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春芳

作品数:187 被引量:588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42篇专利

领域

  • 14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艺术

主题

  • 105篇水稻
  • 71篇基因
  • 47篇粳稻
  • 39篇食味
  • 36篇淀粉
  • 27篇直链淀粉
  • 26篇淀粉含量
  • 26篇直链淀粉含量
  • 24篇食味品质
  • 22篇分子标记
  • 21篇育种
  • 18篇QTL
  • 17篇栽培
  • 16篇抗性
  • 15篇优良食味
  • 14篇稻米
  • 13篇选育
  • 12篇种质
  • 11篇稻种
  • 11篇栽培技术

机构

  • 187篇江苏省农业科...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江苏神农大丰...
  • 2篇夸祖鲁-纳塔...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苏州市农业科...
  • 1篇江苏大丰华丰...
  • 1篇江苏明天种业...

作者

  • 187篇赵春芳
  • 178篇王才林
  • 171篇周丽慧
  • 171篇张亚东
  • 169篇陈涛
  • 167篇赵庆勇
  • 165篇姚姝
  • 154篇朱镇
  • 146篇赵凌
  • 66篇梁文化
  • 58篇于新
  • 17篇刘燕清
  • 11篇魏晓东
  • 10篇郑佳
  • 9篇丁丹
  • 8篇梁彦丽
  • 5篇李余生
  • 5篇胡庆峰
  • 4篇黄胜东
  • 3篇杨娟

传媒

  • 19篇江苏农业学报
  • 16篇江苏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水稻科学
  • 7篇Agricu...
  • 7篇中国作物学会...
  • 6篇中国稻米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现代分子植物...
  • 3篇中国遗传学会...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植物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遗传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2012作物...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3篇2022
  • 12篇2021
  • 17篇2020
  • 18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27篇2016
  • 37篇2015
  • 18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快速鉴定稻米“南粳46” 品种真伪和纯度的分子标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鉴定稻米“南粳46”品种真伪和纯度的分子标记方法,属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首先从不同水稻品种的单粒稻米胚乳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利用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I>Wx-mq</I>的特异分子标记JS-<I>...
王才林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于新赵春芳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
高产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对单株个体而言,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的有效穗数、每一单穗的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4个因素决定。为了发掘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状QTL,为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改良及超高产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
周丽慧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赵凌赵春芳于新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数量性状基因座
文献传递
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6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被引量:1
2021年
南粳5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良食味粳稻中间品系宁7020为母本,粳稻中间材料连粳06-5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9.7 d,较对照武运粳23早1.4 d,株高99.4 cm,分蘖性较强,有效穗347.9万/h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37.8粒,每穗实粒数121.5粒,结实率88.0%,千粒质量25.9 g。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稻米食味品质优,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200025),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赵凌周丽慧姚姝赵春芳梁文化路凯王才林
关键词:优良食味栽培技术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多重PCR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效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我国很多稻区表现广谱持久的稻瘟病抗性,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水稻育种和生产。Pi-ta和Pi-b是最早被克隆出来的2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近期,源于这2...
姚姝刘燕清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赵春芳于新王才林
关键词:稻瘟病分子标记抗性基因
文献传递
Pi-b和Pi-ta基因在江苏省粳稻中的分布以及与穗颈瘟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b、Pi-ta等位基因的显性标记对48份江苏省粳稻品种和618份粳稻新品系进行检测,并结合6个代表性稻瘟病生理小种的穗颈瘟抗性鉴定反应,分析抗性基因在江苏省粳稻中的分布及其与穗颈瘟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抗性基因Pi-b和Pi-ta在江苏省粳稻品种和品系中存在广泛分布,其中抗性基因Pi-b的频率明显高于Pi-ta。不同生育类型的品种中,抗性基因Pi-b和Pi-ta在中熟中粳中的分布最少,且pi-b/pi-ta基因组合品种所占比例最高。从基因组合与抗性的关系来看,含单个抗性基因的新品系无论是感病率还是病情指数都明显低于不含Pi-b和Pi-ta抗性基因的品系,且Pi-ta基因的抗性效果要好于Pi-b基因,而同时含有两个抗性基因的新品系其抗性水平又优于只含单个抗性基因的粳稻品系。因此,在育种中选择两个抗性基因互补的粳稻作亲本,在后代群体中进行基因聚合,是提高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陈涛张亚东朱镇赵春芳赵庆勇赵凌周丽慧姚姝王才林
关键词:粳稻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被引量:70
2019年
【目的】明确3个优良食味南粳品种的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特点及与亲本间的差异,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及其父本关东194、母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稻米理化特性、支链淀粉分支结构、RVA谱黏滞性、热力学特性、米饭食味特性等25个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差异,分析稻米理化性状与米饭食味特征值间的关系、化学成分和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与理化特性间的关系。【结果】3个南粳品种在大多数性状上具有一致性,与常规粳稻亲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相比,3个南粳品种均具有更小的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时间、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回生焓、回生率和米饭硬度值,更大的胶稠度、崩解值、米饭黏度值和综合食味值。在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上,3个南粳品种的A链(DP6-12)比例更大,而B1链(DP13-24)更小。3个南粳品种大多数性状均与关东194相似,说明南粳系列品种的食味品质特性遗传自关东194。3个南粳品种中亦存在差异性状,南粳46的蛋白质含量和热力学参数更低,南粳9108的脂肪含量更高,而南粳5055的成糊温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外,米饭综合食味值与稻米大多数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稻米理化特性主要受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论】3个南粳品种食味品质的优异特性是具有更低的糊化和回生特性,更高的胶稠度和米饭黏性,更短的糊化时间和更大的崩解性能。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分支链比例主要对糊化和回生特性起作用。
赵春芳岳红亮黄双杰周丽慧赵凌张亚东陈涛朱镇赵庆勇姚姝梁文化路凯王才林
关键词: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RVA谱
水稻高代回交置换系穗颈长度的遗传分析
2015年
对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的3个控制穗颈长度性状的高代回交置换系(C031、C108和C115)进行了农艺性状测定和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除穗颈长度外,3个置换系的株高与9311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置换系C031的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与9311差异显著。通过遗传背景检测,发现置换系C031和C115均含有2个日本晴置换片段,置换系C108含有3个日本晴置换片段。遗传分析表明,3个F2分离群体中穗颈长度的分离均由单个孟德尔因子控制,其加性效应分别为3.09、3.05和–2.04。连锁分析表明,C031和C108与携带置换片段上的分子标记均不连锁,C115与第12号染色体的分子标记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表明控制C115穗颈长度表型的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将其命名为q PNL-12。研究结果为精细定位和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赵春芳强新涛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于新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
施氮量对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高,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
于新赵庆勇刘燕青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周丽慧姚姝赵春芳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稻米品质
CRISPR/Cas9编辑GS3和qGL3基因创制大粒水稻新种质被引量:1
2022年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植物新种质创制和性状定向改良的重要手段。GS3和qGL3是调控水稻籽粒伸长的主效基因,功能缺失后产生大粒表型。本研究拟以小粒型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试验材料,对GS3和qGL3基因进行编辑,以期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粒水稻新种质。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了分别携带GS3-gRNA和qGL3-gRNA双靶点的pYLCRISPR/Cas9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成功获得了GS3和qGL3基因编辑植株,编辑效率分别为90.0%和88.9%。与南粳5055相比,GS3编辑植株在T2、T3世代中平均粒长增幅约9.0%,千粒重增幅平均为12.7%,每穗粒数降低约9.3%,穗数、穗长、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差异不明显;qGL3编辑植株的粒长增幅约21.0%,千粒重增幅平均为31.7%,每穗粒数降低约31.5%,且穗数表现出增加而结实率表现降低趋势,而穗长和单株产量差异不明显。qGL3基因对粒形和粒重的贡献明显大于GS3。综上所述,通过CRISPR/Cas9技术编辑南粳5055的GS3和qGL3基因,获得了一系列大粒水稻新种质,该结果为水稻粒形改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赵春芳梁文化赫磊姚姝赵凌周丽慧赵庆勇陈涛朱镇路凯王才林张亚东
关键词:水稻粒形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含有低直链淀粉基因Wx-mq的日本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关东194为基因的供体,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自行设计的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多重P...
姚姝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凌赵春芳王才林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