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红艳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介入
  • 3篇导管未闭
  • 3篇动脉导管
  • 3篇动脉导管未闭
  • 3篇动脉压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未闭
  • 3篇脉压
  • 3篇梗死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压
  • 2篇心肌梗死合并
  • 2篇血管
  • 2篇介入封堵
  • 2篇急性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封堵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8篇郑红艳
  • 6篇魏钟海
  • 6篇宋杰
  • 3篇张静梅
  • 2篇王涟
  • 2篇马冬辉
  • 2篇戴庆
  • 1篇徐标
  • 1篇李佩雯
  • 1篇张颖
  • 1篇谢峻
  • 1篇李冠男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肺动脉压力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介入治疗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不同肺动脉压力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手术时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47例PD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分为低压力组(25例)和高压力组(22例),术前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造影,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7年。结果所有患者PDA封堵均成功。封堵前,低压力组和高压力组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38.72±7.38)mm Hg和(73.68±23.32)mm Hg;封堵后,分别下降至(29.92±5.52)mm Hg和(54.27±17.52)mm Hg,均较封堵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且高压力组下降更为明显。低压力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高压力组短[(5.2±1.7)d比(8.2±5.2)d,P<0.05;(2.7±1.0)d比(4.2±2.0)d,P<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均有一定改善,高压力组患者再入院率较高(18.18%比0,P<0.05)。结论低肺动脉压力患者心功能受损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再入院率低,故应在发现PDA后及时行介入封堵术。
郑红艳宋杰
关键词:动脉导管介入治疗肺动脉压
冠状动脉旋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后随访期间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RA治疗的191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每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者门诊随访MACE事件,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事件组(34例)和无MACE事件组(157例)。应用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明确MACE事件出现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可靠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MACE事件组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多于无MACE事件组(26.5%比12.7%,χ^(2)=4.092,P=0.043),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无MACE事件组(49.4%±8.4%比54.6%±8.1%,t=0.486,P<0.01),血管狭窄程度[95%(90%,98%)比90%(90%,95%),F=0.054,P<0.01]和SYNTAX评分(37.2±9.6比31.1±10.9,t=0.184,P<0.01)均明显高于无MACE事件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MACE事件的发生与LVEF(HR=0.95,95%CI:0.92~0.99,P=0.008)及SYNTAX评分(HR=1.05,95%CI:1.01~1.08,P=0.007)相关。ROC曲线分析发现,LVEF(AUC=0.697,P<0.001)和SYNTAX评分(AUC=0.678,P=0.001)均可预测MACE发生风险。结论行RA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MACE事件与低LVEF及高SYNTAX评分有关。
戚占如戴庆魏钟海谢峻张静梅王涟郑红艳宋杰
关键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经介入封堵治疗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100例成年PDA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封堵前各项检查结果(主要是超声心动图)。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规律随访至少6个月,获得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本组100例成人PDA均封堵成功。在介入封堵PDA后即刻,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封堵后即刻比术前:(37.25±15.93)mmHg比(47.85±23.22)mmHg,t=8.791,P<0.0001;(18.37±9.98)mmHg比(23.04±11.48)mmHg,t=5.702,P<0.0001],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中期疗效,与封堵前比较,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下降[随访中期比封堵前:(33.72±15.64)mmHg比(42.92±22.28)mmHg,t=6.773,P<0.0001],左室射血分数升高(随访中期比封堵前:57.70%±5.10%比56.09%±6.35%,t=-4.522,P<0.0001),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情况改善(Z=-3.411,P=0.001;Z=-4.426,P<0.0001)。结论对于符合介入封堵适应证的成年PDA患者,可通过介入治疗闭合PDA,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郑红艳魏钟海宋杰马冬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成年人介入封堵肺动脉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选取28例合并CR的AMI患者为CR组,按照1∶2选择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和入院GRACE评分匹配的56例未合并CR的AMI患者为非C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女性44例(52.4%),平均年龄为(74.32±11.54)岁。CR组中,游离壁破裂16例,室间隔穿孔11例,游离壁破裂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住院期间,CR组21例死亡(75.0%),而非CR组无死亡病例。CR组和非CR组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较非CR组相比,CR组的脑梗死比例多(39.3%比8.3%),白细胞计数高[(12.30±3.63)×10^9/L比(10.87±2.35)×10^9/L],入院时外周收缩压水平低[(116.54±24.84)mmHg比(127.33±22.59)mmHg],室壁瘤的比例高(35.7%比8.3%)。此外,CR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CR组(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既往脑梗死(OR=6.00,95%CI:1.43~25.26,P=0.01)和室壁瘤(OR=7.45,95%CI:1.75~31.71,P<0.01),β受体阻滞剂为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2~0.25,P<0.01)。结论合并CR的AMI患者短期死亡率高,常伴有脑梗死病史、血白细胞升高、室壁瘤和低血压。既往脑梗死和室壁瘤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郑红艳魏钟海宋杰马冬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后,对于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病变采取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冠脉血运重建情况分为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90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95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脉病变情况等均无明显差异。随访12~48个月,IR组再发心绞痛比例、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再发心绞痛和MACE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急性心梗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长期预后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再发心绞痛和MACE的预测因子。
郑红艳宋杰徐标王涟张静梅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7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675例STEMI患者被纳入研究。有3种计算RWT的方法RWT_(PW)=2×PWth/LVDd;RWT_(IVS+PW)=(IVSth+PWth)/LVDd;RWT_(IVS)=2×IVSth/LVDd(PWth:左室后壁厚度;L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IVSth:室间隔厚度)。根据RWT的中位数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评估两组患者5年心源性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RWT的预测价值。结果:RWT_(PW)、RWT_(IVS+PW)低值组的心源性死亡率和MACE事件累计发生率均高于高值组。RWT_(IVS)组间生存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RWT_(PW)、RWT_(IVS+PW)是STEMI患者发生远期心源性死亡及MCAE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但亚组分析表明3种RWT计算方法对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没有预测价值,而RWT_(PW)是非前壁心肌梗死的STEMI患者最稳定的独立预测指标(HR:0.56,95%CI:0.35~0.91,P=0.017)。结论:RWT_(PW)、RWT_(IVS+PW)以及RWT_(IVS)对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临床结局均无预测价值。对于STEMI中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RWT_(PW)是最有效的独立预测指标。
张颖乔帅华陈建州郑红艳李冠男张静梅魏钟海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
不同年龄组成年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比较
2020年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不同年龄组成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100例接受PDA介入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40岁或≥40岁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收集临床症状、合并症和血压等.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术后经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力.出院后随访1~3年,记录患者情况及复查超声心动图(TTE).结果 两组患者均封堵成功.中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合并症比例大于青年组(23.7%比4.8%,P=0.009、52.6%比4.8%,P<0.001),外周收缩压高于青年组[(150.84±28.87)mm Hg比(123.61±18.58)mm Hg,P<0.001],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高于青年组[(50.03±26.26)mm Hg比(37.08±15.46)mm Hg,P=0.008],射血分数低于青年组[(53.97±7.58)%比(57.79±4.34)%,P=0.007].术中两组封堵前右心导管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56.61±29.82)mm Hg比(42.48±16.07)mm Hg,P=0.01].两组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封堵前明显下降[青年组:肺动脉收缩压(34.60±12.20)mm Hg比(42.48±16.07)mm Hg,P<0.001;肺动脉舒张压(16.89±8.52)mm Hg比(21.63±9.28)mm Hg,P<0.001;中老年组:肺动脉收缩压(41.58±20.07)mm Hg比(56.61±29.82)mm Hg,P<0.001;肺动脉舒张压(20.79±11.72)mm Hg比(25.34±14.21)mm Hg,P=0.013].随访期间,中老年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高于青年组[(39.78±20.55)mm Hg比(30.13±10.50)mm Hg,P=0.018],射血分数低于青年组[(55.44±5.85)%比(59.04±4.10)%,P=0.004].与封堵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均较前下降[青年组:(30.13±10.50)mm Hg比(37.52±16.15)mm Hg,P<0.001;中老年组:(39.78±20.55)mm Hg比(52.03±27.91)mm Hg,P<0.001],射血分数均较前升高[青年组:(59.04±4.10)%比(57.81±4.54)%,P=0.003;中老年组:(55.44±5.85)%比(53.19±7.83)%,P=0.003].结论 青年组PDA患者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少,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通过TTE随访,与中老
郑红艳戴庆魏钟海宋杰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年龄介入封堵肺动脉压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GI)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420例ADHF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计算相应的HGI。根据HGI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T1组(HGI≤0.499%,n=473),T2组(0.499%1.108%,n=473)。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通过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三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HGI与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在60个月的随访时间内,研究队列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MACCE的发生率分别为25.28%、13.03%、58.59%。校正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随HGI增高而降低(P<0.05),MAC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的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中,HGI升高与全因死亡发生率(HR=0.501,95%CI:0.336~0.747,P=0.001)和心血管死亡发生率(HR=0.438,95%CI:0.255~0.754,P=0.003)下降显著相关。结论HGI升高与ADHF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下降相关,与MACCE的发生无关。
浦越成维梦李天玥郑红艳李佩雯魏钟海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