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怀强

作品数:40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前列腺
  • 9篇细胞
  • 9篇膀胱
  • 8篇肿瘤
  • 6篇前列腺癌
  • 6篇腺癌
  • 5篇输尿管
  • 5篇尿管
  • 5篇结石
  • 4篇移行细胞
  • 4篇移行细胞癌
  • 4篇外科
  • 4篇细胞癌
  • 4篇内分泌
  • 4篇分泌
  • 4篇膀胱移行细胞
  • 4篇膀胱移行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机构

  • 37篇山东大学第二...
  • 8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作者

  • 40篇张怀强
  • 18篇许纯孝
  • 13篇马天加
  • 8篇周春文
  • 7篇孟彦
  • 7篇张东青
  • 6篇葛南
  • 6篇萧畔
  • 5篇赵升田
  • 5篇曹庆伟
  • 4篇孙文东
  • 4篇王绍勇
  • 4篇宋鸿彬
  • 3篇甄洪涛
  • 3篇刘春生
  • 3篇马道新
  • 2篇吕明
  • 2篇叶国美
  • 2篇王洪伟
  • 2篇王法成

传媒

  • 12篇山东大学学报...
  • 8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附睾精原细胞瘤1例
2002年
张东青许纯孝张怀强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病例报告
多西紫杉醇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2年
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胶内差异凝胶电泳对PC3细胞凋亡前后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分离并筛选鉴定相关差异蛋白。结果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 nmol/L。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表达差异较为明显的18个蛋白质位点,其中8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发现的部分差异蛋白可能参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紫杉醇类药物的耐药作用。
萧畔张怀强崔亚洲赵升田马天加周春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紫杉醇蛋白质组学
盆底肌悬吊术治疗女性尿道下裂合并排尿困难
2007年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下裂患儿合并排尿困难、尿失禁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1例排尿困难、尿失禁而同时合并有尿道下裂的女性病例,接受髂腰肌转移盆底肌悬吊术治疗。结果11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控尿满意(昼夜均能保持3 h以上完全干燥)7例。好转(部分控尿,白天偶有尿失禁或夜间尿床)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0.9%。术前最大膀胱容量(162.5±69.8)ml、漏点压(33.4±7.5)cmH_2O(1 cmH_2O=0.098 kPa)、最大尿道压(37.4±12.7)cmH_1O、最大关闭压(23.8±12.2)cmH_2O、功能尿道长度(2.4±1.6)cm;残余尿(93±56)ml;术后分别为(201.6±62.3)ml、(49.8±15.4)cmH_2O、(52.8±14.3)cmH_10、(32.8±11.6)cmH_2O、(3.6±2.0)cm,(25±20)m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泌尿系感染频率和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和减轻。结论髂腰肌转移盆底肌悬吊术可以作为女性尿道下裂合并尿失禁、排尿困难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张怀强陈雨历王绍勇马天加周春文
关键词:尿道下裂排尿障碍
盆腔脂肪增多症四例报告被引量:12
1997年
报告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病人。诊治中发现1例伴腹内及腹膜后脂肪增多,3例治疗后血压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认为常规X线及CT或MRI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措施,外科治疗应根据病人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手术。
程继义王法成尉立京李善军茅培新张怀强刘士怡
关键词:脂肪过多症盆腔X线CTNMR
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探讨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SV-TK基因转染PC-3m细胞,经RT-PCR鉴定后,MTT、流式细胞仪、电镜等方法检测丙氧鸟苷(GCV)对转染后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以未转染PC-3m细胞为对照。结果:GCV对正常PC-3m细胞毒性较低,而对转染后PC-3m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但旁观者效应不明显。结论: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张东青许纯孝马道新张怀强刘春生
关键词:自杀基因前列腺癌基因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1994年
8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按病情分别施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自体肾移植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治愈54例,改善15例,无效10例,死亡3例。作者对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选择进行了讨论。
王法成李善军张怀强荆友科
关键词:高血压肾移植自体移植肾切除
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68例报告)
2005年
目的 探讨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U RSL )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 U 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6 8例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应用 U RSL一次碎石成功率 83.8% (5 7/6 8)。 11例未成功 ,其中 2例改开放性手术治疗 ,9例 (包括 1例术中输尿管穿孔患者 )术中置入双 J管 ,术后体外震波碎石 (ESWL)治疗成功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URSL 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高效、微创的方法 ,结合 ESWL 可治愈绝大多数输尿管上段结石。
孙文东赵升田张怀强许纯孝葛南周荣红
关键词:输尿管肾镜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体外震波碎石
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5例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 ,均经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 ,术后分别行化疗或放疗。结果 :随访至今 5例患者均健在。结合文献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论 :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少见 ,症状因部位而异 ,容易误诊 ,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治疗上尽量完整手术切除 ,但不必勉强 ,该肿瘤对放。
张东青许纯孝吕家驹张怀强
关键词:少见病病理
输尿管上段结石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新适应证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以结石直径×停留时间系数为标准选择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适应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71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结石直径0.5~1.6cm,平均(0.9±0.2)cm。结石在同一部位停留时间1d~5个月,平均(12.6±9.7)d。x线检查均为阳性结石,左侧93例,右侧87例。以结石直径为标准分为≥1cm组75例和〈1cm组105例。以结石直径x停留时问系数为新标准分为≥1组101例和〈1组79例。停留时间系数以1周为基准单位,结石停留时间每增加1周,系数增加0.1。比较同一标准不同分组间和不同标准对应分组间ESWL后碎石排净率。结果新标准〈1组排净率为96.2%(76/79),结石直径〈1cm组排净率为81.9%(86/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标准≥1组排净率为60.4%(61/101),结石直径≥1cm组排净率为68.O%(5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1cm组中26例因结石停留时间长依照新标准进入≥1组,结石排净率为38.5%(10/26),显著低于结石直径≥1cm组排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直径×停留时间系数作为新标准选择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的适应证,综合考虑了结石直径和结石停留时间两项因素,新标准〈1组ESWL碎石效果显著高于结石直径〈1cm组。
周春文张怀强魏巍马天加萧畔王绍勇
关键词:冲击波碎石适应证输尿管结石
TL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TLR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膀胱BUEC组62例标本经病理复检,WHO和ISUP病理分级具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G1)5例,低度恶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G2)24例,高度恶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G3)33例。11例正常膀胱粘膜和13例癌旁膀胱粘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非生物素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两对照组TLR4均100%呈强阳性表达,G1中60%强阳性、40%弱阳性,G2中21%弱阳性、79%阴性,G3中3%弱阳性、97%阴性,随肿瘤病理分级上升,TLR4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结论TLR4表达与BUEC分级相关,可成为估计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陈超张怀强相磊甄洪涛周春文马天加许复郁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