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麻疹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风疹
  • 2篇病毒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学龄
  • 1篇血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机构

  • 9篇重庆市涪陵区...

作者

  • 9篇张海艳
  • 6篇杨德明
  • 4篇蒋蕾
  • 3篇周义芬
  • 2篇秦雪松
  • 2篇杨帆
  • 1篇喻珊
  • 1篇毕玲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庆市涪陵区1999~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我市在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流行强度减弱,流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全区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加强对麻疹的控制,最终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本文对我市涪陵区1999~2013年麻疹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张海艳杨德明蒋蕾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重庆市涪陵区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涪陵区适龄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的抗体水平,做好消除麻疹、控制风疹、腮腺炎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疫苗针对性传染病防控动态。重庆市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9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麻疹、风疹、腮腺炎3种抗体检测活动。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采集标本49 196人份。
杨德明张海艳鞠登会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分析风疹麻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涪陵区2016—2017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掌握涪陵区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有效的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6—2017年涪陵区狂犬病免疫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者的相关信息录入Excel软件中,用SPSS 13.0软件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年龄、性别、暴露时间、暴露分级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7年涪陵区狂犬病暴露总人数为9 258例,其中2016年为4 296例,2017年为4 962例。9 258例暴露人群中,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91∶1;年龄以0~14岁儿童最多,占29.56%;暴露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中心区域和农村区域狂犬病暴露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05);Ⅱ级暴露者最多,占65.16%,其次为Ⅲ级暴露(33.59%);57.73%的暴露者在暴露当天及时就诊,35.19%的暴露者在次日就诊;农村区域于暴露当天就诊者多于中心区域(χ^2=834.77,P<0.0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涪陵区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犬只的管理,提高暴露后暴露者及时就诊意识。
杨德明张海艳周义芬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重庆市涪陵区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1992年,重庆市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5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全部免费。
杨德明张海艳周义芬毕玲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血清流行病学
2012-2016年重庆市涪陵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系统分析重庆市涪陵区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工作质量并探讨提高AEFI监测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6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涪陵区2012-2016年共报告AEFI个案127例,根据疫苗接种剂次数进行估算,总报告发生率为6.96/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5.81例/10万剂,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93例/10万剂,无心因性反应、接种事故和疫苗质量事故发生。AEFI病例主要发生在1岁及以下儿童,占63.78%;在接种后1 d以内发生的AEFI有115例。结论重庆市涪陵区AEFI监测灵敏性不够,且有报告不全现象,可通过加强督导考核、强化宣传培训、完善配套措施和开展主动监测等方法,进一步提高AEFI监测工作质量。
张海艳秦雪松杨帆蒋蕾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014年重庆市涪陵区学龄儿童血铅检测结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为科学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688名儿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49.46μg/L,异常检出率为5.52%,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铅异常检出率无性别差异(P〉0.05),7~9岁组高于10~12岁组(P〈0.05),父母的职业、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居住环境污染等为儿童铅暴露的来源。结论涪陵区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异常情况不容忽视。
张海艳蒲朝文田应桥蒋蕾
关键词:儿童血铅铅中毒铅暴露
2013年重庆市涪陵区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和腮腺炎疫情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0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涪陵区1个街道、3个镇和2个乡,调查该6个街道及乡镇的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中健康的儿童,采集2~15岁儿童的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对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检测10 545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95.75%(10 097/10 545)、93.55%(9 865/10 545)和96.24%(10 148/10 545)。城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均P〈0.01)。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女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结论涪陵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今后应继续做好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并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合理设置预防接种点,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张海艳杨德明秦雪松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
重庆市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行为表现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提高健康教育宣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6日00:00至24:00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c2检验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 980份,调查的城市农村人数比为2.19∶1,男女性别比为1∶1.90,调查对象的年龄以37~55岁居多,占67.55%。54.95%调查对象为高认知水平,64.48%调查对象行为表现良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住地为城市(OR=1.372),女性(OR=1.256),学历为高中或专科(OR=1.977)、本科及以上(OR=3.149),职业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OR=1.284)、教师(OR=1.530)的认知水平较高;女性(OR=1.114),学历为高中或专科(OR=1.217)、本科及以上(OR=1.225),家庭中有医务人员(OR=1.213)、高认知(OR=1.968)的行为表现较好。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微信(90.49%)、网络媒体(87.55%)和电视(82.56%)获取健康教育信息;对疾病知识(85.40%)、防护措施(84.53%)和防控措施(78.71%)的需求均较高。结论在本次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重庆市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当把农村地区人群、低学历人群和学生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张海艳杨德明蒋蕾鞠登会余彦娇杨帆
关键词:非医务人员健康教育需求
重庆市F区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20年2月重庆市F区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析调查资料和相关数据,对涉及人员采集上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波及14人,共诊断报告2例COVID-19确诊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传染源为有湖北武汉居住史的病例A唐某,病例B为二代病例,2人系祖孙关系,在病例A潜伏期内有共同就餐史及生活接触史。结论此次疫情是由输入病例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地为武汉市,以共同进餐和同处交流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
周义芬田应桥向于张海艳陈晓明喻珊
关键词:家庭聚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