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加浩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神经功能
  • 2篇手术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外科
  • 2篇瘤破裂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颅内动脉瘤破...
  • 2篇介入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灯罩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多样性
  • 1篇血管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市溧水区...

作者

  • 9篇周加浩
  • 4篇邓引生
  • 3篇蒋明
  • 2篇焦磊
  • 2篇刘军
  • 2篇方震
  • 1篇陈泽军
  • 1篇方景海
  • 1篇王庆庆
  • 1篇庄严
  • 1篇任国庆
  • 1篇蔡华忠
  • 1篇张浩
  • 1篇张铁军

传媒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外伤后血浆和肽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脑外伤患者98例,依据入院时GCS评分不同将脑外伤患者分成3-5分组(30例),6-8分组(32例),9-12分组(3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比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记录患者30d死亡率,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在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评估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脑外伤组血浆和肽素浓度(13.6±3.7)ng/mL,较对照组(0.9±0.4)ng/mL显著增高(P<0.01)。入院时GCS评分越低,血浆和肽素浓度越高,三组间血浆和肽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呈负相关(r=-0.79,P<0.01),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68,P<0.01)。③植物生存或死亡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及预后差组(P<0.01,P<0.05);植物生存或死亡组及预后差组GCS评分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30d为研究终点,植物生存或死亡患者10例,和肽素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95%CI0.712-0.893);分界值为8.5ng/mL时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67.3%。结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上升,且该指标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蔡华忠张铁军周加浩张浩任国庆
关键词:脑外伤和肽素预后
128排CT动态复查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128排CT动态复查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0月111例该院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128排CT下入院后6 h内、入院后1 d内、入院后2~3 d 3个时间点的定时复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该组111例患者在入院后6 h内接受128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确诊率为61.26%,入院后1 d内诊断确诊率为76.74%,入院后2~3 d诊断确诊率为100.00%;CT检查征象显示111例患者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单纯脑挫裂伤46例,同时合并有颅内血肿者25例;111例患者中轻型颅脑损伤有45例,中型颅脑损伤36例,重型颅脑损伤30例,不同CT计分级别恢复良好率、残疾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进行128排CT动态复查可获得较高确诊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评估价值。
周加浩邓引生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围手术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4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1.57±8.15)mL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2.13±2.06)d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7.31±0.8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的作用明显,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住院时间更短,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大力推行.
方震周加浩刘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神经功能并发症
一种外科用手术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用手术吸引器,包括内有空腔的吸引管和负压装置,吸引管尾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座一,连接座一与负压装置连接,负压装置通过管线连接有脚踏开关,吸引管中部和连接座一之间依次设置有固定部、手持部和调节阀,固定部...
周加浩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患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颅脑疾病患者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右美托咪定神经外科患者的应用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30例颅脑疾病患者出现低血压,心跳减慢,肺部感染,为此减少右美托咪定剂量或及时停止应用,防止并发症的加重。结论:右美托咪定有镇静作用,但会引起心跳及血压改变,对老年患者或意识欠清晰的患者尤为注意,如出现类似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焦磊庄严邓引生陈泽军方景海蒋明周加浩刘军
关键词:神经外科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腰大池引流术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将腰大池引流术应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共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S组实施腰大池引流术放脑脊液,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和平均引流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S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优于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P<0.05);S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8.53±1.22)低于D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10.06±2.05)(P<0.05);S组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患者的(P<0.05)。结论对实施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予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周加浩邓引生蒋明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术引流时间并发症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观察组采取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0%,Hp清除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Hp清除率为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规律饱胀感、持续腹痛、自觉泛酸、消化不良的临床体征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治疗胃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冰周加浩
关键词:阿莫西林果胶铋胃炎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2019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种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头颅CT、CTA、MRA及DSA影像,治疗方式,随访治疗。分析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段多样性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行介入治疗,手术均成功,无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病例复发。结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震焦磊周加浩邓引生蒋明
关键词:介入多样性
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B组患者在发病3d后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A组患者在发病3d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氧化应激状态、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第7天,A组NIHSS分值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NTF、BDNF、NGF、SOD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B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施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有效提高神经功能、降低氧化应激状态及术后并发症。
王庆庆宁静周加浩焦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氧化应激反应神经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