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才林

作品数:591 被引量:2,929H指数:31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6篇期刊文章
  • 165篇会议论文
  • 90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449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06篇水稻
  • 187篇粳稻
  • 138篇基因
  • 91篇育种
  • 90篇杂交
  • 84篇食味
  • 70篇性状
  • 64篇分子标记
  • 49篇杂交粳稻
  • 49篇枯病
  • 48篇叶枯病
  • 48篇条纹叶枯病
  • 47篇淀粉
  • 41篇优良食味
  • 40篇选育
  • 40篇栽培
  • 39篇高产
  • 37篇抗性
  • 36篇QTL
  • 35篇稻米

机构

  • 580篇江苏省农业科...
  • 4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5篇扬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辽宁省盐碱地...
  • 4篇苏州博物馆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沿海地区...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2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2篇静冈大学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博物院
  • 2篇日本学术振兴...
  • 2篇日本大学
  • 2篇江苏神农大丰...

作者

  • 589篇王才林
  • 399篇张亚东
  • 381篇朱镇
  • 356篇赵凌
  • 348篇陈涛
  • 309篇赵庆勇
  • 288篇周丽慧
  • 263篇姚姝
  • 180篇赵春芳
  • 106篇于新
  • 72篇梁文化
  • 53篇林静
  • 38篇李余生
  • 38篇邹江石
  • 27篇汤玉庚
  • 24篇魏晓东
  • 24篇宗寿余
  • 23篇吕川根
  • 22篇杨杰
  • 21篇仲维功

传媒

  • 79篇江苏农业学报
  • 4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0篇中国水稻科学
  • 18篇2006年杂...
  • 16篇作物学报
  • 14篇华北农学报
  • 13篇杂交水稻
  • 13篇Agricu...
  • 12篇中国稻米
  • 1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1篇现代分子植物...
  • 9篇江西农业学报
  • 9篇江苏省遗传学...
  • 8篇中国作物学会...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江苏省遗传学...
  • 6篇农业考古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北方水稻

年份

  • 3篇2024
  • 14篇2023
  • 22篇2022
  • 16篇2021
  • 15篇2020
  • 21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33篇2016
  • 48篇2015
  • 40篇2014
  • 36篇2013
  • 33篇2012
  • 35篇2011
  • 38篇2010
  • 23篇2009
  • 38篇2008
  • 31篇2007
  • 45篇2006
  • 7篇2005
5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粳稻三系育种的基础研究Ⅲ.不育细胞质对F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所得结果不尽一致。过去人们对粳稻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很少,所研究的不育细胞质亦很有限。为此,我们选用具有不同细胞质的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与恢复系配组,通过成对比...
王才林汤玉庚
关键词: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农艺性状
六优1号的亲本特性与制种技术
1号(六千辛A×77302-1)是江苏省审定通过的第一个粳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比熟期相同的推广品种增产一成左右。六优1号制种的产量与纯度是该组合得以推广利用的基础,本文就六优1号亲本的特征...
汤述翥汤玉庚刘云松张兆兰王才林施建达
关键词:粳型杂交稻亲本特性制种技术异交结实率
一种培育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育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属水稻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选用武粳13与关东194杂交配组;F<Sub>2</Sub>和F<Sub>3</Sub>代单株混收,F<Sub>4</Sub>...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
文献传递
粳稻恢复系条纹叶病抗性的定向改良
20个粳稻恢复系进行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择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优良粳稻恢复系宁恢8号为母本,与抗条纹叶枯病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杂交,以宁恢8号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利用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共分离的S...
姚姝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赵凌李余生王才林
文献传递
大米包装袋(金东阳南粳46)
1.外观设计产品名称:大米包装袋(金东阳南粳46)。;2.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5公斤大米包装。;3.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外观设计的图案及色彩。;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主视图。;5.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赵庆勇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周丽慧姚姝于新贾友平
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鉴定稻米“南粳46” 品种真伪和纯度的分子标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鉴定稻米“南粳46”品种真伪和纯度的分子标记方法,属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首先从不同水稻品种的单粒稻米胚乳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利用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I>Wx-mq</I>的特异分子标记JS-<I>...
王才林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于新赵春芳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二号的育种方法
一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具体包括选育广系和品种02428,及其利用02428作父本,通过化学杀雄法与其它籼稻种杂交,配制高产组合的方法。已配制出的杂种——亚优2号,经两年试种,表现出优势强、产量高、米质优、熟...
邹江石谷福林王才林潘启民吕川根李传国许恒道王子明李和标王君
文献传递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英文)被引量:14
2007年
秋丰M来源于粳稻秋丰的自然白化转绿突变株。其主要特征为前三叶白化带绿,第四叶及以后叶片均为淡绿色,抽穗时,秋丰M的颖壳和前三叶一样仍出现带绿的白化现象。不同生长时期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色素含量测定的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一致,秋丰M确实存在着一个叶色显著变化的过程。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秋丰与秋丰M除穗颈长和千粒重达到极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209株培矮64S×秋丰M F_2的隐性突变个体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水稻第2染色体长臂上,位于 SSR 标记RM475和RM2-22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7.3 cM和2.9 cM,并将该基因命名为gra_(t)。
陈涛张亚东赵凌朱镇林静张所兵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SSR标记
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被引量:25
2013年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粒型性状的QTL 18个,分布于第2、3、5、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QTL 5个,控制粒宽的QTL 6个,控制粒厚的QTL 7个。两年间均能检测到的QTL有7个,分别为粒长QTL qGL3.1,粒宽QTL qGW2.1、qGW2.2、qGW5.1、qGW5.2,粒厚QTL qGT2.3、qGT3.1;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19%、4.42%、29.41%、10.37%、7.61%、21.19%和17.06%。第2染色体RM1347-RM5699区间是粒长、粒宽、粒厚的共同标记区间。第3染色体RM6080-RM6832区间为粒长qGL3.1、粒厚qGT3.1共同标记区间。1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TD70,且增效作用显著。定位的大部分位点包含已报道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要粒型基因;除第2染色体的qGW2.1(qGT2.1)、qGW2.3、qGL2.2和第12染色体的qGT12等位点已有粒型性状相关报道外,定位的qGT2.2,qGW9和qGT9可能是新的QTL。
张亚东张颖慧董少玲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于新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特大粒重组自交系粒型数量性状基因座
江苏省水稻增产潜力与高产创建技术途径被引量:26
2011年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水稻单产徘徊不前,始终没有突破9 000 kg/hm2的主要原因,从品种、栽培技术、区域差异、防灾减灾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水稻增产潜力,并提出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的高产创建技术途径。
杜永林王强盛王才林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增产潜力高产创建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