡桃科枫杨属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常生长于河滩或阴湿山坡,各地多做为行道树。其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为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热杀虫。...
高双叶开河张英周光雄
关键词:三萜杨梅素
文献传递
师带徒模式引入生药学教学的探索被引量:5
2018年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分析生药学原有的教学模式与结构,剖析存在问题,从加强中药鉴定老药工经验的传承着手,将师带徒模式引入高等院校的生药学教学课堂。师带徒模式注重言传身教,传承实践技能经验。运用该模式后,学生能熟练掌握传统生药鉴定实践技能,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吴孟华张英周光雄曹晖
关键词:生药学经验传承教学改革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岭南红脚艾与传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2023年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采用内标法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6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平均含量高于红脚艾,且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更为丰富,多为沸点较低的组分,而红脚艾中多为沸点较高的组分。红脚艾和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均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艾叶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红脚艾中则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同时艾叶中的含氧衍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红脚艾。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表明,HCA和OPLS-DA均能将红脚艾和艾叶区分开,二者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该研究可为红脚艾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红脚艾作为岭南地方习用药材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
邓静吴婷芬钟楚楚马志国曹晖曹晖张英吴孟华
关键词:GC-MS
菊花本草考证被引量:4
2022年
菊花名称繁多,在宋代及之前,以“鞠、蘜、蓻”等字记载,自《大宋重修广韵》转抄之误始,广泛应用“菊”字代替“鞠、蘜、蓻”等字,且菊花的名称各有深意,内涵丰富。随着产地种植环境差异及其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怀菊、滁菊、杭菊、亳菊、贡菊等不同的道地品种,造就了不同药用菊花的独特品质。本文查阅汉代至清代的代表性字书、本草典籍、地方志,对菊花的名称演变、别名的内涵,亳菊、滁菊、怀菊、杭菊、贡菊的产地源流及变迁进行考证,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叶梦倩邓静彭杰张睿蕊吴孟华马志国曹晖张英
关键词:菊花道地产区本草考证
广西莪术药材商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确定广西莪术药材商品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广西莪术长度、直径、个重、色度值L^(*)、a^(*)、b^(*)等外观性状指标及浸出物、挥发油、吸光度等内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对莪术醇、吉马酮、呋喃二烯、β-榄香烯等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IMCA-P 14.1软件对实验所建立的分级标准进行验证。结果:以直径、个重、色度值a^(*)及浸出物、莪术醇、吉马酮、呋喃二烯、β-榄香烯含量作为主要指标所建立的质量分级标准可将广西莪术药材分为3个等级。结论:该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合理可行,可为广西莪术质量评价与实现其优质优价提供参考。
王绿虹杨小露孟江季德陆兔林张英曹晖
关键词:广西莪术
水栀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醇渗漉和液液萃取等方法提取,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提取分离其化学成分,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了10个化合物,其中7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6α-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2)、6β-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3)、6α-甲氧基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4)、6β-甲氧基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5)、2'-coumaroyl mussaenosidic acids(6)、6''-O-trans-p—sinapoylgenipin genitiobioside(7);2个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为3,5-di-O-caffeoyl-4-O-(3-hydroxyl-3一methyl)glutaroylquinic acid(8)、methyl3,5-di—caffeoyl-4—O-(3-hydroxy-3-methyl)-glutaroylquinate(9);1个黄酮类化合物,为quercetin一3—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覃芳敏孟令杰袁红娥张英周光雄
关键词:环烯醚萜奎宁酸槲皮素
曹晖教授“求实求精”本草考证学术经验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曹晖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中药研究领域工作近40年,专长于中国药学会史与明代彩绘本草文献、本草考证、药材道地性基因评判、中药分子鉴定等。曹晖教授历经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磨练,在药学史及本草学领域积累和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性且独具特色的学术思路和学术见解。曹晖教授数十年致力于《本草品汇精要》研究,追根溯源,求实求精,系统地完成了其版本学、本草学及校勘整理,多方收集与复制流失于德、意、日等国的抄本及彩图。曹晖教授善于捕捉细节,挖掘史料和重要依据,收集中外医学交流的图文资料。曹晖教授重视融合和传承,倡导专题性的品种考证研究,专注于每个专题研究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实现考证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思辨性的统一。通过对曹晖教授贯穿于药学史及本草考证研究之"求实求精"学术经验的整理,旨在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及本领域同仁提供有益的思考、借鉴和参考。
张英孟江吴孟华马志国
关键词:本草考证学术思想学术经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