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萧畔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蛋白质
  • 5篇白质
  • 4篇蛋白质组
  • 4篇蛋白质组学
  • 4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癌
  • 4篇肿瘤
  • 4篇紫杉
  • 4篇紫杉醇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膀胱
  • 3篇多西紫杉醇
  • 2篇蛋白质组学研...
  • 2篇凋亡
  • 2篇肿瘤标记
  • 2篇紫杉醇诱导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第二...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作者

  • 10篇萧畔
  • 7篇马天加
  • 6篇张怀强
  • 3篇周春文
  • 2篇刘玉强
  • 2篇李玉瑭
  • 2篇周亚滨
  • 2篇马伟明
  • 1篇俎树禄
  • 1篇甄洪涛
  • 1篇赵升田
  • 1篇王绍勇
  • 1篇魏巍
  • 1篇崔亚洲
  • 1篇徐洋
  • 1篇许复郁
  • 1篇王海滨
  • 1篇张磊

传媒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手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子宫内膜膀胱异位症
200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膀胱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1例无任何症状,系在查体中发现。2例出现与月经有关的周期性腹痛及膀胱刺激征(1例表现为尿痛及血尿,1例表现为尿急、尿频)。3例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均见位于膀胱黏膜下有增大隆起的肿块。2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及子宫部分切除术。结论:子宫内膜膀胱异位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确诊,应引起泌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膀胱镜检查对诊断此病最有价值。正确的手术治疗配合术前、术后的药物治疗能治愈此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张怀强马天加萧畔
关键词: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CIP2A在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采用反转录PCR (RT-PCR)检测38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2例患者癌旁组织CIP2A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9例患者肿瘤组织和12例患者癌旁组织中CIP2A蛋白表达;以ELISA法检测38例膀胱癌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IP2A蛋白的含量.结果 RT-PCR显示38例膀胱癌患者中29例(76.32%)检测到CIP2A mRNA的表达,癌旁组织中未有表达(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99例膀胱癌患者中有63例(63.64%)表达了CIP2A蛋白,而癌旁组织中未有表达(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CIP2A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中位数:0.015 2比0.001 8 ng/L,P<0.05).结论 CIP2A在膀胱癌患者的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CIP2A可以作为反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马天加张磊萧畔刘玉强李玉瑭史培堃周亚滨
关键词:膀胱肿瘤CIP2A
TRAI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预后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探讨TRAIL表达与BTCC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TRAIL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6例BTCC病理标本中有45例(59.21%)TRAIL阴性表达,G2、G3组的TRAIL阴性表达率(68.63%)明显高于G1组(40.00%,P<0.05);肿瘤多发组中TRAIL阴性表达率(75.86%)明显高于单发组(48.94%,P<0.05)。log-rank test分析TRAIL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间无复发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IL阴性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33.65月)明显低于阳性表达组(46.49月)。结论TRAIL在BTCC中表达下调,且与BTCC数目、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甄洪涛张怀强许复郁萧畔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表达预后
多西紫杉醇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2年
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胶内差异凝胶电泳对PC3细胞凋亡前后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分离并筛选鉴定相关差异蛋白。结果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 nmol/L。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表达差异较为明显的18个蛋白质位点,其中8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发现的部分差异蛋白可能参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紫杉醇类药物的耐药作用。
萧畔张怀强崔亚洲赵升田马天加周春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紫杉醇蛋白质组学
输尿管上段结石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新适应证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以结石直径×停留时间系数为标准选择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适应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71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结石直径0.5~1.6cm,平均(0.9±0.2)cm。结石在同一部位停留时间1d~5个月,平均(12.6±9.7)d。x线检查均为阳性结石,左侧93例,右侧87例。以结石直径为标准分为≥1cm组75例和〈1cm组105例。以结石直径x停留时问系数为新标准分为≥1组101例和〈1组79例。停留时间系数以1周为基准单位,结石停留时间每增加1周,系数增加0.1。比较同一标准不同分组间和不同标准对应分组间ESWL后碎石排净率。结果新标准〈1组排净率为96.2%(76/79),结石直径〈1cm组排净率为81.9%(86/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标准≥1组排净率为60.4%(61/101),结石直径≥1cm组排净率为68.O%(5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1cm组中26例因结石停留时间长依照新标准进入≥1组,结石排净率为38.5%(10/26),显著低于结石直径≥1cm组排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直径×停留时间系数作为新标准选择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的适应证,综合考虑了结石直径和结石停留时间两项因素,新标准〈1组ESWL碎石效果显著高于结石直径〈1cm组。
周春文张怀强魏巍马天加萧畔王绍勇
关键词:冲击波碎石适应证输尿管结石
热休克蛋白60在多西紫杉醇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过程中的差异表达
2012年
目的分别比较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及耐药前后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20μmol/L Docetaxel诱导PC-3细胞凋亡,后采用逐渐加量的方式培养PC-3细胞Docetaxel耐药株;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定量筛选未处理组PC-3细胞与凋亡PC-3细胞,及PC-3细胞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差异蛋白,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其进行成分鉴定,进而检测HSP60的表达。结果 HSP60在Docetaxel诱导PC-3凋亡细胞中表达上调,在Docetaxel耐药株中表达下调。结论 HSP60在PC-3凋亡细胞中高表达,在Docetaxel耐药株中的低表达,提示其可能与PC-3细胞的凋亡及耐药有重要关系。
王海滨马伟明萧畔马天加张怀强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热休克蛋白60耐药性蛋白质组学
前列腺癌PC-3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的蛋白组学分析
2012年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耐药前后的蛋白质差异性表达,了解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耐药性产生机制。方法:利用逐渐加量的方式培养前列腺癌PC-3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定量筛选PC-3细胞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差异蛋白,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对差异位点蛋白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利用DIGE结合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分析,PC-3细胞耐药株较敏感株成功分离出49种差异表达蛋白质,29种表达上调,20种表达下调。其中ATP synthase、Galectin-1等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Calreticulin、CathepsinD、Coflin-1蛋白参与肿瘤的转移;78 kDa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6等参与肿瘤的耐药性调节。结论: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多西紫杉醇耐药前后存在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转移及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以及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马伟明萧畔俎树禄马天加周春文张怀强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PC-3细胞耐药性蛋白质组学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PKD1基因突变
本文对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PKD1基因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C26017A,A33849G)及1个多态性位点(G26874A);中国人群ADPKD患者的PKD1基因不存...
萧畔
关键词:多囊肾病肾病诊断基因测序
文献传递
多西紫杉醇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及耐药前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背景:   前列腺癌在美国和欧洲成年男性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也是发达国家男性中因为癌症死亡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以及饮食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
萧畔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蛋白质组学
CIP2A和OP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骨桥蛋白(OP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采用反转录PCR (RT-PCR)检测38例患者肿瘤组织和12例患者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CIP2A mRNA、OPN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9例患者肿瘤组织和12例患者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CIP2A、OPN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38例膀胱癌患者中29例(76.32%)检测到CIP2A mRNA的表达,35例(92.11%)检测到OPN mRNA的表达,正常膀胱组织中二者均未有表达(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9例膀胱癌患者中有63例(63.64%) CIP2A蛋白阳性,84例(84.85%)OPN蛋白阳性;而正常膀胱组织中未检测到CIP2A蛋白,2例OPN蛋白阳性(均P<0.05).99例膀胱癌患者中,CIP2A蛋白与OPN蛋白表达两者均阳性的58例(58.59%),两者均阴性的13例,CIP2A阳性而OPN阴性8例,CIP2A阴性而OPN阳性20例(r=0.300,P<0.05).结论 CIP2A、OPN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CIP2A、OPN可以作为反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提示了两者作为诊断标志物联合应用的潜在价值.
马天加萧畔徐洋刘玉强李玉瑭史培堃周亚滨
关键词:膀胱肿瘤骨桥蛋白质CIP2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