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韶华
- 作品数:224 被引量:6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宁波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椎弓根螺钉在颈胸段骨折脱位中的临床运用评价
-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技术在颈胸段骨折脱位(C-T)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8年1月运用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颈胸段骨折脱位患者共32例。其中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2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结合前路...
- 赵刘军徐荣明马维虎校佰平阮永平孙韶华胡勇蒋伟宇顾勇杰
- 文献传递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报道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 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平均改善率为7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门诊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 徐荣明马维虎黄雷孙韶华应江炜胡勇周雷杰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假体和植人物
- 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测量成人下颈椎棘突椎板的解剖学参数,探讨下颈椎棘突椎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20具C3-C7尸体标本,仔细解剖以清楚地暴露椎板和棘突。分别采用手工和CT测量椎板高度、厚度;以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进钉,对侧椎板中上端背侧出钉,通过CT重建测量螺钉进钉角度、钉道长度及钉尖与椎动脉、脊髓的距离;随机抽取100例正常成年人下颈椎CT图像测量下颈椎棘突根部中缘宽度、棘突椎板交界处椎板中缘厚度,分析置钉可行性。结果: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发现螺钉侵犯椎管、横突孔。下颈椎标本各节段椎板高度、厚度的手工测量值与CT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CT测量C3-C7节段椎板高度、厚度逐渐增大,分别为(12.4±1.2)~(13.7±1.3)mm和(4.5±0.9)~(5.4±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道长度呈增大趋势(13.7±1.2)~(15.8±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尖与椎动脉、脊髓的距离分别为(20.1±2.7)~(25.8±2.9)mm和(4.1±1.8)~(5.0±1.2)mm;横断面的前倾角度为(73.0±9.9)°~(85.3±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正常成年人下颈椎CT图像测量棘突根部宽度及椎板中缘厚度最小值均为C4,分别为(8.5±1.1)mm和(4.3±0.5)mm,最大值均为C7,分别为(14.5±2.0)mm和(6.0±1.1)mm。结论: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具有解剖学可行性,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存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进钉区间。
- 林华杰徐荣明刘观燚马维虎孙韶华黄燎原
-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解剖学
- 枢椎经椎板内固定技术的安全使用方法
- 目的:探讨经椎板内固定技术的安全使用方法和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治疗C1-2不稳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34-73岁,平均43.5岁.外伤性齿状突骨折2...
- 刘观燚马维虎徐荣明孙韶华冯建翔林华杰赵红勇许楠健
- 关键词:寰枢椎内固定
- 枢椎后路棘突螺钉固定技术及其解剖学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明确枢椎后路棘突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具枢椎标本,仔细解剖以清楚地暴露椎板和棘突。测量枢椎棘突根部1/2的中点、中部和后部1/2舶中点高度;棘突根部的头侧1/2的中点、中部和根部的尾侧1/2的中点厚度(精确到0.01mm)。选取20具枢椎标本,以棘突基底部为进钉点,双侧平行置入棘突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棘突的宽度、螺钉进钉角度、钉道长度及钉尖与脊髓、椎动脉的距离。结果枢椎棘突平均高度和厚度各自为(12.90±1.30)mm和(18.86±1.17)mm。所有棘突螺钉均成功置入枢椎棘突,未见螺钉侵犯椎管、横突孔和棘突劈裂。重建CT测量棘突中份基底部的平均宽度为(20.7±1.3)mm;棘突螺钉在横断面的前倾角度为1.8°±1.0°,在横断面上和矢状面上几乎均是平行。螺钉钉道长度为(19.7±1.1)mm,螺钉钉尖与椎动脉距离为(20.2±3.1)mm,螺钉钉尖与脊髓距离为(8.3±2.6)mm,上下位左右侧螺钉角度与椎动脉和脊髓的距离数据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位螺钉钉道长度(18.4±1.1)mm明显短于下位螺钉钉道长度(20.3±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6,P〈0.01)。结论枢椎后路棘突螺钉具有一定的解剖学可行性,也许可以作为枢椎后路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临床应用之前,尚需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
-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孙韶华冯建翔胡勇赵刘军周雷杰
- 关键词:枢椎内固定器解剖学
- 体位复位结合钉棒系统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后行后路小切口钉棒系统固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2l例;年龄50—72岁,平均63.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均体位复位后行后路小切口钉棒系统固定结合PK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等。结果手术时间(49.6±6.8)min,术中出血量(45.6±7.8)ml。32例患者获随访9~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未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螺钉断裂、松动等。术后腰背痛VAS较术前明显降低[(8.4±1.1)分:(3.5±0.6)分](P〈0.05)。术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49.62±5.68)%:(86.64±6.63)%、(28.12±1.06)°:(5.15±1.08)°](P〈0.05)。在末次随访时,VAS进一步降低,且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轻微丢失。结论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小切口钉棒固定加PKP可快速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安全、可靠和微创的方法。
- 李国庆马维虎孙韶华陆联松阮超越赵华国王扬
- 关键词:胸椎骨质疏松
- 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78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和“C”型臂X线机或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及TSRH系统固定。按照AO分型:B2型3例,B3型4例,C1型12例,C2型34例,C3型25例。患者入院后均在抗休克、输血等治疗的同时急诊用骨盆外固定架暂时固定复位。以稳定病情、减少出血。伤后7-10d手术,20例前路手术后1周行后路手术,58例为一期前后路同时手术内固定。后路经皮“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复合体空心螺钉固定10例,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20例,切开复位TSRH系统固定48例。手术时间2-5h,平均3h。结果术后浅表感染5例,经换药愈合;深部感染2例,经清创引流愈合。3例术中损伤膀胱行及时修补,2例术后发现膀胱损伤行膀胱造瘘后愈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经溶栓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前合并骶丛损伤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大部分恢复。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下肢长度差异在10mm内72例,10-20mm6例。复位根据Tometta和Matta评定标准。优5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4.9%。术后功能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45例,良20例,可13例,优良率83.3%。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前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 马维虎刘观燚孙韶华徐荣明黄雷应江炜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颈椎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452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3~55岁,平均46.4岁;脊髓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伴C6椎体血管瘤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回顾分析5例硬膜外血肿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及手术处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在术后24h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4h(2~7h),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均行急诊手术处理,术后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1例患者在第1次血肿清除术后5h再次出现血肿压迫而行第2次血肿清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3.8个月(6~1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无硬膜外血肿复发。结论:颈椎前路术后24h内,特别是术后6~8h,是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应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早期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是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并可以精确定位血肿位置和范围,有助于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清除。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必须第一时间行手术治疗,如果处理及时患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 宋小虎徐荣明孙韶华赵刘军马维虎
- 关键词:颈椎血肿硬膜外手术后并发症
-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
-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中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56例,男11例,女45例,年龄8~22岁。侧凸程度按Cobb测量法评估,Co...
- 马维虎孙韶华徐荣明阮永平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 文献传递
-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的应用解剖学及其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 徐荣明刘观燚马维虎冯乐玲阮永平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冯建翔胡勇景灵勇傅国美
- 由于颈椎复杂的解剖关系,颈椎后路固定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经椎弓根和侧块内固定技术是目前主流方法,但前者有较高的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后者双皮质固定在生物力学上有所欠缺,使下颈椎后路固定方法的选择仍有一定的争议...
- 关键词:
- 关键词:关节螺钉下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