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琼

作品数:35 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植物
  • 9篇乌桕
  • 9篇线虫
  • 8篇根结线虫
  • 7篇桉树
  • 5篇食性
  • 5篇莲子草
  • 5篇南方根结线虫
  • 4篇天敌
  • 4篇跳甲
  • 4篇人工林
  • 4篇莲草直胸跳甲
  • 4篇空心莲子草
  • 3篇叶片
  • 3篇夜蛾
  • 3篇植食性
  • 3篇入侵
  • 3篇树枝
  • 3篇桉树枝瘿姬小...
  • 3篇物种

机构

  • 35篇广西大学
  • 11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广西作物遗传...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5篇李晓琼
  • 17篇郭文锋
  • 15篇温远光
  • 13篇朱宏光
  • 10篇周晓果
  • 5篇刘亚珍
  • 4篇黄雪蔓
  • 4篇王磊
  • 3篇唐军
  • 3篇蔡道雄
  • 3篇刘世荣
  • 3篇梁宏温
  • 3篇罗应华
  • 3篇尤业明
  • 3篇覃志伟
  • 1篇叶铎
  • 1篇张万幸
  • 1篇陆晓明
  • 1篇李忠
  • 1篇孙冬婧

传媒

  • 11篇广西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与多尺度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4年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森林管理是一项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及树木分布、生理生态和物候、森林生产力、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针对气候变化下的可能影响,从基因、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流域和生物圈多个尺度阐述了适应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各生命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刘世荣温远光蔡道雄朱宏光黄雪蔓李晓琼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连栽对桉树人工林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和阐明桉树(Eucalyptus spp.)连栽对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的影响。【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Ⅰ~Ⅲ代连栽林分的植被盖度、植物多样性和功能群进行研究。【结果】连栽不仅降低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还将改变植物的功能群组成;连栽降低乔木和藤本植物营养体和种子库的有效性,增强草本植物的有效性。不同连栽代数植被盖度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同。第Ⅰ代林的物种丰富度与林冠层盖度和灌木层盖度呈紧密的正相关(P〈0.05,n=18),而第Ⅱ代林和第Ⅲ代林则表现为紧密的负相关(P〈0.05,n=18)。连栽对乔木层盖度影响不大,但显著地降低灌木、草本层的盖度。【结论】连栽对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负效应。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下植物功能群向草本、小型和一年生植物功能群转变趋势明显。
温远光左花朱宏光刘世荣梁宏温黄雪蔓李晓琼罗应华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植物功能群连栽桉树
高校公选课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学生选修课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但目前在高校公选课的开设过程中,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不高、考核制度不严格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公选课教学的师资水平、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改革考核制度等途径来提高高校公选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公选课的教学目的。
李晓琼郭文锋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
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变异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桉树杂交育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桉树杂交种间抗虫性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桉树是研究杂交种抗虫性变异机制的理想材料。以2个桉树杂交种巨细桉DH201-2、巨尾桉G9及桉树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个杂交种与其纯亲本种[(巨桉×细叶桉),(巨桉×尾叶桉)]间的抗虫性差异;同时,综合比较了品系间叶片性状(叶片厚度、含水率、比叶面积)、初生化合物(C、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化合物(总酚、单宁)差异,以研究桉树杂交种抗虫性变异的理化机制。结果表明:DH201-2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目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而G9上虫瘿数目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DH201-2与G9的叶片厚度与巨桉相近,而显著薄于另一亲本种。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细叶桉、与巨桉相近;G9叶片含水率则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相似的是,DH201-2和G9的比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初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N含量则仅高于细叶桉;而G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虽高于其双亲本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N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次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而G9则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因此,与其亲本种相比,DH201-2感虫性增加,而G9抗虫性增加;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相关的营养指标(如含水率、可溶性糖、N含量)及次生防御物质(如总酚、缩合单宁)在桉树杂交种组织内的含量差异影响了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
李晓琼刘亚珍刘亚珍温远光周晓果温远光熊涛周晓果
关键词:杂交育种桉树桉树枝瘿姬小蜂抗虫性次生化合物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垂直结构与林下植物更新被引量:15
2017年
2009—2011年,在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一个典型坡面的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建立24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不同林冠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冠高分别为:>8、4~8和0~4 m)的覆盖度并监测林下植物的更新,研究林冠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林下植物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后森林的恢复,林冠总覆盖度显著增加,从2009年的54.0%提高到2011年的67.4%,不同冠层覆盖度和恢复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上层林冠覆盖度显著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林冠的恢复增长显著优于上层林冠.林下更新的木本植物共55种,优势科和优势种与现有群落的基本一致.同一年份不同坡位林下更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坡位不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冠层的覆盖度与更新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相关性不显著;中层、下层和林冠总覆盖度与林下更新植物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冠层覆盖度显著影响着林下更新,中、下层林冠对林下更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更明显.
周晓果温远光朱宏光王磊李晓琼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
根结线虫对两种不同食性昆虫生长及营养利用的影响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植物地上与地下植食性天敌常因同一寄主植物而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互作类型因天敌的食性而异。本研究以乌桕地下病害南方根结线虫、地上害虫(专食性癞皮夜蛾Gadirtha inexacta、广食性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为研究对象,比较被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乌桕叶片对2种不同食性昆虫生长指标(末龄幼虫体重、相对生长速率)和营养利用(取食量、消化率、转化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线虫处理组癞皮夜蛾幼虫的末龄幼虫体重、相对生长速率和转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取食量和消化率无显著差异;线虫处理组斜纹夜蛾幼虫的末龄幼虫体重、相对生长速率、取食量及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根结线虫对两种地上昆虫生长发育和营养利用的影响受到天敌食性的影响: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产生抑制效应,而对斜纹夜蛾幼虫产生促进效应。
项瑶刘亚珍郭文锋赵开晴唐军李晓琼
关键词:消化率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对桉树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比较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 DH201-2(高感)与窿缘桉E.exserta EA(低感)在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卵期(S1),幼虫期(S2),蛹期(S3)3个发育阶段及对照(S0)的光合生理响应,探讨植物对虫瘿的光合响应机制。结果表明:DH201-2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高于EA,但光补偿点(LCP)低于EA,水分利用效率(WUE)、暗呼吸速率(Rd)则在S1~S3阶段低于EA。EA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于DH201-2,但两品系虫瘿叶片SPAD值无差异。姬小蜂不同发育阶段影响桉树的光合响应:Gs在S2阶段达到最大,同阶段LCP反而最小,SPAD值则在S1最低。桉树品系间光合指数也因发育阶段而异:DH201-2的蒸腾速率在S2阶段达到最大,最大净光合速率在S0最低,WUE则相反;EA在S1的WUE和表观量子效率、及各发育阶段的Rd均高于S0阶段。植物的光合生理响应与姬小蜂发育阶段和植物抗性密切相关。
高旭郭文锋项瑶申思李晓琼
关键词:抗虫性光合参数
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2017年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用半变异函数和Moran’s I指数对其林冠开度(Canopy openness,CO)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冰冻干扰后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的均值先减小后微弱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均值先增加后微弱减小,2011年林冠开度最小、叶面积指数最大。半变异函数的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各年度样地林冠开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2011年和2012年林冠开度的空间变异程度大幅增加,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于随机因素;2010年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大幅度增加,但随后两年其空间异质性大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尺度较小且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结论】在灾后恢复的第3~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已有较大恢复,但恢复程度在空间上的变异极大。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在空间上向着越来越不均匀的方向发展,而叶面积指数则逐渐趋于稳定。
温远光卢文科周晓果朱宏光李晓琼王磊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叶面积指数空间异质性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演变规律。【结果】经过4年的恢复,3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优势种和共优势种。一些入侵植物如鬼针草、小飞蓬、酢浆草、飞机草、土牛膝、胜红蓟等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鬼针草,其重要值(10.35~36.32)分别是灌丛(4.44)的2.33~8.18倍。与灌丛(对照)比较,3种不同治理模式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2种豆科植物和3种治理模式具有相近的治理效果,但混交林治理模式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作用相对较优。在岩溶退耕地和灌丛地实施人工造林可以加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短期内显著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外来植物入侵风险。
温远光夏承博周晓果朱宏光李晓琼王磊
关键词:石漠化顶果木降香黄檀纯林混交林
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理化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相关的多个理化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虫性最紧密关联的关键因子,为筛选抗虫桉树品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比较了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EA)、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tereticornis(DH201-2)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G9)3个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强弱,同时测定了桉树品系间叶片含水率、叶片厚度、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C含量、N含量、C/N比、总酚、缩合单宁等8个理化指标,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虫性紧密关联的理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不能在G9上产生虫瘿,在DH201-2上的样枝平均虫瘿数显著高于EA。3个桉树品系叶片厚度间无显著差异;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EA和G9;N含量表现为DH201-2>EA>G9;G9叶片C含量、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EA和DH201-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是缩合单宁(X_2)和C含量(X_3);建立了以抗性得分为因变量(Y),缩合单宁含量(X_2)、C含量(X_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20.671+2.095X_2+0.433X_3(复相关系数R=0.770,校正相关指数R^2=0.578,显著水平P<0.001)。【结论】缩合单宁和C含量是影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强弱的关键因子,且两个因子与抗虫性正相关;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桉树抗虫性与两个化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选育桉树抗虫优良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李晓琼刘亚珍周晓果朱宏光温远光郭文锋
关键词:桉树抗虫性桉树枝瘿姬小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