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显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淀粉
  • 2篇淀粉性质
  • 2篇盐酸
  • 1篇淀粉研究
  • 1篇硬脂
  • 1篇硬脂酸
  • 1篇膳食
  • 1篇膳食纤维
  • 1篇酸变性
  • 1篇酸改性
  • 1篇脱脂
  • 1篇脱脂豆粕
  • 1篇微生物
  • 1篇物化性
  • 1篇物化性质
  • 1篇显微镜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小麦
  • 1篇小麦淀粉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谢显华
  • 3篇徐中岳
  • 3篇罗志刚
  • 2篇李国基
  • 2篇何小维
  • 1篇杨连生
  • 1篇吴磊
  • 1篇张二娟
  • 1篇黄强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无水有机醇介质中盐酸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小麦淀粉在有机醇溶液中酸变性前后的物化性质。采用无水甲辞、无水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为溶剂,用盐酸对小麦淀粉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小麦淀粉与原淀粉相比,随有机醇介质(从甲醇到正丁醇)碳原子数量的增加,颗粒表面出现的形变逐渐明显、冻溶稳定性依次减弱、透光率依次增强,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逐渐增加,膨胀度逐渐降低,但改性后淀粉的黏度很小,几乎检测不出。说明酸在不同有机醇介质中对淀粉的作用程度不同,从甲醇到丁醇依次增强。
谢显华罗志刚杨连生
关键词:小麦淀粉酸变性
响应面法研究脱脂豆粕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被引量:11
2010年
以脱脂豆粕渣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碱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脱脂豆粕渣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为1∶8,碱浓度0.68%。此时膳食纤维提取率为59.48%,持水力为5.3767g/g,溶胀性为6.35mL/g。
谢显华李国基
关键词:响应面法膳食纤维
有机醇介质中盐酸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作溶剂,用盐酸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改性.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在有机醇溶液中酸改性前后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马铃薯淀粉随有机醇介质(从甲醇到正丁醇)碳原子数量的增加,颗粒表面逐步出现裂纹直到产生碎片,冻融稳定性依次减弱,透明度依次增强,黏度依次减小,溶解度逐渐增加,膨胀度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酸在不同有机醇介质中对淀粉的作用程度从甲醇到丁醇依次增强.
罗志刚谢显华徐中岳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酸改性物化性质
硬脂酸木薯淀粉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以取代度和产品色泽为评价标准,对影响硬脂酸木薯淀粉酯合成的因素:初始水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盐酸加入量和硬脂酸加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硬脂酸木薯淀粉酯最佳工艺条件:初始水分为20%左右;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140℃;盐酸添加量控制在8mL/kg淀粉(干基);硬脂酸添加量为3%。
徐中岳罗志刚何小维谢显华
关键词:硬脂酸木薯淀粉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具有图像清晰、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三维重建、空间定位、精确定量、断层扫描等优点,本文介绍了CLSM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还着重介绍了其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得出CLSM是淀粉研究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将会在淀粉研究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张二娟何小维黄强吴磊徐中岳谢显华
关键词:淀粉糊化变性淀粉
ERIC-PCR在腐乳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从微生物角度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对长白点腐乳与正常腐乳之间的品质差别进行研究。以ERIC-PCR为技术手段,对正常腐乳样品和长白点腐乳样品的总基因组DNA进行ERIC-PCR扩增,对比指纹图谱得到c、d两条差异性条带,通过条带回收、转化、克隆及测序,分析其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条带c与红色链孢霉(Neurospora)最大相似值为99%,条带d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苏芸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最大相似值为99%,初步推测长白点腐乳与红色链孢霉、蜡样芽胞杆菌及苏芸金芽胞杆菌的缺失有关。
谢显华李国基
关键词:腐乳ERIC-PCR微生物白点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