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雪峰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2篇病房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宫内感...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血症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真菌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妇...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湖北省妇幼保...
  • 2篇江西省儿童医...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山西省儿童医...
  • 2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无锡市妇幼保...

作者

  • 5篇胡雪峰
  • 2篇石静云
  • 2篇韦秋芬
  • 2篇孙慧清
  • 2篇姜善雨
  • 2篇刘翠青
  • 2篇李萌萌
  • 2篇杨祖铭
  • 2篇张宝泉
  • 1篇夏世文
  • 1篇杜娟
  • 1篇王乐
  • 1篇高金枝
  • 1篇黄智峰
  • 1篇何利
  • 1篇郭艳
  • 1篇黑明燕
  • 1篇晏长红
  • 1篇曾丽春
  • 1篇杨传忠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极低出生体重儿随访至三岁龄体格发育和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随访至三岁龄时的体格发育及患病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分娩的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婴儿,通过门...
华海燕肖玲莉胡雪峰戴芸佳黄丽萍花静刘江勤
关键词:随访研究
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的鉴别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的鉴别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宫内TORCH感染及HIE的病例,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结果:脑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明显高于宫内感染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浓度及CK-BB活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有鉴别意义。
胡雪峰严超英
关键词:新生儿宫内感染HIE
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及其3年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前瞻性队列数据库的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25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出生7 d内入院的27 192例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并排除严重先天畸形者。根据出生胎龄和入院时间分组,计算不同出生胎龄住院早产儿出院时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采用Cochran-Armitage检验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3年间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年间早产儿出院预后的差异。结果:27 192例早产儿出生胎龄(31.3±2.0)周,出生体重(1 617±415)g。自动出院率9.5%(2 594/27 192),总病死率10.7%(2 907/27 192),完整治疗患儿病死率为4.7%(1 147/24 598),完整治疗患儿死亡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6.2%(6 452/24 59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6.0%(4 342/27 192)、败血症11.9%(3 225/27 192)、重度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6.8%(1 641/24 206)、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6%(939/25 762)、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1.5%(214/13 868)。研究期间3年总病死率下降( P<0.001),败血症、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均 P<0.001)。完整治疗存活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0)。校正混淆因素后,研究第3年总死亡风险显著低于第1年(调整 OR=0.62,95% CI 0.55~0.69, P<0.001),完整治疗患儿死亡或主要并发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风险也均低(均 P<0.05)。 结论:2015—2018年NICU住院早产儿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呈现降低趋势,但死亡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需持续开展针对性质量�
骆凝馨蒋思远曹云李淑涓韩俊彦周琦李萌萌郭金珍刘红艳杨祖铭冀湧张宝泉黄智峰袁静潘丹丹石静云胡雪峰林素赵倩晏长红王乐韦秋芬阚清高金枝刘翠青姜善雨刘向红孙慧清杜娟何利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早产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 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 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 出生体重为(1 300±293)g, 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 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 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 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 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OR=1.52, 95%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OR=2.55, 95%CI 1.12~5.80, P=0.025)
曹芯诚蒋思远李淑涓韩俊彦周琦李萌萌白瑞苗夏世文杨祖铭盖建芳张宝泉杨传忠袁静潘丹丹石静云胡雪峰林振浪王杨曾丽春朱艳萍韦秋芬郭艳陈玲刘翠青姜善雨李晓莺孙慧清齐宇洁黑明燕曹云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早产真菌
乳糖酶添加剂对早产儿乳糖不耐受有效性及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乳糖酶添加剂对早产儿乳糖不耐受改善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乳糖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乳糖酶治疗组患儿每顿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中加入4滴(180mg)乳糖酶,同时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及腹部按摩作为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在每顿奶中加入同等剂量的安慰剂,并予与治疗组相同的益生菌和腹部按摩进行辅助治疗。在干预后第1周末和第2周末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重、粪便pH值、粪便还原糖等指标。结果乳糖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8例、77例完成研究。干预后第1周末,乳糖酶治疗组还原糖阳性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第2周末,乳糖酶治疗组患儿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还原糖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乳糖酶治疗组患儿喂养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患儿对乳糖酶添加剂或益生菌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外源性乳糖酶添加剂可有效并且安全地缓解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相关的临床症状。
查新祎王依闻毛朋亮陈鸣艳蒋玮王华伟胡雪峰施丽萍朱雪萍钱继红
关键词:乳糖不耐受早产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