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伟宇

作品数:226 被引量:638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10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18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9篇骨折
  • 75篇螺钉
  • 66篇颈椎
  • 56篇内固定
  • 55篇椎弓
  • 55篇椎弓根
  • 46篇腰椎
  • 46篇椎弓根螺钉
  • 43篇下颈椎
  • 43篇后路
  • 42篇脊柱
  • 35篇关节
  • 33篇枢椎
  • 31篇固定术
  • 24篇内固定器
  • 24篇爆裂骨折
  • 23篇寰枢
  • 23篇关节螺钉
  • 21篇经关节螺钉
  • 20篇胸腰椎

机构

  • 224篇宁波市第六医...
  • 15篇宁波大学
  • 15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宁波市医疗中...
  • 5篇浙江大学
  • 4篇上海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常山县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淮安市中医院

作者

  • 226篇蒋伟宇
  • 201篇马维虎
  • 159篇徐荣明
  • 113篇孙韶华
  • 92篇赵刘军
  • 82篇黄雷
  • 72篇刘观燚
  • 51篇应江炜
  • 41篇胡勇
  • 37篇胡旭栋
  • 37篇顾勇杰
  • 31篇于亮
  • 29篇陈云琳
  • 28篇许楠健
  • 27篇应江伟
  • 24篇阮永平
  • 17篇王扬
  • 14篇李杰
  • 11篇华群
  • 8篇校佰平

传媒

  • 33篇中国骨伤
  • 14篇中国脊柱脊髓...
  • 1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0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第二届华东地...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4篇浙江省中西医...
  • 4篇2015年浙...
  • 3篇第3届湘雅国...
  • 3篇第7届长征脊...
  • 3篇2006年浙...
  • 3篇2008年浙...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浙江省中西医...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20篇2014
  • 8篇2013
  • 17篇2012
  • 15篇2011
  • 5篇2010
  • 15篇2009
  • 29篇2008
  • 27篇2007
  • 1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最佳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运用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最佳进钉点及进钉方向,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颈椎CT扫描、无明显下颈椎畸形的完整影像学资料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83岁,平均58.5岁。在椎弓根水平轴位像上,分别测量C3-C7前路下颈椎椎弓根轴线的外倾角(α)、椎体前缘经椎弓根中轴线到侧块后缘的距离(AL);将椎体前缘等分为4个区,从所测量的椎弓根对侧开始记为1~4区,记录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交点所在的区域。在椎弓根矢状轴位像上,分别测量C3-C7椎弓根轴线的头倾或尾倾角(β)、椎体前缘经椎弓根中轴线到侧块后缘的距离(SL:sagittallength);将椎体前缘等分为4个区,从椎体上缘开始分别记为1~4区,记录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交点所在的区域。将上述资料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及进钉方向。并据此模拟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结果:下颈椎水平轴位像上前路椎弓根外倾角在38°~45°,C3-C5逐渐增大,C5-C7逐渐减小;下颈椎矢状轴位像上,C3、C4前路椎弓根为头倾,C5基本水平,C6、C7为尾倾。C3-C5头倾角逐渐减小,C5-C7尾倾角逐渐增大。AL及SL从C3到C7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下颈椎椎弓根水平轴位像上,C3、C4及C5多数交点在2区内,C6在2区与3区内的数目基本相同,而C7则多数位于3区内。下颈椎椎弓根矢状轴位像上,C3、C4及C5多数交点在1区内,C6在1区与2区内的数目基本相同,而C7则多数位于2区。下颈椎椎弓根水平轴位像上交点在1区和4区的个数极少;而矢状轴位像上交点在3区及4区的个数极少。根据研究结果在临床上行3例共6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取得成功,未见并发症。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最佳进钉点C3、C4、C5多数位于中线略偏向拟置钉椎弓根的对侧、椎体的上1/4区域内;而在C7则多数
赵刘军徐荣明华群马维虎蒋伟宇朱彦召
关键词:颈椎
极外侧椎体间合融联合经皮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体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极侧外椎体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失稳症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6~...
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徐荣明赵刘军孙韶华胡勇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经皮固定腰椎失稳症
文献传递
显微镜下徒手磨钻置钉与徒手手钻置钉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徒手磨钻与常规徒手手钻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一2018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48例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4~72岁[(49.5±15.2)岁].22例采用显微镜下徒手磨钻寰椎置钉技术(A组),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4~68岁[(48.0±12.8)岁].26例采用徒手手钻寰椎置钉技术(B组),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6~72岁[(50.7±15.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1周内复查X线片及CT评估螺钉准确率.比较术前、术后1年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复查X线片及CT观察骨折愈合、寰枢椎融合情况及有无内固定物失败.结果A组获随访12~24个月[(18.4±6.8)个月],B组获随访12~24个月[(17.4±7.2)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180.5±60.8)ml]、术中透视次数[(1.3±0.8)次]较B组[(280.1±80.2)ml、(2.2士0.8)次]明显减少(P<0.05),但手术时间及置钉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随访VAS、N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VAS、NDI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无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CT示寰椎骨折愈合良好或寰枢椎间有连续骨桥通过.B组1例出现复位丢失,其余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与徒手手钻寰椎置钉相比,显微镜下徒手磨钻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同样满意,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
蒋伟宇陈丹果胡旭栋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王扬徐顶立马维虎
关键词:寰枕关节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结合成形与跨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4 (64.03±7.82)岁;AO分型A3型26例,A4型9例。其余3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2(62.78±6.40)岁;A3型2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5±2.5)、(1.8±0.8)、(0.9±0.4)分,B组分别为(5.4±2.3)、(1.7±0.6)、(1.2±1.8)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例:A组分别为(40.4±8.8)%、(92.0±4.9)%、(87.1±3.8)%,B组分别为(41.2±6.6)%、(93.2±4.6)%、(80.0±4.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18.4±6.9)°、(2.8±2.2)°、(4.2±2.6)°,B组分别为(16.8±7.2)°、(2.7±2.5)°、(6.0±2.4)°。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例与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2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与单纯结合伤椎成形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伤椎固定结合成形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
蒋伟宇潘国平陈丹果胡旭栋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王扬马维虎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TSRH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
目前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中大多数学者都主张使用钩棒结构或仅在腰段使用钉棒结构,这主要是由于胸椎椎弓根钉的应用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同时锥体旋转畸形使得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非常困难.虽然钉棒结构属于三维矫正系统,但钩棒只是连接固...
马维虎徐荣明阮永平黄雷孙韶华应江炜蒋伟宇胡勇
关键词: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
文献传递
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下颈椎不稳患者28例,均采用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运用Klekamp技术,以侧块中心点内侧1mm为进钉点,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上尾倾40°,在冠状面上外倾20°,行四层皮质固定。其中经关节螺钉作为锚钉结合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使用21例,单独应用经关节螺钉固定7例,其中联合前路手术13例,均行植骨融合术。结果:共置入86枚经关节螺钉,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等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3年,平均17个月。1例患者的1枚螺钉术后1个月出现松动,经加强外固定3个月后植骨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固定可靠及经济等优点,值得更广泛使用。
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经关节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Ⅲ度20例,Ⅳ~Ⅴ度61例。术前患者冠状位主侧凸Cobb角45°~85°,平均Cobb角60.35°,采用TSRH等钉棒系统进行全脊柱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融合固定技术。对手术后矫形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出血1000ml(800~2400ml),共置椎弓根螺钉924枚,术后平均Cobb角18.46°。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0.5个月。86例患者中,1例脊髓损伤;25枚螺钉偏位;2例神经根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躯体失平衡;1例交界性后凸;3例内固定松动;2例假关节形成;1例曲轴现象;2例平腰畸形。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有很多种并发症,正确的诊治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徐荣明孙韶华马维虎刘观焱顾勇杰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关键词:脊柱侧凸手术中并发症矫形外科手术
后路经皮螺钉固定结合完全内镜下病灶清除术治疗老年性脊柱结核
目的分析后路经皮螺钉固定结合完全内镜下病灶清除术治疗老年性脊柱结核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通讯作者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并完成19例老年性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对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许楠健蒋伟宇顾勇杰马维虎陈云琳胡旭栋阮超越
颈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技术的研究
目的颈椎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的研究。方法:进行128例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采用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入技术。手术前对患者的颈椎的正侧位X线进行研究,通过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位像上的投射,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横向进钉线(X线...
孙韶华马维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徐荣明
文献传递
游离齿状突并发寰枢关节脱位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游离齿状突并发寰枢关节脱位的治疗策略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发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7~53(43.1±11.3)岁;病程3~27(10.2±6.9)个月。所有患者术前予颅骨牵引,14例可复性脱位患者中12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术,2例合并寰枕畸形患者行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行前路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分别评价患者手术前后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变化;通过CT扫描评价术后寰枢关节融合率。结果: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时间为86~170(92.2±27.5)min,术中出血量为200~350(250.7±65.2)ml,没有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患者。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1例C2椎板螺钉固定的患者术后复位丢失,再次行前路松解并最终行枕颈融合术。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5~58(32.0±12.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枕颈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4.2±0.9降低至1.3±0.7(P<0.05);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11.2±1.2提高到16.9±0.8(P<0.05);CT扫描证实所有患者寰枢椎或枕颈融合良好,融合时间为5~9(6.7±0.6)个月。结论:手术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发寰枢关节脱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方式需个体化选择。
胡旭栋蒋伟宇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马维虎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脊柱融合术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